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位不論老少,只要現在有在文字創作(非專業也算),寫文章會親自動手寫嗎?

按照慣例,我的問題就是標題,言簡意賅,真想打個如題。


那,來深談一下吧 (咳嗯......)



拜現代科技發達,只要有手和鍵盤,
不論從日記、哈拉、雜記、隨筆,到專業作家創作小說、寫社論,
應該很少動用到紙筆了吧?

就像從前沒有生火到靠火生存;沒有語言文字,到沒語言文字就沒了世界一樣。

更像是,有電力、工廠和網路之後,人類離不開它。


紙筆當然還有很大的重要性,有時候是為了貼個便條、簽名、藝術美觀,或是註解筆記等等。

我們還是很賴紙筆的自由隨意性,這點現有科技還無法取代。
(galaxy note 的構想或許很有發展性,但就算有,也還太早太粗淺了,遠遠比不上紙筆。)

我們還是習慣在空白紙上隨興創作,按照個人意志條列整體,作個筆記,寫下想法。





以上是日常生活偶爾需要寫字的時候,用高科技產品當然很不方便,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如果碰上謹慎認真,自由度不高,也只是純粹寫上文字的情況,那我們還會依賴紙筆嗎?

像是:

公司簡報(還用手寫?神經病...)

教學用途
(大多數老師投影片的編排有夠沒美感的,雖然這是老師的問題,他用黑板寫也不會比較聽得下去,可是目前碰過教學能力很好的老師,都是靠黑板的粉筆的,當然我還沒讀大學,大學很少寫黑版的。)、

寫心得、部落格(沒有電腦和網際網路,根本不會有部落格這種產物。)


除了五六十歲以上,已經很習慣紙筆寫文章(或許只是他們學不來電腦).
基本上fashion一點的老人、中年以下,全部都淪陷了。

更別說六七年級,還是我們八年級一代
(就是比我們大一點點的人說:注音文、髒話和屁孩行為盛行的一代)。


學測之後,我很少動手寫字了,有也是筆記和計畫的時候。


網路上的文字成本很低,不用紙筆,每個字耗費的時間不多,所以文字和資訊似乎不怎麼有價值了
(就不必字字斟酌,隨心隨意打上自己的想法,過後,不管有沒有人點閱,自己也覺得無所謂了)?

因為文字、心得、想法的量太多,多到爆炸,多到前人難以想像(那些前人還在當國文教授),
所以我們不必在詞藻上精雕細琢,在有限的紙面上濃縮最多的訓息,用字遣詞盡量口語化就好。

這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文筆。
資訊多了,通暢度和吸引力更重要,這一直是作文的通則,
可是在從前的重要性,還不如今天佔有這麼大的份量!

但文字成本極低,是不是讓文字湧現(又流失、被眾人遺忘)的速度更快,
也由於網路上比較愜意的氣氛,讓我們更不在意文章的段落鋪排結構,還有表達重點綱要,
就這麼直接把文字打上去了?


其實現在的我就是如此。


我知道文章段落安排很重要,井然有序、言簡意賅的文章依舊大有優勢,
沒有人會看一篇看不下去的文章的(上一頁比翻書快)。

真的有練過作文的,不會像大多數網友(抱歉得罪了),在論壇上打一兩句話就空一行,分一段,
那不是文章而是口語 (But who cares?)。

會寫的,照樣可以像大考作文一樣,一個段落少說五六十個字,但每個段落都有明確主題,
文章也確實吸引人,不會因為字太多就嚇跑一大票文字恐懼症患者。

事實上,會寫文章的,一大段或許很多字,但段落不多意思便傳達了,不像某些人每一段字不多,
口語化.通篇看來不知所云,字數還比會寫文張的多上好幾倍哩!(我一直自打嘴巴


但在場各位,別的論壇不說,在正經一點的mobile01,
有人會在論壇上那麼認真嗎?

不問作文寫得好不好,我這樣問也沒什麼禮貌。
認為自己寫的文章,能看的,舉個手吧? 能看的標準嘛,自己覺得囉!



01有很多高手,我又是個讀書不是很頂尖的八年級生,我當然不能驕傲地說:
網路使用者九成都不會寫文章,而且現實中,會寫紙筆文章的也差不多一成。

我自知自己是那九成,01裡我可能是五成,在閱讀版上,我或許是那兩三成不擅文章的吧?


但那不重要,除了創作小說以外,有人在網路上不一靠紙筆,會感覺到非常認真而且耗盡心神嗎?


新世代的我,長年在電腦網路之中。
至於紙筆,我似乎沒辦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總是很容易卡住。

我在紙筆上非常耗神,但感覺的到腦海,甚至身體感受,都是在活動的。

是我和紙筆疏遠太久了,才會對紙筆感到意外的吃力,還是紙筆本身就能活化身體多數的感官?



為什麼在網路上打那麼多字,很累,卻不會感到明顯的阻力?

相對的,我在網路上(書寫)(輸寫)(抒寫)(輸血!?)文字時,感受也不如寫紙筆時來的深刻。




難道,在網路上書寫文字,因為它的便利、它的獨特、它在某些方面的不可取代,
所以這已經不同於傳統四種溝通媒介: 聽、說、讀、寫?


這種新的方式
   (其實早就出現十幾年了,可是深層的影響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浮現出來)

是寫,卻又很像說一般的隨意,是讀,卻又有點像聽一般明瞭易懂。
像聽說,卻又有和讀寫一樣留下明顯痕跡,可以慢慢品味,聽說是見不著的。


在這個新時代,應該獨立於聽說讀寫之外了吧?


除了隨筆、表達交流意見的方式產生巨變之外,深層的文學或許會有轉變吧?

舊的文學很重要,但已經不是用於新的時代,頂多扮演銜接和傳承的角色。
(紙本書當然重要,但紙本書的內容也和網路部落格日趨相似了。
 舊純文學越來越小眾,純文學偏向不艱澀、長度夠長、重視通篇結構,又能帶入情緒。)

網路會不會形成新的文學藝術形式?
(五六年前那波網路文學熱,似乎沒構成大勢,因為網路一直變。
 前幾年和現在,網路不過是舊文學的平台。形式上變不了多少,紙本換成螢幕顯示而已。
 我想說的是,關注舊文學的人慢慢剩下學者和老人,而網路會出現完全不同,
 但是一同被菁英到普羅大眾專注的新文學藝術。)


舊文學,會不會像紙本一樣慢慢退居二線,只為日常生活隨筆?



說到底,網路起初只是一個新的溝通方式,後來演變成一個平台,更成了舞台,新天地。


量變等於質變,網路帶來的影響不如表面如此簡單。

無庸置疑的,網路會改變行為,但還有後面這一句:行為本身也會改變行為!

之後還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後面的變化誰能料到啊?(笑)

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各位還經常和紙本作情感交流嗎?
有! 紀錄靈感的時候才會用到...

因為本人我是沒有智慧手機的........
活在世上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還有什麼?
youcoku wrote:
還是回到最初的問題,各位還經常和紙本作情感交流嗎?

會~
其實有時候親手用手寫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是那種會會字字斟酌還有一種人味。就好像綺麗的詩句在電腦上創作出來就會有一種冰冷之感,因為手寫的文字和電腦用注音打的文字就創作而言是截然不同的方式,那種一筆一劃就有了很多不同。一樣是八年級生,一樣是在學的莘莘學子,稍微回應自己的感覺
至於老師的ppt,目前我們的地理老師就是用ppt而且還是廠商給的,但我想地理重要的是專有名詞的觀念,所以不管是手寫還是ppt應該差別不大,怎樣闡釋那個名詞才是重點。而且用電腦上課的好處還有影音檔的部分;比如說目前有個廠商的動畫配音就十分的搞笑,因此上地理課一般都沒有人會睡。但我必須承認,關了燈的確比較好睡~
工作上需要寫作,偶爾也會寫副刊。

過去有擔任編輯的經驗,讓我瞭解到文字是不能荒廢的。

有時,一句話可以挑起許多人心底的漣漪......
看了一整篇文下來。

重點不是用什麼方式創作,不管是用紙筆也好,還是用科技用品寫作也好,什麼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筆觸的溫度」。

還有,我必須要更正你文中所說的所謂的「舊文學不適於現代」這種說法,事實上台灣致力於純文學的人還是很多,純文學並不是市場的大宗,因為純文學大多具涵生死哲理、親情探究、對於社會某些事物的看法。

你看不見純文學,只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去研究純文學。

只用你自己所見,然後就說舊文學會因時代沒落這種說法,我無法茍同。

文學並沒有分什麼新或舊,純文學與大眾文學只是文學創作的一種分類,並不是用來區分新舊,老實說,你真的有看過純文學嗎?

我認為,網路的興盛與科技的進步,對於創作這件事,其實是件好事。

你今天想寫一篇散文,沒有電腦沒有網路,光靠紙筆,再沒有任何動力的助益下,能寫多久?

試問你自己,你距離上一次認真寫一篇作文是什麼時候?



我反而想說,因為有電腦科技,真的想寫作的人,遠比紙筆創作時代,多了更多人。

多了更多原本那些被世人認為只會打魔獸或D3,卻不會有時間靜下心來寫作的年輕一族。

殊不知在沒有電腦的情況下,當時打字機的發明,加速了寫作的產量有多少?



你文中提到:

量變等於質變,網路帶來的影響不如表面如此簡單。

無庸置疑的,網路會改變行為,但還有後面這一句:行為本身也會改變行為!

之後還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量變等於質變?

您是從何看出,量變等於質變?

網路促進寫作的產量,不提到底是用什麼東西或方式寫作這點,回歸寫作的最基本面,你是為何寫作?

你只想寫一篇隨筆文放在臉書上,讓好友知道你的心情。

寫一篇:「今天我覺得我好累,對於很多事都很無力,好想站在草原上,對著藍天大聲吶喊,宣洩我的不滿」

跟一篇:「今天就是一整個他媽的!」

在我眼中,這兩篇都是隨筆文,但東西所呈現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拜託,你都知道是隨筆文了,內容寫得很假掰,會讓你看起來比較像文青嗎?

我也想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寫作有興趣,有興趣也不代表文筆一定好,更何況文筆涵養,就是要靠多寫多聽多看所累積的,紙筆寫字都少了,還提什麼寫作?

建立於多寫的基礎上,文筆創作才有進步的可能。

網路上很多人嘗試寫作,量多,自然就會有文筆優劣之分,但真正「有心」(真的用心在寫作的人),質永遠是不會變的。反而會更好。




因此,請多看別人寫的文章,多看點書,多涉獵純文學,多聽多看多學習。

感嘆時代進步,大家都不用紙筆寫東西,就是一種文學的淪陷?

用電子郵件聯絡,也是一種聯絡情感的方式,情感是種理性面的東西,並不會因為用什麼媒介呈現,而失去它應有的「情感溫度」

紙筆寫作是可貴,但並不會影響文字的溫度。

真正有情感的文章或小說,是能超脫媒介的。




最後:

新世代的我,長年在電腦網路之中。
至於紙筆,我似乎沒辦法運用的爐火純青,總是很容易卡住。

我在紙筆上非常耗神,但感覺的到腦海,甚至身體感受,都是在活動的。

是我和紙筆疏遠太久了,才會對紙筆感到意外的吃力,還是紙筆本身就能活化身體多數的感官?

為什麼在網路上打那麼多字,很累,卻不會感到明顯的阻力?

相對的,我在網路上(書寫)(輸寫)(抒寫)(輸血!?)文字時,感受也不如寫紙筆時來的深刻。



從醫學的角度與時代的經驗,我可以告訴你

你應該很少認真的寫一篇文章,注意,是有思想的文章。

然後一樣,打字寫東西跟紙筆寫東西,純粹就是便利性不同,寫作的速度跟不上大腦思考的速度。

所以才需要打字機,才需要筆電。




最後,其實我很少在網路上戰來戰去,但看到你這篇文,真的讓我有些感嘆。

沒有什麼重點,卻在裝感嘆時代進步,文學沉淪這種老生長談,你不是八年級生嗎?

有時間在這邊感嘆來感嘆去,還不如自己努力寫作成為中流柢柱,救救台灣文壇來得有意義。



真的有思想有抱負,就認真去上課,增加自己的文學涵養吧。
youcoku wrote:
按照慣例,我的問題就(恕刪)


畢竟用電腦紀錄文字的功能上來說,便利性高。

其實外國人幾乎都用電腦作文書處理,少數人會用紙筆,
但是趨勢上來說,幾乎看不到用紙筆處理文書的外國人。

中文世界的話,有人保留手寫,但是因為大家溝通或者傳遞資料還是要回到電腦上來作,
所以只能說文書處理離不開電腦與網路世界。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有時候靈感一來.用紙筆書寫比較快.

如果用電腦.等開機再來打字.會忘記.

所以我個人的情況.用紙筆寫估佔一半.

這是因為年紀大了.記憶力差.容易忘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