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echang wrote:
我跟這家公關公司沒關...(恕刪)
看了您對公關公司"一般"運作手法的說明後, 小弟驚覺, 此次事件除了揭露這家公關公司手法粗糙與誘騙當事人的不堪事實外, 更可怕的還是所謂「引導」這被視為一般公關操作手法的業界共識.
雖說捉刀代筆徵得同意後使用, 是在兼顧效率與尊重當事人意願下的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但客觀而言並非當事人的真正看法啊~ 更別說是選擇性的採用當事人真正意見的這種作法了; 既有「引導」成分在, 可信度便打了折扣.
換言之, 在強烈的目標導向下, 所謂代言/試用產品人員的意見根本毫無客觀性可言, 這些人的真正功能是知名度與群眾影響力, 他們真正的感受甚或事實真相是甚麼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達成一開始為客戶所設定的(或客戶要求的)目標形象與宣傳要點.......
如此說來, 前一陣子吵得風風火火的「業配新聞」會否也是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的極致產物呢?!
雖說公關公司是供需關係與高度專業分工下的必然產物, 賠錢生意沒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的道理小弟也還算懂得, 但我真的很好奇這個業界的一貫風氣與底限設定是什麼? 或者說, 底限存在嗎?
請別誤會, 並非對公關業界有何汙衊之意, 更不是對danechang大大您有何誤解, 只是個人對這可能的潛在問題感到震撼與憂心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