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說《駐唱回憶錄》連載。

駐唱代班(12)




那年頭民歌之風,也帶動餐廳的駐唱風,許多餐廳也都設了個駐唱舞台,不論是西餐廳、中餐廳、咖啡廳等等,反正是蔚為一股流行吧,駐唱歌手也就多了起來,但是大都是以學生居多,像我們這種算是資深的歌手,雖也是學生,但是身價是完全不同的,與職業駐唱歌手相比,正好是略遜一些而已,所以為了愛惜自己的羽毛,通常我們這個層級,是不太願意幫人代班的。

當然代班的價碼,如果事先與餐廳的老闆說好,也是可以的,也就是比照代班者的鐘點費行情,而不是原歌手的行情,這點餐廳的老闆,通常是願意的,因為多花個幾百元,若能帶動些人氣,也是不錯的,但是對我們而言,就有相當的考量了,一來是我們的時間的允許度,二來是聘任我們餐廳的老闆,心裡頭會有些不悅,他們雖不能禁止,但是也不會喜歡發生這種事情,尤其是專業的民歌屋或是固定場的歌手。

好了,廢話太多了,就來談談幾次比較特殊的代班吧,我的班是固定場,通常是晚上七點到十點之間,有兩個場次,所以會找我代班的歌手,必須避開這段時間,話說當時高雄有一家夢西餐,生意還不錯,後來又開了一家夢咖啡,生意也很好,最後索性又開了一家夢炸雞,而我曾在前兩家駐唱過,也不知是誰建議的,居然夢炸雞也要排駐唱歌手,我的場早滿了,所以夢炸雞就派了些新人接手,可是老闆總放心不下,要老歌手先去代幾場,我就是其中一個,那次真的很瞎,且聽我道來,首先炸雞店就不是個應該駐唱的地方,這場所的環境與駐唱的份圍很不搭。

而且駐唱舞台又設計的很詭異,小小的一點五坪,四週圍繞著一個圓吧檯,可以說是擁擠不堪,不要說是歌手了,光是圍著的吧檯客人,都很不自在,何況還是高腳椅,吃起炸雞來是不會舒服的,偏偏那天又是開幕首日,客滿到無法選擇座位,那代班的一小時,對我而言,就像在漁市場叫賣般的無奈,所以當然是沒有下一次了。還有一次去牛排館代班,那牛排館是類似現在的火鍋店吃到飽的裝潢與環境,所以真的是無法形容,吵是一定的,吵得跟市場般也無所謂,沒人在聽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音響的設備,讓人慘不忍睹,好像夜市在叫賣的那種音響,這種情況,我通常是整場都以演奏曲告終,一首歌也不會唱的,因為越唱會越吵的。

職業的駐唱歌手,在我那個年代,是不需要靠EHCO(迴音)的,不像現在KTV林立,大家唱的很高興,其實EHCO幫了很大的忙,但是像夜市在叫賣的那種音響,真的,再強的歌手,也只能敬謝不敏,不求加分,但是總不能減分扣分吧!最後,我再說說另幾種代班,有去酒店(有女孩陪酒的那種)駐唱,小費真的很多,但是要敬酒,真的有點像紅包場,或者賞大酒的味道,還有廣場式的駐唱,就是露天的廣場,有演唱會的FEEL,但是算是小型的,真的無奇不有。

不過我那個年代的駐唱,有一個優於現在的制度,就是客人是不能上台來唱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歌手是兼琴師,二十年前的歌手就是歌手,只接受點唱,所以下一篇就來談談駐唱歌手的點歌風波了。

後記:現在拜KTV所賜,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的歌聲很棒,殊不知那是音響的效果太好了,現在的演藝歌手,也因科技的進步,數位的修飾,出CD也方便多了,真有實力的歌手,不是沒有,是少的多了,這也算是種滄海桑田吧!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廣播電台(13)




駐唱的歌手,一般而言,大都想往演藝界發展,但是「大都」不是全部,尤其是我們這種學生級的,雖然有很多次機會,但是總是放棄了,放棄的原因,除了家庭反對,自己也實在不喜歡這個行業,我這樣說可能會傷了很多人的心,因為夠格的,卻不想拋頭露面,不夠格的卻進不了這門檻!有關這些細節,有興趣的格友,可以看一下《報館風雲》小說囉!

我會去廣播電台,講白了是為了錄一張自己的專輯,一方面想在年輕時,留下些回憶,一方面要拷貝個十幾份,分贈我當時的朋友與一些粉絲,如此而已,沒有其他的原因,可是,當我錄完了專輯後,在等候剪輯的時候,電台的節目部,卻來了個主管,跟我聊起天來了,他的目的應該是想當星探吧,但是當他發現眼前的這位即將畢業的學生,居然上過兩次電視,幾次的電台,甚至還是全國比賽的優勝之一時,他想邀請我做一次專訪。我想起第一次在嘉義的某電台上節目,是竹苑的大姐安排的,原因是拿了個南區民歌比賽預賽分組的冠軍,第二次是南區決賽的季軍,但是這都是有主題的,所以我好奇的問他,他居然回答說,就你的駐唱生涯,又即將入伍前,留下些回憶,不是很好嗎?這與我來錄專輯是不謀而合的,更何況他還願意對此次的錄音與拷貝,全額的免費呢!

對了,這個電台是在高雄,我當然一口答應呢,還把要播出的時段,偷偷的告訴母親,請她要聽喲,因為我會為她現場唱一首歌呢,這次的電台節目,一共錄了兩集,分兩次播放,一次是現場,第二次我還自己欣賞,感覺還不錯,而後果是我的駐唱場子,人氣多了不少,餐廳的老闆,還因此加鐘點費給我,叫我有空多上節目哩,真的有紅的感覺,而第二個影響是某唱片公司,打算幫我出唱片,稍微臭屁一下,那唱片公司不是小間的那種,是頗有名氣的那種級數,最後一個影響是我的錄音帶,完全不夠發,連我自己一塊也沒留住,心想退伍後再錄就有了,可是這種想法,造成我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想在部落格上秀一下,也沒機會了,誰知道二十年後,我會寫部落格,當時連部落格、網路是什麼都不知道呢!呵呵。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駐唱點歌(14)




上二篇的篇末有提到,二十多年前的駐唱餐廳,是不像現在的情況,客人只能點歌,但是不能親自上場,所以單純多了,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紛爭,可是還是會有一些狀況,例如,五十分鐘的演唱,約可唱十四首曲子,但是點歌單卻有五十多首,或者,點歌的客人以桌次為準,再照先後順序,但是若桌次超過十四桌,還是唱不到,又如,客人點的歌,太過冷門,或不是你的專長,那又如何處理?如發生上述的情況,歌手本身的管理應變能力,就很重要了,儘可能的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但是要滴水不漏,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遇到不是很理性或自我意識較高的客人,手腕就必須顯得更靈活了,下面就開始來談談曾經遭遇過的情況吧。

有一次,我剛上台唱了兩、三首歌,下面的客人居然敲桌子,面露不悅狀,應該說是憤怒狀,開口就說:「為什麼還沒輪到我點的歌?欺負人麼!」我一時金剛二丈,服務員立刻處理,然後告訴我,原來那個人,點了首歌要給他的女友聽,是上一場點的,點歌單被收起來了,而我才上場,就收到新的點歌單十數張,如何能知?最後好不容易找出來,他老兄是點了首「綠島小夜曲」,這真不知這曲與示愛有何關連,值得發這麼大的脾氣?不過我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他也滿意的接受了,還有一種情況,是點的歌曲,根本不會唱,這時最好找一首相同曲調的歌替代,而且是同一個歌手演唱的,做為沒魚蝦也好的辦法,一般而言,客人是可接受的。

另外,我是以西洋歌曲為主的,但是很多客人就常常要求,要將歌名翻譯成台語,所以也挺幽默的翻了幾首,例如,REO快馬車合唱團(REO Speed-wagon),有一首Can't fight this feeling,中文是無法克制這份情感,台語就成了「繼贊未了感覺」(台語),又如,李昂瑞奇(Lionel Richie)的Stuck on you,中文是迷戀上你了,台語就翻成了「煞掉你啦」,諸如此類的,還蠻逗趣的。

當年,有一位歌手,他的聲袋特殊,唱羅大佑的歌,簡直是青出於藍,但是唱別人的歌,就有些不忍睹卒,他最恨的就是點歌制度,除非是羅大佑的歌,否則一概不唱,可是如何應付客人的點歌呢?他也真有一套,這也有賴於他高超的吉他技巧,他用演奏的方式,把曲子演奏到出神入化,客人還是很高興的買單的,這點我就不行囉⋯⋯。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逐點而唱(15)




我的駐唱生涯,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承如前述為學生、軍旅與出社會,而駐唱的模式,前先也略有提過,有固定場與排班場二種,當然還有一種是代班模式(偶爾),以一個學生等級的民歌手來說,在那個時期,幾乎都是以排班為主,尤其是北高兩大都市,這對民歌屋、咖啡廳、餐廳等等有駐唱服務的商家,比較有利⋯⋯,我因為在嘉義市「出道」,而當時嘉義總共僅只有四個駐唱點,先前有提到我的「遭遇」比較特殊,所以在竹苑咖啡屋、田納西牛排館與海頓音樂屋這三個地點,大都是以固定場為主,唯一一家沒有駐唱的點,是一間咖啡屋,印象中老闆是我的大學長,也是當時的民歌手之一,名字叫江海,這是真名不是藝名呢,好浪漫的名字喔~這間咖啡屋我只去過一、二次,記得似乎是去錄音試唱或是代班⋯⋯當時還遇上「李師德景」二重唱,後來輾轉多年在民歌駐唱界(尤其是嘉義),也常常能遇到他們兩位雙吉他前輩,雖然跟他們沒有很熟,但是印象很深刻。

〈逐點駐唱〉這一篇,要談的其實是指我畢業後,在高雄等待入伍的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一來沒有固定場只有排班場,所以,我一天幾乎排了五至六場駐唱,原則上是以五場為主,坦白說相當辛苦,每天抱著我的吉他騎著五十CC的機車穿梭趕場在各個駐唱點之間⋯⋯現在回憶起來十分的佩服自己的毅力,記得在高雄駐唱的地點真的是蠻多的⋯⋯三十多年前,現在開始紀錄這些地點⋯⋯,首先是我在高雄的發源駐點,在鹽埕區的「不二家民歌屋」,它位於五福四路上,樓上是間男服飾店,民歌屋則在地下室,據說是是同一個老闆,因為我買衣服時可以用員工價打折⋯⋯既然有唱不二家,很自然的也有唱位於文化中心的「不三家」民歌屋囉!

同樣是關係企業的駐唱點還有「水庫」與「海庫」兩間餐廳,當然也有我後來出社會的主場「接觸咖啡」與「第二接觸」,而「夢西餐」、「夢咖啡」與「夢炸雞」這三家也在駐唱點之中⋯⋯位於玉竹商圈(現在叫做泛新崛江商圈)的「綠木屐」民歌屋,在當時相當有名,算是與「不二家」齊名,兩家民歌屋可算是當時的倚天屠龍,我也曾去駐唱過幾場(包括代班),不過因為「不二家」與「綠木屐」兩間的歌手不能重疊⋯⋯也就是歌手必須擇一駐唱,呵呵。沒辦法,兩大陣營嘛!

除了上述的十個點之外,我還有唱過鹽埕區的「路咖啡」、苓雅區「九的民歌廣場」(露天場)與左營區的海光俱樂部⋯⋯也有一間位於新興區大樓內的酒店(代班),名字實在記不得了,算一算有記憶的大約是這十四家,事實上應該有一些是記不得了,主要是那種代班或是一週只有一場的自然就沒法記住⋯⋯,所以說上述的駐唱點大多是一週至少有二到三場的餐廳。在高雄這麼多點駐唱,也認識了不少真正有出過唱片的職業歌手,當時是「黑膠唱片」與「錄音帶」⋯⋯那時內心中一直在猶豫退伍出社會後,是否要繼續走這一條路⋯⋯。(除了嘉義與高雄,我也曾在台北木船代過班,這個以後再說了)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駐唱邂逅(16)




於擎忠開著福特全壘打,行駛在中山路上,他急著看錶還有十分鐘,心有一點點急躁,因為他正趕去駐唱的地點,每天都會如此,只因六點下班,但場次確是六點五十分要到,七點準時開場,他有兩份工作,白天與晚上的時間接的有點緊湊,尤其是第一場,但是這第一場是固定場,所以馬虎不得。

所謂固定場,就是每天這個時段,就是他表演,有別於一般的週場,每週變換一次,在二十年前校園民歌風行的年代,固定場代表此民歌手的身價比週場的來的高,算是職業的等級,週場是業餘的。

終於到了餐廳的門口,也剛好有一個車位,於擎忠準備路邊停車,往後倒,停車格旁的紅磚道上,有一株菩提樹,樹下站著一位女子,半長的頭髮,直瀉到肩頭,手上提著小包包,望這著倒車的速度,於擎忠有點緊張,他開車是屬謹慎型的,只好慢慢的將車滑入車格………,一次不行,又一次 …….直到滿意後才下車,走到後面的行李箱,提起那把跟車子價格不分上下的高級吉他,順便望了她一眼,他忘了時間幾乎要到了。

匆匆的上台,將自己專用的麥克風裝上,再小心翼翼的拿起裝在盒內的吉他,準備就緒開始今天的演唱,習慣性的來一段開場白,然後彈起理查克萊德門的夢中的婚禮,職業歌手的水準,用吉他彈鋼琴演奏曲,你不仔細聽或看,你會以為那是鋼琴演奏的,這是個晚餐時段,西餐廳內如果你一上台,就唱鹿港小鎮,雖不至於有牛排丟上來,但是明天開始排週場是可能的,不同的時段,要掌握不同的氣氛,於擎忠很清楚這一點,所以這個時段通常他是以舒情歌曲為主的。

高級的西餐廳,有三層樓,演唱地是在二樓,三樓是包箱,一樓是櫃檯與廚房等等,反正沒有客人,當個民歌手有一個重點,除了歌聲與吉他之外就是個人的特色,尤其是固定場的歌手,因為有一些客人,會刻意挑這個時段來,也就是來捧你的場,於擎忠也不例外,他的特色是西洋歌曲,所以他可以靠這行唱了七年之久,受歡迎的歌手通常會有很多人點歌,一場約五十分鐘,可以唱約十四首歌,但是點歌單可能超過,這種情況在民歌屋裡是幾乎是場場如此,但高級的西餐廳,比較好不用受到這種蹂躪,可是有時還是會遇到,這時政治手腕就粉重要了。

說著說著今天又是這種情況,於擎忠拿起一疊的點歌單,開始考慮與分配,最怕的是三樓的客人,因為看不到客人,就沒辦法分析客人可能的喜好,而他心裡想著,剛才樓下的女子,肯定是坐在包廂裡,因放眼望去看不見她的倩影,他想第一首就破例,唱首國語的倩影好了,算是一種隱晦的表白,當他正要唱時,女侍者從三樓拿下另一疊點歌單,他停下來,想在裡面搜尋猜想她的筆跡,這時他發現裡面有一張…………。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駐唱情緣(17)




點歌單內有一張邀請函,寫道:請惠賜生日快樂歌一首,若不介意請至包箱內一敘,一則感謝賜歌,二則共襄盛舉! 於擎忠心想,唱是一定要唱的,去就不必了,唱完還有一場要趕呢,所以他將歌曲大致上安排一下,而將這首生日快樂歌放在後半段演唱,開始今天的表演了。

五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收拾吉他與麥克風,於擎忠準備要下樓,趕下一場八點半的演唱,這時從三樓下來一位小姐,兩人差點撞上,就是那位樹下的小姐,她說:喂!你很沒禮貌呢,我們請你上去吃蛋糕,你就算不想去,都不用照會一下嗎?
於擎忠:很抱歉!因為我八點半還有一場,所以才…,
她回答:那你自己上去跟她們講一下好了。
於擎忠點點頭,急忙上去包廂。

包廂內坐著七、八位女子,年齡相當,看來是同學的樣子,大家七嘴八舌的問著於擎忠:
你駐唱多久了?
你叫什麼名子?
你好像有上過電視? 五燈獎?大學城?
你白天有工作嗎?
你幾歲了?
你哪裡畢業的?
……於擎忠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還是那位樹下女子幫忙解圍的說:人家要趕場了,只是上來打聲招呼而已,你們要嚇死人嗎?

於擎忠:是的,我快來不及了,我叫於擎忠,政大國貿畢業,白天在民權日報上班,今年二十五,駐唱約七年了,在大學城曾經擊敗衛冕者,但是才第二週就被人拉下來了,未婚,也沒有女朋友…

樹下女子又開口打斷:夠了!未婚,也沒有女朋友,我們又沒問,以你開車的程度,我看你坐計程車去安全些! 你開車技術太差了!說的也是啊!於擎忠心裡想,可是來回的車資,就占掉演唱一場的收入大半,他不甘心的,所以迅速的離開那裏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一週過去了,有一天下午,於擎忠在辦公室裡接到一通電話,是那位樹下女子打來的,她說:我家也是訂民權日報,你的姓很特殊,所以很容易找的,…………兩人開始聊起來了,這邂逅之戀要結束了,如果你看不過癮,有些交往的情節,會寫在報館風雲裡,這裡只能透露,這兩人是有完美的結局的。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南北駐唱》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吉他與我》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的駐唱工具是吉他,說起學彈吉他,就得回到我國中說起,也不知道是國一還是國二?總之,不是國三(那年要準備聯考了),我似乎是受了三舅舅的影響(因為看著他彈唱歸人沙城⋯⋯好聽啊!),在小時候我受三舅的影響很大,包括從國小就開始讀國學精華(三字經、二十四孝⋯⋯等等)開始,而國中就是學吉他了⋯⋯,不過我的吉他並不是他教的,而是去書局買教本自學的,後來當了駐唱歌手認識了中華吉他屋的周重凱老師(他可出了好幾本吉他教學的書,我也收藏了幾本他親簽的書喔!),才知道學海無涯,高手中還有高手的道理啊!當然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後來的吉他技巧精進都跟這位良師益友有關,只可惜已經多年未曾聯絡了,未來肯定還是要找他敘敘舊的⋯⋯。

我的第一把吉他,是在文具行買的,跟老媽盧補助盧了很久⋯⋯因為私房錢不夠買,記得好像是五、六百元吧!是鋼弦的民謠木吉他,有著黑色的響板⋯⋯吉他是褐色略帶著紅赭,這把吉他陪我不到一年,我自己就買了一把電吉他與音箱(花了一千多元,真浪費),不過實在太吵了,不是那麽敢開懷的練習⋯⋯,後來又迷上了古典吉他(尼龍弦),才剛上高中沒多久,手上已經有了三把吉他了,在高三之前我把民謠吉他與電吉他含音箱給便宜賣給當時的室友了,而古典吉他就是陪伴著我駐唱的第一把「利器」了,值得一提的是這把吉他是我最喜歡的原木色(以後的吉他一律都是原木色),當然也因為沒有護板,所以用匹克彈奏時常常會刮到原木的清漆⋯⋯這也是沒辦法的,我是拿古典吉他當民謠吉他彈⋯⋯駐唱歌手不可能所有的伴奏都用指法啊!總會有拍擊的時候⋯⋯例如歸人沙城就是⋯⋯。

當然,駐唱之後賺了點錢⋯⋯就把這把古典吉他又賣給室友(一共有四位室友),然後換了平生第一把圓背吉他,是日本製的Morris民謠吉他,當時花了一萬二千元呢!實在想買的是Ovation吉他,但是太貴了買不起啊!有關於Ovation吉他的夢想一直到出了社會,才買了一把「卡門」圓了自己的這個心願!Ovation吉他有多貴呢?以當時的市價,最便宜的基本款也要三、四萬元,而Adamas至少也要八萬元上下,十幾萬的Ovation也不是沒有⋯⋯例如Air supply用的那把12弦的削背吉他,大概就十二萬上下,現在的Ovation多少錢?我不知道,大家可以自己看囉。

如右:https://ovationguitars.com/

下面連結文裡面照片,這把就是我的Morris喔:

https://blog.xuite.net/wtd456/twblog/104847669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台北木船》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台北木船(19)



前面曾有提到,在我學生時代的駐唱生涯之中,一直遊走在嘉義與高雄這兩個城市,而當時民歌駐唱之風,其實是來自於台北這個首善之區,更準確來說⋯⋯是來自於台北的木船,木船的全名是「木船民歌西餐廳」,至少我的記憶是這樣稱呼(但是我們仍習慣稱為木船民歌屋),木船成立於一九八零校園民歌風行的那個時期,具體是哪一年,我們也搞不清楚,只記得在民國七十二年開始舉辦了「木船民歌大賽」,連續辦了十幾年,也成為許多知名歌手的「搖籃職前訓練中心」,「木船民歌大賽」在當時與「金韻獎」、「民謠風」成為三大民間所發起的歌唱比賽,這與我出身於「全國大專院校民歌比賽」的身份,絲毫也不遜色。

按:維基百科對《木船民謠歌唱大賽》的介紹。

我曾經在木船有代過班唱過幾場,當時,說是代班不如說是去見見天龍國「市面」,能在木船代班駐唱,坦白說還不是那麼容易,他們並不會因為你有個駐唱歌手的頭銜,就會讓你上台,而是要「比對出身」後,再經過裡面駐唱歌手的「推薦與保證」才可以,原因無它,因為代班的酬勞是比照你要代班的歌手價碼去支付的(這也是對來聽歌的客戶們,一種品管負責的態度),這與高雄的民歌屋代班制度是不同的(第十二章《駐唱代班》中有特別介紹),例如我今天要代的是李宗盛前輩的班,他當時的價碼是一場一千元(據悉是歌手最高價),我代班的酬勞也就是一千元,而當時我們學生歌手之中,南部最高的價碼一場才二百元⋯⋯即使是我們這種有在大賽中得名的固定場歌手,最高也才三百元,聽聽!這容易嗎?(後來出了社會,一直到退出歌手界,也從來沒拿過一場一千元的價碼⋯⋯)

去台北木船代班是一個很偶然但是也是必然的機緣,說是偶然,因為那天我們幾位高雄的民歌手,正好去台北充電觀摩木船民歌手之風範(當時是暑假期間),而必然是請我代班的歌手,我雖然並不認識,但是他找我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在木船不期而遇,他很希望我能上台幫他唱一場,事實上這場代班駐唱,不如說是一場「面試」⋯⋯出唱片的試煉,而我的「聲名在外」遠播北飄⋯⋯難得偶遇,自然要試試斤兩,看看這傢伙是否真的人如其名也!年輕人是不服輸的,重點並不是出唱片,當時我在鳳鳴廣播電台錄音時,就承蒙亞洲唱片的邀請⋯⋯所以,我之所以會接受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想在木船登個臺,看看台北人對我的曲風之感受⋯⋯我當時真的很在乎⋯⋯。

從二樓走下西門町的木船,我發現整個當時風靡台灣的民歌主題餐廳的「制度」幾乎都是走木船這個模式⋯⋯每間民歌屋的一樓看板都是公布歌手駐唱的週排班表(民歌屋通常都是在二樓或地下室),讓客戶聽眾們自己去選擇他們喜歡的歌手⋯⋯,歌手受不受歡迎,唱得好不好,當下就會見真章,像這種高強度的試煉,想成為擁有鐵粉的歌手,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我在代班的當下就有著強烈的感覺⋯⋯台下聽眾們的眼神,總是看著原來要駐唱的歌手,我相信他們的心中一定在想,我們可是來聽你唱歌的,不是聽這個沒見過的歌手啊!雖然他唱的也不錯啦(這句是我自己加的)⋯⋯這就是主場優勢,我下一篇就來提提我曾經遇到最誇張的主場優勢,也是《駐唱回憶錄》的完結篇,謝謝大家!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台北木船》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回首駐唱(20)




回首整個駐唱生涯,從學生時代無心插柳的進入這一行,到入伍藝工隊至出社會後晚上的兼職,算一算一共經歷了七年餘,這七年多的時間,也正好是校園民歌興盛的那些日子,雖然我是主唱西洋歌曲的,但是對於國、日、粵與台語歌曲,也都有準備幾首以備無不時之需⋯⋯隨著時代的變遷,民歌手駐唱逐漸的被KTV給取代了,民歌餐廳也變成鋼琴酒吧或是音樂餐廳類式的經營模式了⋯⋯對我而言這些改變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遺憾,因為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吃這一行飯,對於出唱片當藝人,也著實沒有太大的興趣,許多次機會也不能說是差肩而過,而是直接就拒絕了,這點讓許多親朋好友們都覺得可惜,可是我至今仍是並不後悔這樣做,我一直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不過⋯⋯回首凝望駐唱生涯的點滴,坦白說也感覺相當的精彩,年輕確實也沒留白。

想想看,當時全台灣由北而南,據統計大約有二百多家民歌屋,我能在這七年之間駐唱超過十五家以上(包含代班),也不能不說算是相當積極賺錢的學生了,而且並沒有因此耽誤了學業(無延畢),只是可能稀釋了可以更好的學業成績吧⋯⋯離開駐唱歌手這個身份後,我專注於正職,荒蕪了我的Ovation吉他,一直到我出了車禍,右手的臂神經叢經重建之後,想要再回到過去撩動琴弦的功力卻也難以自已了吧⋯⋯,這些年來翻看那兩本親手製作的歌譜本,回憶總是能湧上心頭,卻難以化作隻字片語⋯⋯看著那些與成名歌手的交換琴譜的字跡裡⋯⋯居然有李宗盛、王傑、姜育恆⋯⋯等等,這些歌手的影本,也覺得不虛此「行」了,不知道我的影本他們是否保留著呢?呵呵,他們應該不會保留一個無名的歌手的「手抓琴譜」吧⋯⋯事實上,當年除了李宗盛之外,他們也並不是很有名的歌手呢,大家的身份距離並不會太遠⋯⋯。

從「出道」的輩份來說,假設「出道」是指職業駐唱的話,那我的輩份絕對不算低,許許多多的有名歌手都是晚輩,當然這根本不代表什麼,只能說自己的年紀夠大⋯⋯但是,我是看過他(她)們跟我一起比賽、駐唱與參加大型的演唱會或是晚會的⋯⋯,只是他們選擇走這條路(但大都沒有成名),而我選擇將這些記憶收藏在腦海裡⋯⋯偶爾會翻出來回味一下⋯⋯記得那一年我的大學畢業晚會,大禮堂的四周圍應該有個一千多人吧!那晚,也請了很多有名出過唱片的歌手來共相盛舉⋯⋯記得我唱完了那首How can I tell her之後,我緩緩地在掌聲之中準備走入後台,此時一位民歌手(有名的歌手,剛剛出了一張很暢銷的唱片)正在我之後壓軸出場⋯⋯此時,有幾位學妹帶著幾束鮮花衝上台獻花,正當他要伸手接花時,才發現那些花是獻給我的⋯⋯這就是主場優勢,在學校裡⋯⋯我已經是名人名歌手,這些是沒辦法抹滅的,我接過花時,看見他非常詫異的眼光⋯⋯,至今仍是難忘。

回首凝望整個駐唱生涯的種種,突然感覺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是那麼的順遂⋯⋯就算偶有些曲折,也都在情理之中,這樣的過程,確實也讓人覺得流暢快意⋯⋯難道⋯⋯也許,當初放棄走這條路是錯的?我不敢這樣想⋯⋯因為現在想這個是毫無意義的,人生的路程,有一些是不能回頭重來的,但是可以是沈澱歲月下的醍醐回味無窮⋯⋯。

後記:在離開夜晚兼職駐唱工作之後的二、三十年間,我曾遇到同期的歌手或是同學⋯⋯他們見面最常拿來說嘴的就是這位先生可是唱歌的高手喔!上過電視、參加過比賽⋯⋯駐唱多年⋯⋯知道嗎?跟張清芳同屆的喔⋯⋯說得神氣活現的,但是我實在是難以證實這些,因為我幾乎不再唱歌了⋯⋯連KTV都「戒」了二十餘年了⋯⋯其實,即使是沒有「戒」,在KTV裡,我永遠是那個不太願意拿麥克風的那位,信不信由您們了⋯⋯當你們每天趕場唱歌唱了許多年,我就不信你還想去K歌⋯⋯太累了吧,呵呵。


駐唱回憶錄,全集連結如下:

駐唱回憶錄》01《無心插柳》02《沈淪駐唱》03《民歌比賽》04
駐唱行頭》05《新訓中心》06《進入藝工》07《藝工趣聞》08
母親節篇》09《節目彩排》10《退伍回鍋》11《駐唱代班》12
廣播電台》13《駐唱點歌》14《逐點而唱》15《駐唱邂逅》16
駐唱情緣》17《吉他與我》18《台北木船》19《回首駐唱》20
Paul Biker
全篇都看完.覺得很精彩.

人生不留白.真值得回味!

給樓主一個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