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7月底華碩發表 Zenfone 9前,網路上其實已經流竄很多間諜照,幾乎把這隻今年華碩非電競旗艦手機的資料都曝光的差不多了,因此到了發表會,我反而注意到的是外掛配件的問題,因此提出了一篇文章跟網友進行討論

[討論]--- Zenfone 9雖然好看,但帶給我更多的是擔心。

當時我文章內容是比較不樂觀看待Zenfone系列的發展,覺得都已經要靠配件增添色彩了,那是不是手機本身也沒什麼亮點了?

但看過很多網友的回饋後,其實不盡然,也有對Zenfone 9給予肯定的意見,因此我當時想說...若明年Zenfone 10仍出這麼小尺寸款式,那我就買台體驗看看。

殊不知,話總是不能說太早,因為我本來買的ROG 6 Pro發生瑕疵問題,在與華碩內部多方互動後,實在難以掌握修復時間,但自己這陣子工作需求不少,手機又是業務上蠻重要的工具,因此我便下單買了一隻Zenfone 9頂規黑色版,想說至少玩遊戲也不能太差。

後來ROG 6 Pro雖然換新回來了,但一山不容二虎,外加拍照畫質比較起來我是覺得有點不習慣啦...於是就賣掉ROG 6 Pro了。

首先,來看開箱照: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我前一隻用過的Zenfone是6代,當時其實就已經有驚覺Zenfone規格很棒、續航力長、流暢度也OK,但在攝影功能上,我無法習慣翻轉鏡頭晃晃鬆鬆的特性,加上拍照畫質沒Pixel Phone優秀,因此約莫快半年後就換了Pixel 4。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配件簡單到爆...然後就是手機...

這次,其實也可以說我是因為沒有翻轉鏡頭了才回歸。
另外就是這次Zenfone 9也用了IMX766感光元件的鏡頭模組,但這就有點趣味了。

今年華碩不論針對ROG 6或Zenfone 9,都是使用同一個鏡頭模組。
但兩者呈現出來,卻是不同的世界。(後面會再提及)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除了Zenfone 9採用IMX766外,還有一個鏡頭模組特色就是加大的鏡頭框,本來我想說,這也太假掰了,明明鏡頭就大概直徑1公分,非要一顆鏡頭做到直徑2公分,佔用不少空間呀...

但這卻也是本次Zenfone 9的特色,又或者該說,目前各大廠牌的手機要做出區別性,鏡頭模組的設計佔有很大的關鍵,不論Samsung或Google的手機都大概可以嗅出來,這兩年的設計比較有要加強鏡頭模組辨識度,因此若我們把這當作是一種時尚好了,它確實沒什麼功能性,但卻有印象加分的效果,就如同我們本來眼睛不大,習慣戴扁方框眼鏡,突然改用大圓框賽璐璐虎斑色的眼鏡一樣,是一種裝飾的效果。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而Zenfone 9方形的外觀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設計,過去都是在蘋果或SONY上看到居多,難得在華碩見到。

有關我之前略為不看好的Zenfone 9,在使用兩周多後,我的感想是...

這其實是一隻尚未調教好的渦輪小鋼砲

這裡所指的渦輪小鋼炮,其實是我拿到手的第一時間,就覺得這麼小的手機,卻有這麼大的鏡頭模組,而內在處理器卻又是目前最夯的8+ Gen 1,簡直像是過去流行小車改造的概念,當時就是有人會稱這種小車卻性能很高的車為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實際使用上,我覺得初期會在握著時不經意摸到鏡頭,但其實習慣後就還好。
另外螢幕雖小,但確實可以一手操作,很棒的手感,隨手要拍照都可以。

前面有提到ROG 6 Pro跟Zenfon 9感光元件雖然相同,但畫質卻不一樣。
因為我這陣子用過的手機,幾乎是用IMX766,因此我有自己的解讀心得。

但ROG 6 Pro的畫質真的讓我懷疑自己用的還是幾年前的款式呢。
可參考下面組圖:
RP6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ZF9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RP6(放大)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ZF9(放大)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可看出Zenfon 9的照片畫質銳度較多,我也只能猜測,ROG 6系列的手機可能都有被華碩官方刻意限制拍照畫質,沒發揮全部功能,也許未來會有更新吧。

另外Zenfone 9也能拍攝人像後,利用內建相簿啟動編輯改景深。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修改前畫面中有不自然的模糊,這是人像模式拍照的問題。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透過內建相簿的功能,這張照片可以恢復到沒有景深的狀態。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然後也試著套Google的濾鏡效果。(如上圖)

測試超廣角、廣角、2X鏡頭效果。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Zenfon 9拍攝的作品如下,就提供給各位參考,有後製調亮、補色調的我會標註: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Zenfone 9內建光軌功能)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Zenfone 9內建光軌功能)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Google相簿修圖-濾鏡效果)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人像模式+Google相簿修圖-補光、陰影、色調)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Google相簿修圖-補光、陰影、色調)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Google相簿修圖-補光、陰影、色調)
[開箱]: Asus Zenfone 9,由傳統重新定義的渦輪小鋼炮
(人像模式+Google相簿修圖-補光、陰影、色調)
---------------------------------------------------
缺點/不習慣的體驗:

1.攝影功能缺少天文模式,成像較偏原生相機,畫質沒優化太多。

2.玩一些遊戲大作,性能沒預想流暢,像是已經裝了一顆渦輪引擎卻還是微卡的感覺。

3.Zentouch 沒預想好用,對我無言實用功能太少,連捲動螢幕都只是最上面/最下面的切換,很容易誤觸到而影響閱讀。

4.拍照後檢視照片,沒法用下滑手勢返回拍照模式,必須用返回鍵手勢。這個體驗主要是因為我之前用Find X5 Pro、Pixel 6 ,其實Google 相機是可以做到的。

5.因為我有設定指紋解鎖,結果當我放右側口袋時,極度容易誤觸解鎖,導致啟動程式、撥打電話、誤傳訊息等等...造成耗電,過熱,也給別人困擾,後來將右手指的指紋刪除後才解決。

6.某些時候收到訊息,一般來說就是震動提醒,但我的ZenFone 9 卻會震動的同時,從聽筒那個位置發出一個破聲,還蠻常出現的,但我還找不到他發生的頻率跟原因。
---------------------------------------------------
總結:

Zenfone 9使用上改善了過往小尺寸手機續航力不足及廠商只給中低階處理器的問題,讓本來因為續航問題或處理效能不佳而卻步的用戶,有重新投回小尺寸手機懷抱的機會(過去可能就iPhone比較有做到?),我覺得是比較難得的,而且一隻手就能操作的感覺,真的也令我懷念不已呀。

但既然是用Google原生系統,我覺得還是蠻多可以改善的問題,像是Zentouch的功能可以更實用點(畢竟都做出來了)。

至於最重要的拍照功能...
我只能說目前使用過的IMX766手機中...Find X5 Pro還是我的心頭好,畫質很棒,而且也有實用的哈蘇濾鏡,雖然華碩是用比較原生的畫質,也比較沒修飾,但我覺得人像、夜拍的表現可以做得更好。

以上僅供參考~感謝收看。
華碩的相機就是這種調調~~~~不知道要怎麼講的怪~~~

之前有一陣子喜歡ZF系列~~~也買了幾代ROG~~


拍照之後還要自己後製一下才能看~~~浪費了那麼好的硬體
虛砷
我覺得後製看狀況,文末那幾張單車照就是因為下午有點逆光,我嘗試調類似Nikon色調的感覺,原本的照片我覺得算是不過度的。大家看習慣手機優化照片,可能就不習慣過去數位相機的那種光影對比。
若是將這支當主力機的話真的會失望的,因為照相功能比三星旗艦機差太多了。不過若是拿來當備用機的話就會非常高興與稱職,一來它的外放喇叭聲音超大聲好聽,又有耳機孔,小小支卻電力十足,拿來分擔原本三星或是iPhone旗艦機的工作負擔,非常好用。拍照的話,我還是會使用至少iPhone 13 Pro以上,或是三星S21 Ultra以上等級的旗艦機來拍的! 這支備用小手機拿來分擔另一支旗艦主力機原本會花的電力與工作,真的是非常的稱職,也避開了它的缺點! 關於拍照,永遠不是華碩的強項,從以前的Zenfone到現在都一樣,所以太苛求它要面面俱到一支完美,只怕是期望愈大,失望會愈大!
nanoitx wrote:
若是將這支當主力機的...(恕刪)


呵呵 華碩應該要開心

被拿來跟一隻動輒三四萬的旗艦機比呢
shochin wrote:
呵呵 華碩應該要開心
被拿來跟一隻動輒三四萬的旗艦機比呢


三、四萬元的大支旗艦機當主力機,一、二萬元的小支Z9當備用機,二支互相搭配才能發揮戰力!
因為你要用汽車的渦輪鋼砲來形容

那更貼切的講法
就是國產車裝渦輪
也不會變成進口跑車

但是至少會比其他
沒有裝渦輪的國產車快很多

我也有i13
比遊戲效能來看
至少能夠看到i13的車尾燈了

昨天玩遊戲的大會戰來說
蘋果的不用說
沒有人拿rog 6
剩下的安卓系列
通通卡頓到爆
我的z9則是順暢
zenfone拍照沒這麼不堪吧 之前看到文章2018年上半年主要手機拍照盲測 zenfone 5Z還拿下好幾個項目的第一
這種touch的東西

從來都不覺得會好用

所以就算買了也會直接關掉不用

指紋辨識個人也是從來不用的

總之

手機還是會舊會壞手會癢

如果要換一隻新手機

我也的確會對ZF9有興趣

電量夠螢幕夠校能夠,拍照不要太差價錢不要太貴

大概就符合目前我這種一般人的需求

要我去買一支三萬四萬的手機

我是買不下手的

但華碩的確是該好好對軟體系統下點功夫阿

手機也做這麼久了

到現在也都幾乎原生系統了

還有問題還搞到不順手

那真的該打屁股了
虛砷 wrote:
5.因為我有設定指紋解鎖,結果當我放右側口袋時,極度容易誤觸解鎖,導致啟動程式、撥打電話、誤傳訊息等等...造成耗電,過熱,也給別人困擾,後來將右手指的指紋刪除後才解決。

所以你會變成右手從右側口袋取出手機,然後把手機換到左手指頭解鎖?

畢竟這樣的設計,Sony用很久了,如果有問題,應該也早被取消了
虛砷
畢竟我若設定右手指紋,可能在不自覺下就解鎖,導致開了YouTube 或kkbox,甚至不小心傳了新聞連結跟亂碼訊息給好幾個人...但後來我想也可以設定按壓電源才指紋辨識,應該也可以降低問題發生機率。
他不能設定按下電源再啟動指紋解鎖功能嗎?

這不是很基本的設定嗎?
虛砷
嗯,請往上看,我現在有這樣做了....但過去我用其他機身指紋辨識的手機,若有設定「口袋模式」或「一觸即解」,是不曾有這個困擾,這次ZenFone 9 發生的頻率超高的,故特別提出做提醒
雨川
可以,有兩種指紋解鎖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