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注音符號,日本漢字都是利用古字來簡化漢字


NxP wrote:
字體減少只是過去幾十...(恕刪)


常用漢字的增加與漢字總量的減少並不矛盾。經常翻閱字典就會發現,裏邊有很多幾十年也見不到一次的生僻字,只出現在古典文獻裏,這種字肯定不是常用漢字,隨著大勢所趨必然會只在專業人士群體中以及典籍裏留存。而常用漢字則不一樣,識字率在中國一直是比較低的(日本也一樣),只是到了近現代隨著教育的普及,才開始逐漸增加。隨著老百姓識字越來越多以及新事物、新名詞、新語意的不斷開拓發展,常用字的增加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在不矛盾的情況下,一個字能夠代表多個意思,那麼自然是更好的。好比囧字,原本是「光明」的意思,現在常用來表達「窘迫」,帶有歡快的感覺,在很多網路用語裏,「囧」其實已經替代了「窘」,然而人們也並沒有因此產生困惑。

NxP wrote:
字體減少只是過去幾十...(恕刪)


在原漢字圈各國,從19世紀末到1970年代文字改革是顯學,之後就迅速退潮了。除了越南和北朝鮮,最激進的主張都沒有實現,但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遺產。即如台灣還在用的注音符號,當年北洋政府公佈的時候是叫注音字母的。這個名稱的差別其實大有深意。

新古蘭森 wrote:
您說的不清楚 發 究...(恕刪)


推簡體字把同音字併成一個字, 從文化上和科學上就是錯誤, 它造成混淆, 脈絡的消失, 和符號本身脫節.

例如, 髮就是髟部, 和頭上臉上的毛有關的, 一看就知道. 給併到了'發'字. 和 '發' 混淆了, 和同伴失聯了, 原本符號的意義消失啦. 純粹就是近似音而已. 要這麼搞, 中國字不如全面拉丁化.

歷史上中共曾推動過拉丁化, 失敗啦, 為什麼你知道嗎?
因為中文字的本質就是一音多字, 正因為有多字, 大家才能望文生義, 知道和其他同音字有何不同.

照你說, 單獨出現就不必要區分, 那不如用拼音來替代漢字, 反正看上下文也看得懂.

新古蘭森 wrote:
「囧」其實已經替代了「窘」,(恕刪)


網路上胡扯的人一堆. 真要這麼說, 一堆火星文都該編到字典去了.

NxP wrote:
推簡體字把同音字並成...(恕刪)


當您經過「道生一、一生三、三生萬物」這樣一個神奇的推理之後,我就失去了和您談論的興致了。
韓國越南受中國影響較大 都有太監 韓國還供應中國太監 台灣似乎還沒

NxP wrote:
推簡體字把同音字併成...(恕刪)


拉丁化之後就沒有“字”只有word了。中共延安時期的Latinxua Sin Wenz(拉丁化新文字)當時已經有實際使用。文字改革是否能成功從來不是主要因為技術原因。說實話,設計這些方案的人都是世界上頂聰明的,比現在一知半解的評論者們強多了,呵呵。

新古蘭森 wrote:
當您經過「道生一、一...(恕刪)


Pu. Bu Xong.

moriarty1 wrote:
拉丁化之後就沒有“字...(恕刪)


誰頂聰明, 誰一知半解, 都是您說了算? 哈哈哈. 果真霸道.

講不出個道理, 就自己吹捧當初的失敗者是世界頂聰明, 這也算個脫身之道??

NxP wrote:
誰頂聰明, 誰一知半...(恕刪)


您聽說過東干文嗎?漢語口語用字母系統書寫技術上完全沒問題。當然技術上沒問題不代表在具體的社會環境裡就一定可行。
霸道的不是我,我講的都是事實,並沒有說支持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