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老大 wrote:真的很無言也,大光...(恕刪) 你會基本乘法嗎?會用水桶接水嗎?大光圈只是讓水管比較大,填滿相同水桶。大水管和小水管都能填滿只是時間不同。所以光圈大小和照片拍出來多亮並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EV。EV跟測光有關。測光又和軟體模型有關。你到現在都把硬體的功能想錯了。當然會做錯誤結論。之前留言早就指出大光圈的意義,大感光元件的用途。你都刻意忽略對吧
我用水桶接水說明照相的每個階段好了。證明大光圈不是亮。感測元件:水桶,光圈:水管,快門:打開水龍頭的時間。測光:決定要在水桶中裝多少水。1/8,1/4,1/2,3/4,1都有可能。機器測光,按模型決定要裝多少。如果有人喜歡亮點,那就設定多點水下去。喜歡暗點,就設定成少點。選擇光圈:決定水管大小。。選擇快門:決定注水時間。。選擇iso:決定以水桶的那個刻度為全滿按下快門:開啟水龍頭開始注水影像處理:覺得這次裝的水,有點多,那就去掉一點。有點少就加點水進去。如果各個水桶不太平均,那就有些多注點,有些倒掉點顯像:把水桶裡的水量告訴別的機器,叫他複製出來。這台機器也能憑自己喜好再加或減。。為何高iso噪點多,及感測元件大噪點少。因為決定為全滿的刻度較小的話,不小心多注的水,對測量水量時的影響就大。對大水桶而言,不小心滴入的水,影響量度就很小。水管大,注水就快,但注的量相等。原理就這樣而已⋯⋯那有什麼樓主堅持的亮度問題呢?更何況還有景深,手振,變形等等問題,大光圈當然有他的價值。但一張照片的亮度跟鏡頭的最大光圈無關
看了老半天,原po真的是對數位攝影的成像過程一知半解,知道的少其實無所謂,但知道得少卻以為自己全部都知道了那就比較麻煩。光子密度都是固定的,什麼光圈、什麼單位畫素面積,你能得到的光電轉換就是固定的(我們假設鏡片組的透光率大家都差不多),問題出在後端訊號的處理方式與原則,各家有各家的調校模式跟調校觀念。你可以說華碩的能力低於Sony,這很有可能是正確的描述,但你的推導過程是很有問題的、你的觀念是片段理解的,你只不過瞎貓碰到死老鼠剛好asus遜於sony。對部份人來說,廠商你不要給我摻料、替我盡可能保留原始資訊,才叫做好的調校。less is more照原po的觀念,看到RAW檔,大概要抱怨整個灰濛濛的,彩度、亮度、銳度沒有一塊好,這什麼爛調校?
你要拿ZenFone 3 Deluxe的人怎麼辦Sony IMX3182300萬像素F/2.0光圈單位像素1.0um我有多希望Deluxe和Zoom能夠融合好吧,我承認我是來亂的XD不過ASUS的相機軟體調教真的要加油!
換個方式講好了相同廠牌的相機一個光圈1.7,一個光圈2.0,拍攝低光源場景快門iso曝光所有參數都調整成一樣不靠軟體調整亮度,2者拍出來的成像亮度是一樣的嗎?光圈1.7如果沒有比2.0成像亮整棟樓我自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