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動我的篇章和字句

凡事用心感受,接受並尊重新的美好事物,發現世界不同的美

我的小小心得

流浪小花貓 wrote:
凡事用心感受,接受...(恕刪)


你的小小心得卻得窺世界不同之美。

用心感受真是值得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謝謝提醒喔。
昨天上鄭老師的佛法課時,老師問大家自己課講得好不好,並提及自己也曾經上台里里拉拉,國語發音不標準。

凡事因緣生,無窮發展的潛能和可能性,是確實存在的,我們每個人都不需妄自菲薄,反而盡可自尊自重。

不過若要問我的既定印象,我會從觀眾反應來猜想一個人課講得好不好,觀眾反應熱烈,像那種直銷型的,百萬圓桌榜上有名的銷售高手,或像妙禪之類的,一上台演講,就對台下產生極大感染力,搞不清楚自己是誰的,我會覺得肯定講課很有一套。

至於鄭老師講課時,真切希望學生好的愛心,講稿中豐富驚人的知識涵量和人生行腳中蘊藉的智慧,這些全都是無價的,那是法的展現和自身生命經驗的結晶,它已不是好不好的層次可描述的了。

尤其課堂中還會懂得彈性和善巧方便,因材施教,我覺得這蠻不容易的,聽課這幾年下來,我覺得更見圓熟,我是很佩服這種能耐。

就連班長的開場小故事,也是讓人愈聽愈有滋味。

希望老師好好愛護身體和喉嚨,也願善法長流。



覺得這段影片的內容也挺好,任何一位朋友看了若深感相應,可能措尼的法教適合你喔。

也許看看影片再決定。

今天想分享臉書收到的兩篇文章

噶瑪巴尊者

談到現見空性,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會把空性當成實物,以為現見空性是看到某個實有的東西,好像看到上師或看到一尊佛像一樣。

其實,所謂的現見空性是指當我們不再被錯誤的顯相所束縛時,就能切身感受到五蘊皆空,並非看到一個實有、硬梆梆的東西,而是你不再被錯誤的顯相所誤導,這就是所謂的現見空性。

《般若經》中記載:須菩提,若不見色、受、想、行、識,即不見世間,若不見世間,是名真見世間。云何真見世間耶?所謂世間空故。這就是所謂不見就是最好的見。

談到空性時,我總是強調空性並不代表完全沒有,而是指事物並不是以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存在。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認知或經驗基本上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心被強烈的執著染污,誤以為事物是真實存在的。

既然我們的執著是錯誤的,那麼所看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所謂空是在告訴我們事物因緣而顯,並非實有。

空,很多人會理解成完全沒有或者完全不存在,但實際上,空是指我們所認知的、所經驗的事物不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指事物的表象不存在,這一點非常重要。

噶舉派祖師帝洛巴曾經對他的弟子那洛巴尊者說:“兒呀!事物本身無法束縛你,束縛你的是你對事物的執著。”


大寶法王噶瑪巴

很多人覺得藏傳佛教好神秘,似乎具有神奇的力量,當生活中遇到的任何痛苦時,彷彿都可藉由修習藏傳佛教來消除;尤其聽到「大手印」教法時,更會覺得很好奇,興奮,覺得這是很特殊、特別的事物。

但我覺得,想藉此消除一切痛苦,譬如說寄望透過佛法,讓病者痊癒,或讓生意谷底翻身等,這種觀念其實並不正確。

修持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消除生命中「所有」的磨難和痛苦,實際上這也是無法做到的。修持佛法的目的,是用以消除我們生命中最大、最根本的痛苦,也就是「內心的煩惱」。

人們總是不斷地追求健康、財富、成功等等,即使萬般在手,常常內心仍是充滿空虛、倍感寂寞,總是難以開心,這種內心的空虛寂寞,是一種心的疾病、辛苦,而這種「病苦」,就是能夠以佛法能去克服和消除的。

當然,若有人具備非常大的修持力量,因為行者的修持力、心的力量開展,也可能解決例如身體疾病或生活中各種瑣碎問題,但我覺得那是很困難做到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修持佛法」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改變自心,讓我們的心得以平靜,而那些例如「身體健康、財富」等等,都只是附帶的好處。
這篇臉書今天收到的文章,也想一併分享。


這種富,富不過三代(夢參老和尚)

我們有很多道友做貿易,有一些做貿易順順利利達到目標,達到什麼目的呢? 就是發財。有一些人做生意一樣的做,你做就賠,人家做就掙。什麼原因? 都不是現生。

所以看到人家富貴你不要羨慕,你多做好事,莫問前程。他的富貴不是現生的,是前生修來的。他發財了之後,他的財用於幫助別人,然後你來生消受這個報。你做任何事業都不成功,如果你一生事業都成功,就說明你的前生善業很重。

有很多資本家,到第二代就窮的什麼都沒有了,我在北京看的多了,有的等不到第二代,自身當中就發生了變化。為什麼?你了解了解他的行為,了解他的歷史就明白了。

山西有一家搞貿易的,他從來不取暴利,也不做大商號,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還賣劈柴。他的生意從宋朝到現在了,一千多年,多少次災難,他們家從來沒有受過損失,這叫積德。暴發戶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佛教當中有一部經叫《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分八十卷,一段叫文殊師利菩薩,他有一個講善惡業報的,就是一生種下去,千生萬生去享受,有一生做下去的,半生就消失了,就是做善事的時候,發的心不一樣。發的長遠心源遠流長,有的善人等到他自己發了財,他要行布施,幫助別人,他的財富源遠流長。

有一些暴發戶,自己發了財了,看不起窮人了,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這個富絕對不長,這種富,富不過三代。要富的久遠,要多做好事,莫問前程。這個好事不是說供養佛法,而是幫助別人。

在當前的世界,慈善事業做的很多。但辦慈善必須要真情實意地辦慈善,不要夾雜。現在做慈善的事業不真實了,做善的還要夾虛偽,做善事不是要名的,而是真正的幫助別人,讓人家得到利益。

這個發財不長久的
我們台灣的道友搞貿易,到了廣東、上海,發了財了他不是憶念供養三寶,也不是再投入生產。有些大家可能聽到的,到那兒去包二奶奶、包三奶奶都來了!他去享受了,這個發財不長久的。

為了眾生發財,這是世間財。像大家都在這兒發財,發什麼財呢?那叫法財,發財就得積福,不布施發不了財,捨得,我們大家都會說這句話,捨得捨得,你捨了才得,不捨不得。
今天來講講對未來有甚麼目標和規劃。

現在是覺得,在頭腦設定目標好像沒有意義,和當下連結比較重要。

就是在練習對當下保持開放性的覺知。

然後在做事情的時候,試著覺知,一步一步把它好好做完,而非做時妄念紛飛或急就章或草草了事。

在當下感到難堪和不自在的時刻,也學著和經驗親密同在,而非直接起身離開或轉移注意力。

覺知並接納當下遇緣產生的念頭情緒厭倦和恐懼等種種不一而足。

覺照當下,保持放鬆和覺知,而非老是鑽進頭腦的妄想裡,就是我現階段的規劃和努力的方向了。

現在來說說我怎樣子妄念紛飛?

就是譬如我在洗菜的時候,我會想著等一下要洗米和熱鍋子,還要拖地等等,然後就會急著想把菜洗完。而沒有真正安住在洗菜上。

或者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冒出一些念頭,等一下要去吃甚麼好吃的,或甚麼待辦事項也要做之類的。

處於靜態的時候,安住在覺照比較容易,做事的時候,就容易急急急,大概是以往沒有幹練的習慣,也真的愛拖延,學佛這幾年,因為先天未能善調,在定力的培養上特別慢吧。然後在身體起病痛的時候,和家人起爭執的時候(我和家人目前感情不錯)也容易陷入煩惱心打妄想。不過大體來說,這幾年的煩惱是大幅減少許多。

所以不需要擔心我的妄念內容,它和大部分人差不多。

之前說很難從念頭和情緒解脫,是因當時體會更淺而且又遇到覺得很壞很壞的人,但是這難受漸漸地在愛中被治癒了。

然後覺照當下時,自然超越了時間感的擠壓,當下會開始顯現出活力和清明感,有時會覺得自己和事物的界限消失了,就是一整個很親密。其實覺照當下就會發現無我了,不過無我的體驗,它根本就不是體驗過後就可以一勞永逸的,而是必須時時刻刻安住期間的,它是需要努力的,起煩惱心和掉進貪嗔癡太容易了。

會想來寫網誌是因為喜歡分享,然後自己也曾非常受惠於別人的網路分享。就想我由此得到收穫,也是有有緣人可以的。

尤其在網路上分享我「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作者,真的要很感謝她替我開窗。

但既然是分享,總希望讓人得到幫助,就不太想寫些自己的問題,影響大家的情緒和讓人起煩惱,就不好了。

很多事情,我好像不太知道怎麼拿捏,我會想自己慢慢摸索,也還是可以找到方法。一開始會不想麻煩人,或打亂影響別人的預定計畫和進度。但對有些光的存有來說,也許助人就是最大的快樂和想望吧。

我也因此受益了,這次是門開了。










不知是否有人對覺照當下,怎麼發現無我感興趣?

就是覺照當下時,會發現我們以為的自己和他人,都在覺照之中變動,就像影子一樣。

就是顯相是存在的,但沒有一個單一獨立的真實性。

所以就發現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了。


我們大部人往往活在頭腦裡的過去,未來甚至現在的概念心和時間感裏打轉。

但一切相(我們以為的自己和他人)都在當下的覺照中幻生幻滅而已。

身體和心智該是業力所致,譬如長成了一個狗的樣子或人的樣子。

覺照本身,比我們自以為的身體和心智,卻更接近我們的本質。


不過也許是覺照力還很不穩固,無生的部分或甚麼廣大的虛空我不太體會到,

然後透過聞性來安住當下,還蠻適合現在的我在做事情時用的,謝謝。

睡覺的時候就看身心狀況,有時一邊觀呼吸念阿彌陀佛,有時候練習無所緣禪修。

觀呼吸念阿彌陀佛蠻適合現在睡覺用的,謝謝阿彌陀佛咒語。

法雨普施,大家隨類各得其解,發現適合自己的,就實際練習體驗看看。


對覺照當下的實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明就仁波切的書"請練習好嗎"

裏頭有收錄無所緣禪修,全景禪修和鏡子禪修的方法喔。

措尼仁波切近日來台。

昨天在弟弟明就的土城德噶中心,和義工分享各個階段的中陰,我在臉書上看到,覺得講解得很清楚,講稿的摘錄者真是用心,分享給大家。

我也曾數次在德噶舉辦活動時,受惠於這些義工的服務,很謝謝他們。(該中心的活動,主要是各階段的覺知、慈悲和智慧的教學,課程免費而且提供免費便當和小點心,先看明就仁波切的錄影帶,帶領人再引導大家練習,有些是兩天,有些是一天)

措尼另外有著書中陰解脫門,裏頭有更詳細的中陰解脫內容供參考。

對於執著我為實有的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了解了解中陰蠻好也蠻必要的。


以下為臉書的措尼演講摘錄:

吉祥如意,很高興在德噶中心與大家見面。我聽說各位大部分都是在中心付出的義工,所以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和大家見面聊聊。

今天的主題是中陰,一般分類有六中陰,包括了生有中陰、禪定中陰、睡夢中陰,和和死亡相關、度過死亡那段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及投生中陰。各位已經聽了很多喇嘛的中陰教導,因此我不會講太多技巧性的內容,你們都聽得很多了,也可以從書上得到了解。

今天主要分享我如何修持中陰,以及中陰的重點是什麼。

■ 中陰抓重點,先認識顯和空
中陰,就是兩點中間發生的事情,這兩點中間可能很長,可能是中等程度,也可能很短。用一般的語言來說,這個中間就是「間隙」。這個間隙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至於兩點中間的部分,可能是扭曲的狀態、不正確的感知或理解,也可能是純粹的本然感知。關於這中間的間隙,有些是可以觸及、可以感知的,有些則是隱藏的狀態,難以理解、感知的。

從藏文角度來說,有「顯現」的狀態,和「空」的狀態,顯現指的是從世俗來看尚未完盡的狀態,這個間隙也有可能是空的、無的狀態。(仁波切麥克風忽然無聲)像剛才沒有聲音,就是無的狀態。剛才就是個間隙。

我個人認為中陰修持很重要的是,要很清楚的認識,顯現部分是什麼,還有空的狀態是什麼。

有個祈願文有句很有名的句子說:「祈願中陰一切惑相自解脫!」對顯相、顯現是什麼,要有所認識。顯相,一般是指對境,但在大圓滿的教法中,顯相的範圍更大,包括了對境和感知對境的心(傳統稱「有境」),都包括在顯相的範圍中。

「nan wa(藏音)」顯相,「don ba(藏音)」空,跟我一起念,要先奠定對這兩者認識的基礎,這就是中陰得渡的簽證;有了簽證,但海關的章要蓋在哪裡?要蓋在護照上,大家要準備好暇滿人身寶,有些中陰海關管得很嚴,不會隨便放行。如果有一本很好的護照,但沒有簽證也無法過海關,有簽證但沒有好護照也不行。

■顯和空之間,如何保持平衡?
顯相有很多種。一般會把對境和心分為兩種,一個是對境的顯相,一個是感知對境的心識;但在大圓滿和金剛乘中,會把心的部分也歸類為顯相之中。

我們在經驗的是什麼?是顯相對嗎?我們一天到晚都在經驗色聲香味觸法的顯相,這些顯相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都是不淨的顯相,為什麼?別擔心,我會告訴你們。

色聲香味觸法這些顯相,都是由於煩惱和業力的緣所顯現的,因此稱為不淨顯相。這些業煩惱所生的不淨顯相,它們的特性就是由業煩惱所生,自性就是為三苦所遍滿及束縛,如果把顯相作分類,一種是清淨,一種是不淨。剛才講到不清淨的,與之相反就是清淨顯相,我們現在所經驗的就是不淨顯相。

清淨顯相和不淨顯相的根本是什麼?在談這一點之前,我們要先看身語意的根本是什麼?是心。那心的自性是什麼?是明。

這裡有三件重要的事:顯、空、明。

了知一切現象是什麼時,有兩種方式,一是擴散的方式,一種是歸納的方式;比如認識一棵樹,要認識根本,也要認識枝葉。不論是心或心識,根本就是明。

以我們現在所經驗的顯相,從出生到死亡這兩個點中間,就稱「生有中陰」。有生、住、滅這三階段的,是屬於顯相的部分。這是很重要的部分,我今天只講重點。今天我從台北到這裡花了48分鐘,還要再花48分鐘回去,在這裡只待兩小時,所以必須講重點。顯相的生住滅有三階段,生是出生,滅就是死亡,中間就是生有中陰。在生和滅,也就是出生和死亡中間,有沒有空的部分?空有沒有生起?有沒有駐留?有沒有死?

現象分兩種,一種是有生滅的,一種是沒有生滅的。有一種現象是有死的,一種是無死的,我們會說希望證得無死的境地。要了解所謂空性沒有中間這件事,因為沒有生,沒有滅,就沒有空間,沒有初中後,就是法身,法身遠離初中後的戲論。但顯相是有初中後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在有初中後的顯相,和沒有初中後的空之間,取得平衡?

■關鍵是「明」
現在顯、空、明三者之間,我們少了什麼?少了sar wa,明。

有一種狀況是有生住滅的,一種是遠離生住滅的,如何讓它們和諧平衡,甚至是無二的?明能扮演這個橋樑的角色,明涉入,才有可能認識顯和空。迷惑和解脫的根本是什麼?是顯、或是空、或是明?答案是明。我們都有明這部分,因為我們都有心,我們都有知道、認識的能力,知道這是白、這是黃、這是紅,能知道、能覺知,這就是「明」。

由於心「明」的部分讓我們可以認識、覺知事情,但又由於我們過去世業煩惱的力量,導致我們現在經驗到的一切,是不淨的顯相;而心「明」的部分,又執著這些不淨顯相是真實的,而且是能所二分的,認為不管是聽到的聲音、嚐到的味道,都是能所二分的,這就是迷惑,這個迷惑就是心的明所產生的。

由於過去業煩惱產生的顯相,而且經驗時執著為實有,並產生貪嗔癡,相本身是惑相,還產生三毒,它們是不能解脫的,你不但執著它們為實有,還保持它們、維持它們,以貪嗔癡的方式在維持它們。為什麼?

因為不認得這三者中的哪一個?不認得空。那誰能認得空?是明。所以剛才才說迷惑或解脫是取決於明,認識中陰,是取決於心的明。

有一句很有名的祈願文說:「祈願認識中陰是自顯現的」,這個「自」是誰?是明自己的顯現嗎?明是恆常的嗎?真實存在的嗎?明就是「我」(I)嗎?我在哪裡呢?我就是明對嗎?

■生死,都是明空的自顯相
另一個重點,要知道明就是空,當你能認識明的體性是空,你要說它是「我」也可以,但這個我不是平常執著實有的那種我,當你可以認識到沒有「人我」、也沒有「法我」時,你就獲得簽證了,你認識到明空不二,就得到了這個簽證。

即使你得到了這個簽證,此生顯相還是會生起,不管是活著時的顯相或死亡時的顯相,乃至臨終中陰四大銷融,地水火風一個融入另一個的顯相都會發生,你會認識到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顯相,這「我自己」就是明空不二,當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安度中陰的顯相;如果不行,要安度中陰顯相是很困難的。

如果想好好認識中陰,就要好好認識明,明的體性是空。展現出來的顯相,一種是迷惑,一種是不迷惑;清淨顯相就是不迷惑的,不淨顯相就是迷惑的──但不管哪一種,都是我們心的化現。

比如說由於心明的部分生起各種迷惑錯亂的顯現,並不如它所顯現那樣真實的顯現,只是一種空相,要對這一點生起確信,第一要認識「它是迷惑的顯相」,第二是要認識「它是生起於自心明的部分,明的體性又是空」,對這一點要有毫不猶豫的確信,這就是幻身的修練。

正世俗或世俗諦,只是在世俗層次上是正確,但並非實相,所以說色聲香味觸的一切顯相,都是如夢、如幻、如乾闥婆城,這一切由業煩惱所生的不淨顯相,是由自心的明所生,它本質也是空;如果你以為這些顯相像梵我、大我一樣是恆常的,就搞錯了,它只是明的展現,但明的體性又是空,一切只是明空的神奇化現。這在中陰的修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掌握這一點,中陰是沒辦法自在的。

■認清「顯現的」和「實際的」
真正的我,是明空不二,除此之外,沒有一個我了。這明空不二,是我的究竟狀態。

但現在我們執著五蘊就是我,要知道五蘊只是不真實的空相,能認識這一點,就不會再執著五蘊就是我。這裡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顯現的狀態」:我經驗到了什麼?在我經驗上顯現了什麼?
第二種,是「實際的狀態」: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到底是什麼?

不管哪個階段的中陰都可以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一, 我經驗到了什麼?
二, 我到底是什麼?

中陰有六中陰,一般主要講的是和死亡有關的三個中陰,當我們真正死亡時,所經歷的,就和以上兩點關連很重大,比如你經驗到有人拿刀砍你,或者是天女拿花供養你,無論什麼,要認識那都是明空不二的,這是很重要的。

在死亡中陰階段,不管經驗到什麼,都是明空不二的,好的顯相、不好的顯相,都是明空不二,能這樣生起堅固的確信,大圓滿修持中,本覺本智也就是明空不二,無論生起什麼顯相都是明空不二,這要靠兩種修持:定中遠離戲論,座下一切觀修一切如夢如幻,如此即使中陰有人拿刀砍你,你會知道這是一場夢,而且那時你也沒有五蘊了,有什麼好怕的?

■「這只是虛擬實境,不是真的!」
現在要說故事了。有一年我在科羅拉多的柏德,有人說要來拜訪我,他寫了很多很有名的關於中陰的書,這位人士要求我去一個地方見他。

我和三個朋友開了半天的車去。那天天氣不太明朗,很有點中陰的氛圍,到了之後沒人在門口接,他傳訊息給我們請我們直接下地下室,他站在那裡等我們,那裡有個大機器,然後說要給我一個測試。那個機器是虛擬實境機。

他要我站在一條窄窄的木頭上,然後在我頭上放了一些東西,要我照他指令做。然後忽然的,螢幕上忽然出現了一個畫面,我瞬間像站在帝國大廈的頂端,往下看一切超真實的,他要我到處看看,真的很嚇人,他還要我往前走。這時我開始怕了。

那時我牢牢記住兩件事:一,這是虛擬實境,不是真的;二,我是在科羅拉多,不是在紐約;我是在地下室,不是在高樓頂端。於是我輕鬆的走了起來。這時我周圍響起驚嘆聲,因為在之前的測試中有人嚇哭了。我只是牢牢記得這兩件事,就可以穩穩的走到木頭盡頭。這位做測試的老兄,知道我在馬來西亞雙子星大樓的故事,知道我有懼高症,就故意安排這種和高度有關的虛擬實境來考我。

接著還要我往下跳。聽說之前所有接受測試的人,都很誇張的高高跳起來,我一直記得這是虛擬實境,就只是輕輕的往下走一步,就通過了這個測試。

接著他給我看另一個虛擬實境。我忽然置身另一個電梯上,嘟、嘟、嘟,門忽然打開,刀劍長矛一起衝出來,好像要砍我一樣,刀尖都要刺到我眼睛了,但這對我真是小事一樁,我知道這些都是虛擬實境,所以來砍我吧,我一點都不怕。但聽說在之前的測試裡,別人嚇得都快把電視踢翻了。

■保持在本覺中,經歷中陰「虛擬實境」
所有安渡中陰的訓練,都發生在白天的禪定中陰,和夜晚的睡夢中陰裡,要在這兩個中陰中訓練自己。

特別是第一個,禪定中陰的訓練,首先要接受到老師的指引口訣,如立斷一的口訣,也就是指引出明空不二。通過這些煅煉要有兩種理解:一是什麼是顯現的狀態,二是什麼是實際的狀態,這包括我們活著的時候,和死後中陰的狀態,尤其死後中陰會經歷很多幻相。

在我們死亡之後,會經歷地大融入水大、水大融入火大等歷程,最後識大會融入本智之中,這就是一個「虛擬實境」,要了解這一切都是明空不二,要保持在本覺之中經歷這一切。

一,臨終中陰:
在面臨「臨終中陰」時,一切有生有滅的顯相都會完盡,另一種沒有生滅的現象就會現起,那就是母明光或母光明,就是法身,就會展現出來,就是法界廣境的顯相,就是一種空性直接的展現,就是一種究竟的空性。當空是直接展現的空,此時明就是任運自成的明,如果在母明光展現時,能第一時間認出來,就能在法身廣境中解脫。

二,法性中陰:
如果不能這樣解脫,接下來是下一階段「法性中陰」。此時不淨顯相已經沒有了、完盡了,這時的顯相都是清淨的,任運自成的顯相,就是文武百尊的顯相。所有有生住滅的階段已經完盡,接下來清淨顯相的階段就是「法性中陰」。

清淨顯相有任運八門,面對的方式和面對不淨顯相的方式都是一樣的,要知道這一切都是我們自身的顯現,不淨顯相就解脫了,清淨顯相就顯現了,要把握這些要點。所以這一切的顯相,要生起就讓它生起,它不是真實的,如果能如是的認知,就能在五方佛的淨土中解脫,能證得正等覺。

在死亡之後,有兩個時候可以沒有業煩惱相,一是臨終中陰母光明生起時,二是法性中陰或稱本智中陰時。比如砍塑膠,一砍中間會有個斷點,但兩邊馬上擠過來合起來;也像切果凍也一樣,一切馬上分開,隨即又合起來;或像攤開紙捲,一攤開露出中間,兩邊馬上就會捲起來。如果中間不馬上認出,業煩惱的相馬上就會生起。如果認不得,馬上又陷入投生的循環,一切又要重新開始。

在中陰就是要牢牢記住,不管經驗到什麼,都是自心投射的顯相,即使是看到刀刺過來或鬼跑過來,都要祈願自己了知「這一切都是清淨的本智顯相」。

三,投生中陰:
如果在法身、報身兩個解脫時刻都沒把握住,到了「投生中陰」,就要祈願自己投生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的淨土,這樣四十九天之後,就有機會投生到那些化身淨土去修行。

中陰有兩個保險可以買,一是破瓦法的修持,另一是阿彌陀佛的修持,如果前面兩階段臨終中陰和法性中陰你都錯失了,最後還有一招就是投生化身淨土。這是B計畫,但很實惠,特別是你法身和報身階段的解脫都沒把握住時,投生淨土是很好的。這時修綠度母也是很好的。

投生淨土有四個因:
一, 要有意圖、動機,要想去淨土;
二, 要憶念淨土,要清楚觀想淨土和阿彌陀佛;
三, 要累積福德資糧和善業;
四, 要不斷祈願。

要這樣累積投生淨土四因。

■「做什麼,都讓它成為法!」
今天我已經告訴你們,想安渡中陰,要先拿到護照,也告訴你要取得簽證,也告訴你海關關員是誰了,你還要確定護照不要過期,要保持開放的心,健康的微細身,要帶著信心,精進的修持,要累積福德資糧,這樣就可以延長簽證的有效期。

這包括做義工,也可以累積福德資糧,要保持動機的純淨,要願意為了別人的利益而受苦。你現在是在完成明就仁波切的心願,也是在利益眾生。每次受苦,就是在淨除罪障。淨除罪障的徵兆,就是受苦。一切修持的基礎是慈悲,要以此為基礎做一切事。噶舉上師喜歡說:「做什麼都讓它成為法」祈願我們做什麼都成為法!

時間:2019年6月19日晚上7:30-9:30
地點:台灣德噶禪修中心
翻譯:施心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