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001wu wrote:
5z 6G/128GB...(恕刪)
瀏海你要放棄就放棄啊
一般使用根本沒影響
你寧願要上下大黑框
U12上面是鏡頭就算了
下面沒東西還要大黑框的意義是什麼?
沒道理
明方矩 wrote:
我在電子業研發單位工作20幾年,
新款產品零件都是研發首先接觸零件廠商,我們也會向零件商詢問零件售價,高階研發主管也能看到該款產品之成本分析表,"粗略" 的講:
電子產品入門機型:"零件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折舊+水/電/環境維護+行銷費用" = 80%-100%售價(戰鬥機型甚至於會小虧本出售)
電子產品中價位機型:"零件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折舊+水/電/環境維護+行銷費用" = 60%-70%售價
電子產品高端機型:"零件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折舊+水/電/環境維護+行銷費用" = 40%-50%售價
重點零件為高規格,當然價格也比較貴,MLCC等基本零件則價格差不多.
越高端機型會用比較多的成本在外觀上,例如採用不同材質的外殼,設計比較難組裝的結構(組裝成本升高),噴比較貴的漆,外殼間隙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被剔除的不合格外殼比較多)
你所提到的終端售價差異,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情況之外,廠商管理體系是否精簡,公司整體運作是否浪費都有關係,最後的差異就是製造商針對該款機型抓多少利潤,某製造商可能要求台幣2000元利潤/部,另外一家則可能要求5000元利潤/部.
基本上,電子產品都是有利潤的,而且越高端的機型利潤越高....(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