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他一些文章也蠻可以釐清我們的盲點,喜歡的朋友可以上FB追蹤中華慧燈研修會,其中專門刊載了他的文章。
同時放上明就仁波切的圖片說明,這部份則是給自己做提醒之用,也分享給喜歡的朋友。
中華慧燈研修會
堪欽慈誠羅珠 | 既然四大皆空,為何可看見一切!
有人會說:既然萬事萬物都不存在,那我們的眼睛為什麼又能看到這一切呢?因為我們的眼睛錯了。為什麼錯了呢?因為我們的眼識,也有無明的污染,它是錯誤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很容易證明。比如說,除了火焰、河流等明顯的運動之物以外,其他任何一個東西,我們的眼睛看起來都是靜止的,但事實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粒子構成的,這些很小的粒子在哪怕以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單位計時的時段中,也是不斷地生生滅滅,不斷地高速運動著的,在整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個靜止的物質。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的眼睛看不到這一切呢?這就說明,我們的眼睛是有問題的。它受到了無明的遮蓋,所以看不到物質的真相。連這一點它都看不見,更深層次的實相它就更是無法探知了。
另外還有舉不勝舉的例子,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你們回去慢慢想。不管怎樣,大量的事實足以證明,我們的眼睛是靠不住的。我們不能相信眼、耳、鼻、舌,不能因為自己的眼睛看得見,就認為它是存在的,這個邏輯此時已經不成立了。如果這個推論站得住腳,我們就可以說,因為我的眼睛看到它是靜止的,所以它就不是運動的,而是靜止的,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不能這樣說。
即使我們的眼睛看見了,我們的耳朵聽到了,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無論是眼睛還是耳朵,都不能認知事實的真相。聲波也是剎那剎那變化的東西,比如說,當我們聽到「眼睛」這兩個字的發音的時候,不管怎麼樣,我們也聽不出其中的生生滅滅,我們聽到的,就是一個連續的聲音「眼——睛」,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連續的聲音,只有一剎那、一剎那銜接而成的聲音片斷。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在黑暗中用燃燒的蠟燭在空中畫一個圈,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明亮的火圈,但實際上哪有什麼圓圈呢?圓圈根本不存在。只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無法捕捉蠟燭移動的每一個瞬間和步驟,所以就錯把蠟燭前後運動的所有方位,都看成同時、連貫而不可分的一體了。
同樣,發出「聲音」這兩個字所延續的時間,也可以分成很多個千分之一秒或萬分之一秒,這兩個字的聲音是一剎那一剎那地逐漸發出的,而不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但我們的耳朵卻無法分辨出這種原本斷斷續續的聲音片斷。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宇宙輻射,宇宙輻射是由漂浮在高層空間的能量粒子所帶來的放射性射線的輻射,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非常細微的東西,它每時每刻都在穿越我們的身體,但我們什麼時候感覺到有什麼東西穿過我們的心臟、大腦呢?從來就沒有感覺到過。雖然沒有感覺到,但它實際上卻是存在的,所以,我們的觸覺,也即我們的身識也是靠不住的。
綜上所述,不需要佛教的理論,僅憑物理學的觀念,就可以打破以眼、耳、鼻、舌的感覺來判定事物的陋習。我們的感覺都是錯誤的,即使看見了,也不一定存在;即使沒有看見,也不一定不存在。

就是把她當小孩子,和她講道理要觀察她是否樂意,不然就不要開講,只要陪伴她就好了。
分享措尼的2段影片。
用愛的智慧 給予孩子關愛和自由
然後,怎麼樣讓自己連結本質愛呢?
同時,也分享以下這段曾經非常打動我的話。
大概五六年前,記得當時學佛約一年少些或多些,無意間看到了與神對話這本書,有段內容曾經深深地打動我,也啟發了我想追尋書中所說,我是不需要保護的愛這件事,我也想經驗和成為不需要被保護的愛,由此引發了一段又一段,許多幫助我成長的因緣。
至於為何會產生這種追尋的渴望,應該是在紅塵跌跌撞撞多了,發現原本的觀點和處事方式是不足的,然後上佛法課得到了薰陶和滋養,讓我發現人生可以有一種更高更良善的生命態度和可能性吧。因此特別想朝這個方向嘗試。
雖然一路上進進退退的,但感覺大方向還是有把持住的。真的是很幸運,應該眼光也不錯,遇到了幾位真正的關鍵的佛法善知識。
也要謝謝股票老師洪瑞泰,讓我股票一向處於正報酬的狀態,讓我比較可以安心地走在想完成的心願上。
當然我也沒有想要避世隱居之類,只是一者覺得自己尚未完成,二者覺得現在的就涉世太深,功夫還不到家的情況下,又變得貪嗔癡,反而傷害了這個世界,就不好了。
我也不知對不對,但現在就是這麼想的,所以就透過一些方式,還是有和社會保持接觸的,也要很謝謝有善知識願意這麼長期地關心我和循循善誘,也給我很多貼切的建議。我很感謝。
這份愛的能力,這份大愛,也是我要學習的。
書名:與神對話
你可以一而再地創造你是誰。的確,你每一天都在做。不過,照事情的現狀來看,你並不總是發現同樣的答案。在雷同的外在經驗之下,第一天你的反應可能是選擇要有耐心、有愛心和仁慈。第二天你可能選擇要憤怒、脾氣壞而悲傷。
大師則是永遠得出同樣答案的那個人――而那答案永遠是最高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大師是隨時隨地可預測的。相反的,學生則是完全的不可預測。在成為大師的道路上,只藉由,在對任何情況的反應上,一個人是多麼可預測的做出最高的選擇,便可知他做得怎麼樣了。
當然,這打開了一個問題:什麼選擇才是最高的選擇?
這是有史以來,一直環繞著人類哲學和神學的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真的令你關注,你已經在作大師的路上了。因為事實上,大多數人仍然繼續完全關注於另一個問題上。不是什麼才是最高的選擇,卻是什麼才是最有利的選擇?或我如何能損失得最少?
當你由減低損失或最大利益的觀點來過生活時,人生真正的利益就喪失了。機會就失去了。因為這樣的人生是在恐懼中度過的,而那種人生是關於你的一個謊言。
因為你並非恐懼,你是愛。並不需要保護的愛,無法失去的愛。然而,如果你繼續回答第二個問題而非第一個問題的話,你就永遠不會在你的經驗裏明白此點。因為只有一個患得患失的人,才會問第二個問題。而只有一個以不同方式看人生的人,會看他自己為一個較高的存在;他瞭解嬴或輸並非那試金石,只有去愛或沒能去愛才是,只有這樣的人才問第一個問題。
問第二個問題的人說:“我是我的身體。”問第一個問題的人說:“我是我的靈魂。”
現在,讓所有有耳能聽的人注意聽吧!因為,我要告訴你們:在所有的人際的關係裏,在重要關頭時,只有一個問題:現在愛會做什麼?
沒有其他中肯的問題,沒有其他有意義的問題,沒有其他問題於你的靈魂有任何重要性。
作為一個修行人,對如何面對死亡,應當有相當程度的把握。不然的話,就算這一世修得很不錯,但在經過中陰以後,由於前後世的相隔,這一世修學過的到下一世可能都遺忘了。另外,如果不懂得中陰修法,就會錯過很多非常好的解脫機會,所以,中陰修法是十分重要的。
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死亡。在臨死之際,沒有任何人或東西能起作用,唯有絕對的孤獨與恐懼,因此要有所準備。平時行善、回向也算是一種準備,但針對性不夠,也不具體。
有些人在一生當中,都只強調修菩提心,他們在臨終時的竅訣就是要依靠五種力量往生。
1.善種力
就是要在死前播下善的種子。具體做法是,首先要斷除對自己所有財產的留戀,然後供養給三寶。而對自己認為最有功德的善行,則可以特別強調。譬如:如果認為供養僧眾最有功德,可以將少部分財產用作其他用途,多數拿去供養僧眾。
2.願力
就是要發願。如果沒有能力做七支供,就應當思維:但願依靠自己三世所積累的所有善根,可以令自己生生世世不忘菩提心,並且能生生世世修持菩提心;再進一步發願,但願生生世世都能遇到講經說法的大乘善知識。然後祈禱上師三寶加持自己能實現這些願望。這種一心一意的發願,就是願力。
3.破斥力
就是要破斥我執。此處主要不是指人我、法我,而是在人我、法我基礎上所生起的自私心,這才是最關鍵的破斥對象。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堅決斷除世俗諦中出於自私心而常有的我要、我恨、我喜歡等等念頭,這就是破斥力。
4.引發力
這既可以說是一種動機,也可以說是一種發心。在臨終時,引發力的作用就是決定從臨終、中陰、直到往生後的生生世世,都不離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一定不要忘記修此願、行菩提心。如此強烈的決心,就是引發力。
5.串習力
如果生前修過願、行菩提心,臨終時也照樣修此二菩提心的話,其修法的能力會因此而增強,到臨終時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於我們現在已經在修菩提心了,能以修菩提心的臨終竅訣而死也是很好的。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修持菩提心的臨終竅訣。
因為法王如意寶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選擇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平時修過往生極樂世界的法,臨終時就會有一個穩定的方向;如果生前沒有任何準備,死時就會手忙腳亂,從而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我們絕不可忽視修法與竅訣的重要性。
「傲慢與忌妒」
傲慢與嫉妒不易察覺,有時候出現時是一種隱隱的不悅感。例如有人讚美你,你心裡頭會覺得很舒服,但如果那個人接著說:「你很好,但是他比你更好。」那時候你可能就會覺得不太舒服了。我們通常不喜歡聽到讚美他人的言詞。若是如無法及時察覺這種微細的傲慢與嫉妒,就會逐漸養成耽執於自己的快樂而視他人為敵的強烈情緒。這一切的根源,是對自我的執著。由於我們堅信這一個「我」,因此任何威脅到「我」的事物都令我們感到不安。當被他人批評時,我們就會感到憤怒。
事實上,當他人責怪你時,若是你並沒有過失,他人的責怪並不會使你變成有過失。當他人讚美你時,你的功德也不會因此增加。不論人們對你的評價為何,事實上並不能使你的過失或功德有所增減。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有過失。如果你並沒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那麼你無須感到難過,因為他人的批評不會讓你變成有過失。如果你確實有他人所指控的過失,那麼指出你過失的那個人便是幫助你進步的良師益友。
大圓滿巴珠仁波切(Patrül Rinpoche) 曾說:「勿思己功德,勿思他過失。勤觀己過失,勿觀他過失。」
察覺傲慢與嫉妒等微細念頭的生起很重要。這些情緒特別難以察覺,因此你必須勤於保持正念。當這樣的念頭生起時,你必須運用方法將它捨棄。理想上,你透過察覺而消除這樣的念頭。若你已知道如何修持正念的覺性,你會在念頭生起的那一剎那看見念頭,並認出它的空性本質。如果你可以認出這一點,那麼念頭就不能支配你。念頭無法從任何地方影響你。如果你的正念仍不夠堅固,你可以運用菩薩道的方法,思維對方是你的母親、好友、孩子,而向對方生起愛心和慈悲心。
如果在某些情況下這麼做太困難,你可以應用別解脫道的方法,思維這種情緒的過失,了知隨著情緒去造作行為將會墮入下三道。你應在煩惱出現時,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種方法運用。你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去修持,這就有如孩子應穿孩子的衣服,大人應穿大人的衣服一樣。孩子若是穿上大人的斗篷必定會有麻煩。總而言之,佛陀說:「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措尼仁波切引用他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的修行次第建議如下。
我自己是覺得這個方向蠻好的,這也是措尼仁波切自身的教學方式。
很推薦對修行有真實興趣的朋友,去參加他今年六月的微細身和立斷一二課程。
他的教學方向和方式,似乎特別適合台灣人的根性。
因為他全世界教學跑透透,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卻是世界之最。
一個有證量的真正成就者,又正好適合我們台灣人的修行心性,所以就很推薦給大家囉。
每一階段課程,歷時二天半,費用兩千元,僧眾則是所有課程免費,之前上課時也有看到不少僧眾。
他並將在今年底,首度於台灣舉辦十天的大圓滿閉關課程。
措尼的弟弟明就仁波切,今年則沒有台灣的弘法行程。要等明年才會造訪台灣囉。
祖古 烏金仁波切:修行的次地說明
根據藏傳佛教的傳統法門,學生必須先從正確而適當地修持四次或五次的十萬前行法開始,然後繼續從事本尊修行的生起次第、持咒和圓滿次第。在那之後,上師向弟子指出大圓滿和大手印的真正見地。在傳統上,其順序是如此的:首先,你移除自己的障蔽;第二,你使自己本身充滿加持;最後,上師向你指出明覺的本然面貌。
然而這年頭,弟子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上師們也不會停留在一處,持續不斷地教導弟子。我聽說現在有幾個上師先傳授「直指教導」(引導人們修持正行),之後再教導前行法。因此,「見」與「行」就能夠適應時間和環境。在這個時代,有越來越多的人欣賞佛教,對佛教產生興趣,這是因為人們比較有教養,比較聰明。當上師和弟子沒有太多時間相處在一起時,就沒有機會按部就班地傳授教導。我通常也是一次給予整套的教法。我家鄉有一句諺語說道:「智者仍然會在無賴的話語中尋找真諦。」
這種從一開始就傳授心要,然後再教授前行法、生起次第、持咒和圓滿次第的方法,可以比作從一開始就敞開大門。當你打開門時,日光一路穿透而入,你站在門口,就可以看見最裡面的佛堂。一些佛教導師可能會這麼說我:「他怎麼可以立即指出心性,而沒有要學生先作清淨障礙和積聚資糧的前行法。」某些人可能會提出這種異議,但是我覺得,這麼做沒有不正確之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身處末法時代,有授記指出:「在末法時代結束前,「密咒」的教法將如野火般燃燒。」在此,「密咒」即是指大圓滿和大手印。
老實說,如果修行者已經領受了心性的教法,那麼在認識心性的同時修持前行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懷著清淨的發心去修行,那麼會達到一百倍的效果;如果用清淨的三摩地來修行,那麼會達到十萬倍的效果。把前行法和認識心性結合,那麼你的修行就會有巨大的效果。
你也可以懷著良善而誠摯的發心來修持前行法,光是這麼做,肯定會淨化你的惡業。但是,良善的發心不足以作為達到證悟的真實道路。然而,如果你用認識心性的正見從事這些修行,那麼前行法就會變成達到證悟的真實道路。如果你擁有一幅畫有蠟燭的圖畫,它能夠使房間產生光亮嗎?有真正的燭火散發真正的光芒會不會比較好呢?同樣地,當我們修持皈依時,真正的皈依是以離於主體、客體與行為的三種概念為皈依的對象,發菩提心亦是如此,覺醒的狀態(究竟菩提心)也是離於以上三種概念。在修持金剛薩埵、曼達供養和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時,也是如此。而認識真正的見地,即是離於三種概念的唯一途徑。我不認為給予「直指教導」有何不妥之處。人們可以在之後修持前行法,這完全沒有問題。
另一個重點是,當上師傳授這樣的教法時,上師和弟子之間需要有某種清淨的連結,我覺得我們之間確實有清淨的連結,你們不會有太多的機會去毀壞這種清淨的連結,不論是透過不淨觀或損壞殊勝的三昧耶戒來毀壞,因為在此聚會的所有人都不會和我長久相處在一起。所以,你們不會有太多違背三昧耶的機會。話說,上師如同火焰,如果你靠得太近,就會被火焚傷。但是如果你保持一點距離,你就會感受到火的溫暖與光亮,而且不會被燒傷。當你們已經領受了教法而回到自己的處所之後,將不會有機會破壞你們與我之間的三昧耶,這是一件好事。
你們許多人一腳已踏在物質世界之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因為你們必須賺錢維生。我不是在強迫你們立即成為一個出離者,然後因為這個緣故而陷入窘境。出離心將會隨著你修持心性後自然而然地產生,隨著愈來愈深層地修持這個教法,你對稍縱即逝的世界和追求物質的興趣將會自動地減少,將會從內心發現佛陀教法的真正價值,而逐漸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這個修行上。我不想要也不需要去強迫、驅策任何一個人,這種發展將會自行發生,聰明人自己會瞭解什麼才是具有價值的。
我想要釐清的另一個重點是:我沒有發明這個教法。我不覺得我自由地談論心性,是在違背任何佛教的法則,我只是在重複過去所有證悟者所發現的事物。不只一、兩個修行者,而是有無數個修行者已經了證這個教法,並且全都能夠親自證明它的真實性,他們全都證明了這個教法的價值。如果我只信賴自己所學習,所瞭解的事物,那麼我將無法教導你們太多。我的學問淺薄,也沒有從事太多的禪修,如果只是信賴個人的覺受,那麼我將沒有太多話可說。但是,既然我是在重複證悟者的話語,我對它們的價值便相當具有信心,我不是在說謊,我在此所教導的,都是真諦。
某些人對我說:「我已經修行十年了。」或甚至說:「我已經修行二十年了,並且進行大量的閉關。但是,我尚未證得特殊的覺受,或任何特殊的證量,什麼也沒發生。」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讓時間飛逝而過,不足以稱自己為修行者,這不是修持佛法的意義。我們已經置身於輪迴無數個生生世世,我們的心是那麼地全神貫注於輪迴的串習,怎麼能夠期待自己能夠在數年之間完全轉化?它不會這樣發生。串習的模式、三毒和二元分立的執著全都潛伏在我們的心裡,從無始以來,它們已經在那裡了,而且持續不斷地重新製造。每當一個情況發生,我們就再度陷入其中,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前行法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們能夠淨化這些負面的串習,而使我們有所了證。當淨化這些串習之後,我們就能夠真正地了證自己本具的三身,一旦三身完全明顯,我們就已經達到了成佛的境界。
然而,在那之前,我們的佛性是隱藏的,如果我們要讓佛性完全展現,唯一的途徑即是繼續以正統的方法修持佛法。如果只是斷斷續續地修行幾年,我們不會達到佛性完全展現的目標。當然,零零散散的修行確實會製造良好的印記,但是它不會真正地改變我們的深度。如果你想要在兩年之內有所了證,你需要的修行不是偶爾為之,而是要時時刻刻地修行。最重要的方式是,每晚只睡一個小時,其餘的時間要日日夜夜努力持續不斷的不散亂。如果你依此修行,我可以保證,你將在十五年之內達到完全的覺醒、完全的了證。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那意味著持續不斷地修行,而不是每隔一段時間修行一次。你掌握了讓這個目標發生的能力。
2019措尼仁波切課程報名通知
「微細身、立斷一、立斷二」報名時間及細節公告!
06/14~16 微細身課程台北場報名: 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385
06/27~29微細身課程高雄場報名: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400
06/21~23大圓滿立斷一閉關報名: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386
06/24~26大圓滿立斷二閉關報名:http://www.pundarika.tw/?tw&news_16=387
因為我爸爸也是常常在肩痛背痛,他說早先工作時,有天颳颱風,工廠一樓淹大水,全廠只有他一人在,他把一樓的貨,從早到晚地全都搬到二樓,落下了背痛的禍根,但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搞不好是他父權主義思想太強造成的,給大家參考囉。
尤其以下這段,真的和爸爸很像,很多傳統男性好像都是這個樣子。
我們華人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男尊女卑和父權至上的思維,所以男人(所謂的一家之主)會習慣發號施令、管控所有的家人、認為家人都應該服從他、依順他、以他為尊、為重。這樣的男人不懂得如何尊重和愛自己的伴侶、也不知道如何愛和教育孩子。所以當女人開始有工作機會和獨立的能力時,就會想要脫離這樣的伴侶。當孩子有獨立的能力,也會想要脫離這樣的父親。
加上我們的文化,男人有淚不輕彈、不能輕易的示弱,所以眼淚和傷心都壓了下來,明明對家人的不理睬感到很脆弱和受傷,也很希望被愛,但表現出來的卻都是強硬的生氣和憤怒,這樣反而讓家人躲得更遠,所以不斷的在惡性循環裡。
許瑞云FB文章:
我的肩和上背好痛
病人:自從當兵後我的肩膀就開始痛了,我當兵有受過傷,已經痛了四十幾年了,看過很多醫師,也做過復健和推拿,還有吃中藥通血路都沒有太大作用,還是很痛,復健師跟我說復健沒有用的話就只剩下開刀一條路了,但我不想要開刀。
醫師:你的肩背痛並不是因為當兵受了傷,肩背處卡住好多的悲傷和生氣的能量,尤其是衝著孩子,為什麼呢?
病人:孩子們都不孝,我只有兩個女兒,一個嫁人後就都不回家了,連過年也不回來。另一個跑到外縣市也不回家。連我的老婆也是常常往外跑,家裡都剩我一個孤單老人。
醫師:你很愛生氣,愛罵人、只要不順你的意,就會大聲亂罵!難怪孩子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病人:我以前還會打她們。
醫師:是啊,連太太你也是很愛對她發脾氣,也難怪她不喜歡待在家裡。你的父親脾氣也很差,很權威式的管控所有的家人,每個人都得要乖乖聽他的指令。
病人:對,我的爸爸脾氣比我更差!
醫師(跟著我一起在心裡對爸爸的能量說):親愛的爸爸,謝謝您辛苦的賺錢養家,但您對我的任意打罵讓我感到很受傷和害怕,您的情緒管控很差,而我也跟您一樣,不懂得如何處理我的情緒,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太太和孩子可以有跟我不同的意見,更不懂得如何表達愛。我願意重新開始學習尊重我的太太和孩子,也願意學習如何愛她們而不是管控她們。請爸爸能夠祝福和支持我,給我力量。謝謝爸爸。
現在要跟你的太太說(要真心的說,從心裡說出來,不是念台詞,不然無法改變能量的):親愛的老婆,謝謝妳一直以來為這個家的付出和努力,也感謝妳給我的愛,真的很對不起,我不懂得如何尊重妳和愛妳,還常常亂發脾氣罵妳,還不准妳往外跑,去做妳自己喜歡的事,都把妳當成是我的奴僕來看待,要求妳應該要好好服侍我。真的很抱歉,請妳原諒我,我願意學習尊重你的意見和妳的自由,也會好好學習如何愛妳。當我懂得愛妳,妳自然會比較喜歡跟我在一起,而不會一直想往外跑。我也願意陪妳參加妳喜歡的活動,這樣才能是真正的「牽手」。
現在跟你的孩子說(一樣要真心的說):親愛的孩子們,真的很抱歉,爸爸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愛你們,只會用發脾氣和打罵的方式來逼你們聽話,難怪你們長大了就想要逃得遠遠的,不想要回家。一回家不僅會被我罵,又還得聽媽媽不斷的抱怨有關我的事,真的辛苦和難為你們了。你們都是很棒的孩子,爸爸會學習欣賞和肯定你們的好,也會讓這個家成為你們的後盾和避風港,請你們原諒爸爸以前不懂得如何愛你們和尊重你們,爸爸也是這樣錯誤的被教養大的,但爸爸會學習,請給爸爸機會好嗎?謝謝你們,爸爸很想念你們(病人眼睛含著淚但不敢哭泣)。
現在看看你的肩和上背還會痛嗎?
病人(不斷的晃動手臂和肩膀):都不會了,一點都不痛了,太感謝醫師了!!
醫師:現在暫時釋放掉了你的悲傷和生氣的能量,所以不痛了,但如果回去又亂發脾氣,痛還是會回來的。要記得學習如何用愛和尊重對待家人,這樣她們才會願意靠近你,你自然就不會是孤單老人了!
我們華人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男尊女卑和父權至上的思維,所以男人(所謂的一家之主)會習慣發號施令、管控所有的家人、認為家人都應該服從他、依順他、以他為尊、為重。這樣的男人不懂得如何尊重和愛自己的伴侶、也不知道如何愛和教育孩子。所以當女人開始有工作機會和獨立的能力時,就會想要脫離這樣的伴侶。當孩子有獨立的能力,也會想要脫離這樣的父親。
如果不懂得反省和改變自己,就會陷入家人都對不起我、都造反了,自己老了、不中用了等憤怒和悲傷的情緒裡。加上我們的文化,男人有淚不輕彈、不能輕易的示弱,所以眼淚和傷心都壓了下來,明明對家人的不理睬感到很脆弱和受傷,也很希望被愛,但表現出來的卻都是強硬的生氣和憤怒,這樣反而讓家人躲得更遠,所以不斷的在惡性循環裡。
診間處理過很多人的上背痛(在膏肓的位子),都是卡住各種不同的悲傷和生氣的情緒。每個人卡住的悲傷和生氣的根源都有所不同,這裡只是分享其中的一個案例,如果有相同部位疼痛的,可以去看看自己卡住什麼樣的問題和情緒。一旦鬆綁和轉念了,疼痛自然就會不藥而癒了。
許瑞云醫師新書 【走出傷痛 破繭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