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卓手機大家很難打差異化,大家都差不多。2.零組件成本價格不同(同一個元件,台廠拿到的價格可能就比陸廠貴20%)。3.政府的補助也不同。台廠做手機真的很辛苦,工程師也朝不保夕,每年都要面臨被裁,真的是台灣慘業。
華為走高價格,小米走中低價格。 小米策略走低毛利,擴大市佔率增加產品見光度,容易從股票市場吸收資金。小米市佔率高後,像asus 及htc 就很難生存。 因為手機是高成本行業,沒有足夠銷售量很難維持公司運轉。簡單講,手機行業將來只剩大型的廠商才能生存。
光去看他們的網站,ZenFone只不過是在華碩眾多產品的其中一個分類,這就足以說明華碩並不是一家真正的『手機製造商』,只是板卡大廠做玩票,賺點外快而已,能夠投注多少資源在這上面?每間公司都有其主力發展的產品,不是主力產品在選擇上就要再三考量,華碩手機做到現在,行動業務都沒有獨立出來,這樣究竟花多少精力在手機上就很明顯了。3C大廠HP, Dell, Acer, Asus, Gigabyte, Lenovo...幾乎每一家都有做手機,但多半只是玩票,產品支援跟服務都是不足的,還是專攻本業的產品才是正選。
我覺得原因大概就是兩個:#.手機剛上市..狀況還好.新的ROM越改問題越多..最後就牽扯是硬體問題.在加上如果大規模出現機瘟就掛了..消費者信心就是在這樣的狀況被消磨(我的Zenfone 551ML就是在這樣的狀況度過..)#.手機的後勤做的不好.明知手機問題重重.要嬤就是在初期把QC做的更好.要不然就是備品要充足..一年出廠的新機才一年就面臨零件缺貨.再捧場的粉絲也會嚇跑.雖然手機不是買來跑子龍任務..但是缺料就足以讓大家停下觀望.要不然就是某幾代手機共用某些特定的或是常壞的零件..這樣也不致於為了要控制成本.不備料.造成消費者對你的產品越來越害怕.自己用了551ML之後就放棄Asus了.因為沒有人想要拿一支溫度50的旗艦機.(溫度問題最後竟是安裝內測的某版本ROM之後就沒了.)抄襲是讓自己入門最快的法則.入了門剩下的就是把大家常常面臨的問題拿來檯面上討論如何避免.避免了.就會是你的搖錢樹.但是有些問題是不用花大錢就可以達成的.對岸有一些新崛起的手機廠商就是踩著別人的問題爬上來的.延長線插座+USB插座這類的東西..入門門檻很低.卻沒有人想做..(牆壁開關+USB也是貴的不得了)市面上插座多個USB就是4-5百起跳..這類東西一賣就幾萬條的東西卻沒有人要做.雖然需要投保意外險避免意外發生..拆過小米的延長插座.真的跟台灣插座天差地別(台灣插座只有三片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