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喜好宋詞

今早寫了 秦觀 -踏莎行

祝 01網友 大家新年愉快喔




Susie0711 wrote:
祝福大家 -- 新年...(恕刪)

huskinsco2 wrote:
近來喜好宋詞
今早寫...(恕刪)

我也喜歡宋詞。

您寫得很好,我要多學習。

~ 共勉之 ~
Susie0711 wrote:
我也喜歡宋詞。您寫得...(恕刪)


[國]這個字,要怎麼寫才好看?
Elizabeth chloe wrote:
[國]這個字,要怎麼...(恕刪)

請問您是指哪一種書體?
篆、隸、楷、行、草

您是唯美派或是藝術派?
唯美派 -- 端正漂亮的字。
藝術派 -- 自然韻味的字。

請您告訴我,我再說明或寫給您看。
Susie0711 wrote:
請問您是指哪一種書體...(恕刪)


哇,你好強
會寫這麼多種書體

我想要一個國字
我寫不出那種端立堅強的韻味
不知該怎麼形容

國這個字的形
有一種立定的意味,也得方正,穩

好奇行書會寫成怎樣?

國,怎麼寫,才能寫出我心中想要的那種?

我舉個例來說好了
魏帝曹叡有戀母情結,更以女裝登場,讓畫師繪畫自己母親。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畫師沒見過他的母親,他殺了一堆畫師,還是畫不出他母親的面容。
最後他自己穿上母親的衣服,讓畫師畫就畫出來了。子像母,見像能猜得幾分。

我心中有個國字,可我,也不知該怎麼形容它。
有記憶卻無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
Elizabeth chloe wrote:
我想要一個國字
我寫不出那種端立堅強的韻味
不知該怎麼形容
國這個字的形
有一種立定的意味,也得方正,穩
好奇行書會寫成怎樣?

我嘗試理解您那抽象的語彙。

國字從口部,口是圍的古文意指土地。
內含戈字意指武器。
二者相合意指以武力保衛土地。
所以國字需具有"穩、定"的意象。

我用行、草呈現心中"國"字的意象。

--------------------------------------------------------------
延伸說明:

我的字體會隨著情緒、運筆、墨色、間架、鋪排....而略有不同。

例如:第140則文章的作品
全文為草書
但我要強調"雲"字 -- 雲淡風輕、豁然開朗的意象
所以我就改寫成說文解字古文
使整幅作品更添韻味

---------------------------------------------------------------

1.國字行書



2.國字草書


Susie0711 wrote:
我嘗試理解您那抽象的...(恕刪)


謝謝您的示範

這二個字好美
氣勢也好強
Elizabeth chloe wrote:
謝謝您的示範
這二個...(恕刪)

謝謝您的讚美。
希望我的解說對您有幫助。
您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加油!

我剛學習書法時曾問老師:
"我要怎麼寫才會寫出漂亮的字? 要寫多久?"

老師會心一笑回答:
"用心寫、一直寫......"

漸漸地,我終於懂了......

~ 願與書友共勉之 ~


書名:懋勤殿本淳化閣帖 上册、下冊
主編:尹一梅
出版: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我最近閱讀這二本書 。
以往我僅閱覽書法家的作品,
而這二本《淳化閣帖》多收錄了歷代帝王法帖及歷代名臣法帖。
欣賞書帖要多看、多學,慢慢體會箇中精隨。
我有時候看不懂就去請教老師或前輩。

每當我凝視這些書帖時,總會遙想千餘年前古人書寫的神韻。
他們可曾知悉這些迷人的墨韻會流傳千古、啟發人心。
晚輩如我要到何時才能達到此種境界。
書中每幅法帖各具風格。我仔細賞析,獲益良多,
更加領悟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的學問,因此推薦與書友共賞之。

精選導讀:
宋太宗趙炅於淳化三年以內府所藏前代諸家墨跡,
命侍書王箸撰編刻成《淳化閣帖》十卷。
自唐末到宋初雕版印刷的技術已有相當的發展,
這也給《閣帖》的摹刻提供了技術條件。
宋太宗以《閣帖》作為賞賜重臣之物,以此標榜其文治。
《淳化閣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淳化閣帖》十卷,收錄歷代書法作者一百零二人,四百餘帖。
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法帖,收錄自漢至唐帝王十九人書。
第二卷至第四卷為歷代名臣法帖,收錄自漢張芝至唐陸柬之等書家六十七人。
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收錄自倉頡至唐張旭等十四人,無名氏法帖有六。
第六卷至第八卷為王羲之書。
第九卷至第十卷為王獻之書。
由於《淳化閣帖》為皇帝所敕編,所以首列歷代帝王,次列歷代名臣,
再次為古代書家。
每卷末刻篆書款「淳化三年壬辰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模勒上石」。

《閣帖》有著重要的書法價值,一些在書法史上享有盛譽的書家,
今天已沒有墨跡遺存,而幸賴《閣帖》得賭其面目。
經千餘年歷史之檢驗,《淳化閣帖》價值益明。
其匯集歷代書家名人書跡,堪稱匯帖之祖。
綜括古代豐富的書法資料,創立一種書法與書法史教科書模式。
同時《閣帖》的四部分法與排次,有意抬高帝王法帖的地位,
提醒統治者對自身書法修養的重視,轉而推動社會對書法與書家的看重。
前年開始,因為沒學過書法,想說試試看寫了一年就因為工作太忙沒再寫了(去年整年沒寫)
這張是初期用墨筆臨的文徵明 琴賦
當時大多臨智永千字文
下次再找看看有沒有其他毛筆的作品,平時都寫完就扔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