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無欲則剛嗎?

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提問:「無欲真的則剛嗎?聽起來滿合理的,人真的能做到沒有欲望嗎?追求沒有慾望的做法不也是一種慾望?那真的沒有慾望了,剛強又是為了麼?」

這讓我蠻想回應的。真的很有趣。

這個「無欲則剛」的原文是在《論語》裏:《論語.公冶長:5.10》以下列出原文: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以上幾句,就是《論語》裏的原文。一次不差地寫下。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就變成了「無欲則剛」。任何事情都必須要合理,才能夠相信。不管是讀任何一本書,「如果不能實踐,有兩個可能。第一:他亂講。第二:我們讀錯了。」暫時只想到這兩種可能,或許還有第三、第四種。任何學問,一定要能夠「知行合一」,不然,沒有意義。「你可以說我現在做不到,但是,有人可以做到。我希望往他那個方向走。」但若是像:「挾太山以超北海」,這不可能做到的。要不就是:亂講。也能說是:在說鬼話、或是神話。反正:任何事情一定要能夠合理的解釋。

「申棖」是誰?根據我自己的研究,你大概就把他想成,現在社會(2018年)類似「網路紅人.館長」這個樣子,大概就可以懂。

一看「這個人」,就覺得強壯、勇敢,如果發生戰爭,殺敵打仗,他跑第一個,大概是這樣的人。所謂:「剛」,堅強。大概「申棖」就是這麼一個形象的人。

有聽過「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或「雖千萬人,吾往矣。」吧?這樣的人絕對可以稱為:剛強勇敢。

就是,一旦立定志向,便會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絕不退縮,也絕不輕易改變。

好啦,前面解釋完什麼是「剛」。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為何孔子認為「申棖」不剛強呢?

根據我自己的猜測,這個「申棖」:你只要給他的錢夠多、給他的女人夠讓他爽,那麼「那些念頭」就可以改變了。人就這樣被收買了。

大概是這樣的意思。這樣叫做「多欲」。

告子說:「食色性也。」吃飯、做愛是人天生的欲望,最基本的欲望,每一個一生下來,天生就有。如果今天你因為「別人給你滿足」你想要的欲望,而你「改變了」原來立下的「目標」,往別的方向走去,那麼就不算「剛強」了。

這就是我對於「無欲則剛」的解釋。
Tony1981 wrote:
原文:無欲則剛嗎?...(恕刪)

字是死的,學問可以是活的,欲望=生命,無欲=死的,要說死的是剛強也行...但這沒甚麼學問可言

論學問無欲則剛,應該是說單純率真的表現,勝敗常事不受制於欲望,則無所憂慮而顯剛強...

例如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徙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延伸, wrote:
字是死的,學問可以...(恕刪)

現在應該要說.[無欲則軟].[有欲則剛].

時代已經變了.名詞的運用也會跟著改變.

以上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