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日舉行新書發表會,發表最新著作《浮生 記一群守護水雉的身影》。書中記錄了水雉族群自1989年被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來,經歷三十餘年的成長歷程。水雉數量從最初的50隻,增加至今日的2882隻,成為臺灣生態保育的成功典範。

友善田區以自動相機拍到水雉- 林丙火攝
新書透過報導文學形式,細膩地描繪了政府、NGO、企業等多方合作,攜手守護水雉的感人故事。在書中,讀者可以深入了解農田生態系保育、綠色保育標章、國土生態綠網、瀕危物種及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等多項保育政策的緣起與發展。

水雉-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提供
發表會上,水雉農民林丙火也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他表示,水雉不僅是他的生命導師,也是他農地的重要夥伴。林丙火提到,水雉保育不是與農業生計相對立,而是相守相依的情感相繫。

水雉-美濃湖水雉棲地志工提供
發表會的最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分享了她對保育工作的感悟。她表示,水雉保育是政府、民間團體、農民、及農產品消費者協力合作的成果,彰顯了社會共榮的價值。

水雉園區水雉孵蛋- 翁榮炫攝
這次發表會不僅是一場書籍的介紹,更是一場對水雉保育的肯定與感恩之會。在臺灣生態保育面臨重大挑戰的當下,水雉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借鏡的典範,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生態系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