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nysos wrote:
完全沒用,看那麼快幹嘛?重點是理解!


可是聽說一分鐘看完還能離解
vqs13458 wrote:


我覺得很有關聯吧...(恕刪)

你要不要拿起一本書,
用一分鐘翻完的速度閱讀,
再思考一下可行性?
我一部片三秒鐘就能看完
三秒後檔案該殺或該留, 都八九不離十

但一點都不稀奇, 因為我相信很多下載量很大的都辦得到


看書,就像在荒蕪的沙漠裡尋找水源,我們不要漫無目的的閒逛,而是要揣著身上的地圖,清楚的朝著目標前進。

和您分享 我所認識的速讀。

可能有人曾發生以下的經驗:

①看書的時候速度太慢,一本書看了好幾個禮拜都看不完,最後果斷放棄。

②身邊有人精通速讀技巧,看得好快讓你心生羨慕。

閱讀是一個與歷史中的偉人大師,或是現今社會中一些非常有成就的人物進行心靈交流的機會。

他們把經驗濃縮成精華,撰寫成一本書,我們只要通過閱讀,就相當於把整個認知框架及思想,都給體驗了一遍,是一個非常好的的途徑。

而掌握速讀技巧就能讓我們具備更充裕的時間去心領神會。

我們先從讀書的目的開始講起。

讀書時,一定會有個目標,我們的任務是找到書本傳達的重要訊息,而不是一字一句的 逐字讀完。

很多人都陷入這個誤區,認為看書就應該從第一頁的第一個字開始讀起,逐字逐句的精讀,直到看完為止。

實際上,一本大約十萬字的書,可能只有10%的重點,10%裡面更是只有5%是精華。

實際上呢?因為閱讀速度限制,導致看書的進度緩慢,一時如果被生活瑣事耽擱了,久而久之,書可能勉強看完了,卻沒能記得整體的內容了。

花了這麼長時間,卻沒能把書中的精華吸收,豈不是很可惜?

我認為速讀並不是一個量化的概念,例如以每分鐘可以讀多少字去形容,

而是「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有效的找到一本書的核心思想,並且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

如此,閱讀才有意義。

那麼,如何速讀呢?

關於閱讀二字,我們可以把「閱」理解成「看」,把「讀」理解成「聽」。

閱,迅速「看」到重點,找到書本的核心概念;

讀,精讀內容並唸給自己的內心「聽」,引發自己的主動思考。

看書就像逛超市,我們先有採購的「目標」,迅速瀏覽一遍,找到目標的所在區塊,才仔細的挑選自己要的商品。

因此,速讀就是先快速的找到重點,當知道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之後,藉由第二次精讀,從字裡行間中吸收精華。

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才能判斷什麼叫做重點。

因此,我們必須要先給自己創造目標,讓期待感去引領我們找到需要的東西。

我們可以藉由書籍簡介、作者自序或其他人的推薦文去找到一書的核心價值,藉此創造閱讀的目標。

當了解整本書大概想表達的內容,自然會心生疑問,例如:

這些核心概念,作者會怎麼解釋的呢?

我要怎麼做才能夠跟作者一樣?

書中的這些方法,依據是什麼?

先有了疑問產生,才可以創造出目標與期待感,在有前景的驅使下,我們就能夠迅速的發現目標,才不至於把閱讀淪為一個程序,只是一字一句地讀到最後,甚至自己可能都忘記讀這本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最後,閱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實是把內容轉化,變成自己心中的養分。

我們要知道理解的深刻程度,就必須要依靠輸出,用筆記、文章或是以口說的方式和其他人分享。

筆記,通常是我們在讀的時候,心裡蓬勃而出的一些思想痕跡,把它們額外紀錄在筆記本上綜整,最後讀完整本書時,就可以藉此連接全書的概念,並且整理成一篇連貫的心得。

這份經過內心思考轉化而來的心得,其實就相當把整整十萬字的書給濃縮成短短數百字的精華。

有了心得,再依此去分享給親人、朋友,此時腦袋中會再重新做一次認知激盪,不斷的把全新的想法,以更清楚明瞭的表達方式,做正確的輸出,這些內容便會深深烙印在心中。
vqs13458 wrote:
可是聽說一分鐘看完還能


先幫你訂正錯別字
要快就是這樣 容易出錯
你聽說的都是"謠言"

哪你朋友看理解下面這句話要幾天?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中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