chan15 wrote:
消費者買單啊,你不知...(恕刪)
因為部份買IPHONE的消費者,其實不太懂這些東西,也沒必要懂
IPHONE硬體也是有再增強,只是不會在文宣廣告上,太去強調,
再來就是喜歡創一些名詞,像是"RETINA"。
不過對產品本質上,賣的好就是成功,就像WINDOWS人人在罵,
市占率仍然是最高,是能怎樣??
不過坦白來說,硬體設備不斷加強的結果APPLE遲早會感受到壓力
像最近APPLE對三星的官司,肯定也是感受到三星的威脅,三星除
了平台搞不起來(BADA),在硬體上,都已經一條龍了,自家手機
的CPU效能也很好,APPLE不出手打壓才怪
家有愛貓初成長 http://rnsk.hopto.org/blog/
主要還是幾個方面...
1. 要配合不同的硬體架構,所以很難把軟硬整合做到極致。
這點一開始Android Framework是把大部分的東西塞到Java那一層去,後來發現不行
所以越來越多的東西被丟到C++這層。
(那個Project Butter的code還沒看,不過4.0的Display System已經很@%#@%@了)
相對的iOS的東西硬體就那幾種,他爽直接用asm優化也不是不行,
但是Android這樣搞開不同顆CPU的恐怕會想殺人。
(光有沒有neon可能就..嗯..,反正軟體配合多種硬體只能損失一些效率)
另外Android架構上,由其是display和touch兩項,很明顯一開始沒有考慮過效率問題。
從1.5開始到4.0這邊可以說是改了又改改了再改,到4.1才有點勉強追上iOS 3.0的樣子。
這就不禁要說NeXT這群人拉架構的功力真的挺強的,不愧是搞了十幾年的OS的一群人。
2. Dalvik VM雖然和普通JVM不相容,但是還是跑byte code,比較慢是必然的,
不要再相信Google說的優化可以幹掉native code哪些鬼話了,
沒看到大家都乖乖跑去寫ndk了嗎。
3. Android的系統上並沒有對程式使用系統資源做太多限制,比如說大家的程式都能開service,
你也開我也開結果就是CPU被吃光光。iOS則是對這些背景執行的東西有嚴格的限制。
這個有好有壞,好處就是Android程式上可以玩的花樣多了一些,相對也就要拿出硬體資源來換。
至於程式保護方面, Google Play Licensing service還是不夠強,不過Android App的問題
我覺得不是在程式保護方面就是,iPhone也是一堆JB但是買程式的人也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