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館風雲》小說連載,2022/09/23更新至第56集《現今名嘴》。



《報館風雲》小說連載之連結: (依章節順序,列次編號01~50)

《報館風雲‧序》(01)《初試啼聲》(02)《初試啼聲》(03)《初出茅廬》(04)

《初出茅廬》(05) 《拾遺補闕》(06) 《拾遺補闕》(07) 《權變鋒出》(08)

《權變鋒出》(09) 《權變鋒出》(10) 《兼籌並顧》(11) 《兼籌並顧》(12)

《具體而微》(13) 《具體而微》(14) 《戶限為穿》(15) 《戶限為穿》(16)

《吟風弄月》(17) 《吟風弄月》(18) 《吟風弄月》(19) 《歸根結蒂》(20)

《歸根結蒂》(21) 《吾心如秤》(22) 《吾心如秤》(23) 《剛柔相濟》(24)

《剛柔相濟》(25) 《環島盤點》(26) 《陳陳相因》(27) 《陳陳相因》(28)

《推陳出新》(29) 《推陳出新》(30) 《偷斤減兩》(31) 《偷斤減兩》(32)

《斷紙風暴》(33) 《斷紙風暴》(34) 《電腦排版》(35) 《電腦排版》(36)

《迷你電腦》(37) 《迷你電腦》(38) 《探囊胠篋》(39) 《探囊胠篋》(40)

《竊鉤者誅》(41) 《竊鉤者誅》(42) 《竊國者侯》(43) 《竊國者侯》(44)

《逐臭之夫》(45) 《逐臭之夫》(46) 《群圍報館》(47) 《群圍報館》(48)

《總編之窗》(49) 《總編之窗》(50)

連結網頁如下:

https://blog.xuite.net/wtd456/twblog/382402657
Paul Biker
《報館風雲‧前傳》



多久沒看報紙了?以前,至少快二十年以前了吧,那時候不論早餐或是中餐,總是習慣一邊
看報紙一邊用餐,外食族的習慣吧!不過現在早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連電視新聞的疲勞轟
炸都免了,手機應該是解決一切了,但是在1988年的那個年代,報紙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呢
,《報館風雲》是我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從2010年9月初開始寫,斷斷續續的寫至 2014年
11月中,四年多的工作之餘,完成了上半部,共五十個章節,我稱之為《報館風雲‧前傳》
,至於下半部的「後傳」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寫,總之,還是會利用閒暇的時間吧!

《報館風雲》小說在「蒼穹未央」部落格裡,分類在﹝筆耕品彙﹞這個單元裡,四年多來,
被許多的短篇小說給切割的很零落了,如果有讀者想要看的話,實在會很不方便閱讀,所以
,我利用年假的時間,把五十個章節的連結,全都製作好了,放在本篇的篇尾,也把同樣的
連結,放在每一篇的結尾處,這樣方便想要閱讀的讀者們,一篇接著一篇依序而讀,也可以
多給我一些指教,我知道《報館風雲》這本小說目前來說,只是寫一個粗胚,還須要多次的
修改酌磨才會順暢,因為五年後的今天看著五年前的創作,光是文筆之洗練,就可以很明確
的端倪一翻了!

《報館風雲》到底是在寫什麼呢?請您們一定要先看《報館風雲‧序》,點進去看完介紹之
後,如果沒興趣,那就不用浪費時間了,如果想看的話,也許會欲罷不能也說不一定喔!希
望您們是後者,這是四年多來,讀過此書的格友們給我的反應呢!呵呵。希望他們不是在安
慰我吧!格友、網友們!拜個晚年,新年快樂喔!

《報館風雲》小說連載之連結: (依章節順序,列次編號01~50)

《報館風雲‧序》(01)《初試啼聲》(02)《初試啼聲》(03)《初出茅廬》(04)
《初出茅廬》(05) 《拾遺補闕》(06) 《拾遺補闕》(07) 《權變鋒出》(08)
《權變鋒出》(09) 《權變鋒出》(10) 《兼籌並顧》(11) 《兼籌並顧》(12)
《具體而微》(13) 《具體而微》(14) 《戶限為穿》(15) 《戶限為穿》(16)
《吟風弄月》(17) 《吟風弄月》(18) 《吟風弄月》(19) 《歸根結蒂》(20)
《歸根結蒂》(21) 《吾心如秤》(22) 《吾心如秤》(23) 《剛柔相濟》(24)
《剛柔相濟》(25) 《環島盤點》(26) 《陳陳相因》(27) 《陳陳相因》(28)
《推陳出新》(29) 《推陳出新》(30) 《偷斤減兩》(31) 《偷斤減兩》(32)
《斷紙風暴》(33) 《斷紙風暴》(34) 《電腦排版》(35) 《電腦排版》(36)
《迷你電腦》(37) 《迷你電腦》(38) 《探囊胠篋》(39) 《探囊胠篋》(40)
《竊鉤者誅》(41) 《竊鉤者誅》(42) 《竊國者侯》(43) 《竊國者侯》(44)
《逐臭之夫》(45) 《逐臭之夫》(46) 《群圍報館》(47) 《群圍報館》(48)
《總編之窗》(49) 《總編之窗》(50)

https://blog.xuite.net/wtd456/twblog/382402657

Paul Biker

Paulbiker wrote:
《報館風雲‧前傳》...(恕刪)

前傳閱讀完了.內容十分精采有看頭.

文筆一流.足供借鏡..
感謝何兄的肯定與鼓舞,今年打算於工作之餘,

開始筆耕「後傳」⋯⋯。後傳會從編輯部轉到

發行部、廣告部⋯⋯然後印務廠⋯⋯等等,最後

回到管理部收尾。這是大概的初步想法⋯⋯。


老何2738 wrote:
前傳閱讀完了.內容十...(恕刪)
Paul Biker

Paulbiker wrote:
開始筆耕「後傳」⋯⋯。後傳會從編輯部轉到

發行部、廣告部⋯⋯然後印務廠⋯⋯等等,最後

回到管理部收尾。這是大概的初步想法⋯⋯。

..(恕刪)


真的十分期待.能夠閱讀Paulbiker大的[後傳]喔.

加油!
老何2738 wrote:
真的十分期待.能夠閱...(恕刪)


哈哈,謝謝您的鼓勵,不過寫得很慢⋯⋯畢竟還要工作,時間不夠多。
Paul Biker
報館風雲・後傳》2019/12/06

從《報館風雲・前傳》的內文中可得知,五十個章節的《報館風雲》足足的寫了四年多,從二零一零年中,寫到了二零一四年十一月⋯⋯,輟筆至今,才開始準備動手寫後傳⋯⋯,算一算停五年多,事實上這五年多來,本人也確實疏於筆耕,文章的年產量屢創新低,這點可以從歷屆的「格慶文」中得到證實,既然決定要繼續的寫下去,寫一篇後傳來說明也是必要的(前五十章節已有寫了前傳說明),至少將後五十個章節的「命題」給先預計好,也將未來要連結的次序給寫好,就放在本文的篇尾,以後每寫完一篇就連結一篇,當然⋯⋯可得也有先後之分,所以放在《報館風雲・前傳》的後面囉!特此說明。

《報館風雲》這本原創小說,在九年前預計是要寫一百七十章節的,後來逐漸的縮編,目前打算是以一百篇結案,分為前後傳,前傳的粗坯五十篇已經完成如下連結,後傳已經著手進行,年底前應該可以發表第一篇《文化流氓》,不過延續前傳,所以編號是第五十一號,一直寫到第一百號為止,屆時就開始潤稿除錯字⋯⋯,後傳與前傳的差別大致上是命名上的差異⋯⋯前傳命名是以該篇內容相關為主,並以第一人稱敘述,而後傳大多是以工作職位或事件來命題,並且多以第三人稱來敘述,有興趣者可以往篇尾滑動⋯⋯一探究竟之。

本篇是《報館風雲・後傳》的介紹,所以,閱讀過後的讀者,可以先從下面連結的前傳看起,當然是從編號一開始囉,感謝您們的點閱,下一篇開始就會以第五十一篇的《文化流氓》作為五年後的一個起始點了⋯⋯,期待自己這次可以順利的在四年以內將其完稿,如果未來能付梓,那更是令人興奮的⋯⋯雖然這個機會實在不大呢⋯⋯,最後,蠻感概的⋯⋯有關於小說中許多的「原型角色」,在現實世界裡,都改變了很多⋯⋯有的硬是要選總統、、有的後來真的辦報成功(雖然該報偏頗不已)、有的成為理想凜然的政治人物、有的變成毫無德行的名嘴、有的閒雲野鶴、也有的將後路安排的成功不已⋯⋯看在眼裡自然覺得人生百態,也不過爾爾⋯⋯,報館風雲!也不過就是這一群人的真實寫照吧!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報館風雲。前傳》小說連載之連結: (依章節順序,列次編號01~50)

報館風雲‧序》(01)《初試啼聲》(02)《初試啼聲》(03)《初出茅廬》(04)
《初出茅廬》(05) 《拾遺補闕》(06) 《拾遺補闕》(07) 《權變鋒出》(08)
《權變鋒出》(09) 《權變鋒出》(10) 《兼籌並顧》(11) 《兼籌並顧》(12)
《具體而微》(13) 《具體而微》(14) 《戶限為穿》(15) 《戶限為穿》(16)
《吟風弄月》(17) 《吟風弄月》(18) 《吟風弄月》(19) 《歸根結蒂》(20)
《歸根結蒂》(21) 《吾心如秤》(22) 《吾心如秤》(23) 《剛柔相濟》(24)
《剛柔相濟》(25) 《環島盤點》(26) 《陳陳相因》(27) 《陳陳相因》(28)
《推陳出新》(29) 《推陳出新》(30) 《偷斤減兩》(31) 《偷斤減兩》(32)
《斷紙風暴》(33) 《斷紙風暴》(34) 《電腦排版》(35) 《電腦排版》(36)
《迷你電腦》(37) 《迷你電腦》(38) 《探囊胠篋》(39) 《探囊胠篋》(40)
《竊鉤者誅》(41) 《竊鉤者誅》(42) 《竊國者侯》(43) 《竊國者侯》(44)
《逐臭之夫》(45) 《逐臭之夫》(46) 《群圍報館》(47) 《群圍報館》(48)
《總編之窗》(49) 《總編之窗》(50)

報館風雲。後傳》小說連載之連結:(依章節順序,列次編號51~100)

《文化流氓》(51)《工商記者》(52)《社會記者》(53)《政治記者》(54)
《藝文記者》(55)《名嘴記者》(56)《編輯辛勞》(57)《各式編輯》(58)
《主筆風格》(59)《總編氣節》(60)《報館層峰》(61)《報館層峰》(62)
《社務委員》(63)《關係企業》(64)《廣告業務》(65)《廣告收益》(66)
《報量發行》(67)《訂戶零售》(68)《分類趨向》(69)《輸入校對》(70)
《膠卷製版》(71)《輪轉印刷》(72)《輸送作業》(73)《派報分發》(74)
《晨間送報》(75)《暑期打工》(76)《報社警衛》(77)《實習總機》(78)
《車輛管理》(79)《社長司機》(80)《報業人事》(81)《財務稽核》(82)
《會計出納》(83)《總務辛酸》(84)《管理協調》(85)《辯才無礙》(86)
《課長主任》(87)《一級主管》(88)《機要秘書》(89)《部級會議》(90)
《董事監事》(91)《政治辦報》(92)《辦報報人》(93)《高風亮節》(94)
《平面媒體》(95)《電視媒體》(96)《網際網路》(97)《報業式微》(98)
《驀然回首》(99)《報館風雲》(100)
Paul Biker


文化流氓(51)

文化流氓是什麼?在我們那個年代,指的就是記者,也稱之神行太保,1988年那個年代,別說網路了,連有線電視也沒有,報社的記者是蠻有一些特權的⋯⋯,但是相較於現在的名嘴、記者、媒體、主播⋯⋯那個時候的記者純真的如同嬰兒般的良善⋯⋯稱他們為文化流氓實在過於沈重了,不過,於擎忠課長(本故事的主人翁),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二十年後,別說報社的記者了,連報社(平面媒體)本身都式微得幾乎快要消失了一般呢⋯⋯文化流氓早就換人當了,而且進化加強數百萬倍,「流氓」是不足以形容的⋯⋯好了,言歸正傳,以下是小說:

我在報社年紀輕輕,三十歲不到就當上了課長,成為創社近六十年來的奇葩(空前唯一),相信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但是我在管理部門處理的都是內部行政上的業務,有時看見編輯部門的新聞記者在外跑新聞,心裏總還是有著些嚮往⋯⋯,因為可以揭露一些事情的真相(內心對正義感的渴望),也可以接觸到一些社會的上層(擴展自己未來的社會人脈資源)⋯⋯林林總總的⋯⋯,不管是藝文、社會、財經還是政治⋯⋯,這些分類別的記者們,各個在自己的領域都有自己的一套,不過、記者也是有等級的,像特派記者、特派員⋯⋯這些等級明顯的又高出許多,有很多達官顯要們也不得不賣他們面子,這點我在環島盤點報社財產時(建立財產目錄),感受是特別的深刻,常常跟著地方分支機構的特派員與「顯要們」吃吃喝喝的⋯⋯。(我是總社來的『官』嘛,總是怠慢不得,沒聽過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採購課的對面是出納課,所以我與出納課長兩個人算是面對面辦公,也因此我才知道原來記者們的薪資,其實是有兩個部份,一個當然就是本薪(這是固定的),另一個算是稿酬(這是變動的),稿酬是算字數計價的,而且「落差」也蠻大的,有的一個字一元(其實菜鳥有算角的),有的則高達三元以上(恕我保密上限)⋯⋯而且,不是你寫幾個字就算數,要經由編輯「潤稿」後的字數才能算錢⋯⋯,而編輯們刪刪減減的,當然也會加幾個字,總是減得比加的多,有時大筆一揮一整段就不見了,幾百元也就飛了⋯⋯這時候記者們心中的文化流氓,肯定成了編輯⋯⋯。

在報社上班,雖然不在編輯部門,當不成記者,但是升上主管後,有一點小特權,就是可以跟社長談談,賞當個「自由記者」做做,不過記者證上的職別欄上,就只有「記者」兩個字,不像真的記者們有著某某記者的抬頭,內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你這個記者,應該是個「實習記者」,不過,真的有「實習記者」這個職務,就是剛進報社的菜鳥記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淬煉,才能拿掉「實習」兩個字,而我們這種已經是主管等級的「記者」,基本上就是個騙吃騙喝的文化流氓⋯⋯比真的文化流氓還要「真」流氓⋯⋯,不信的話,我就將我拿記者証做過的荒唐事一一披露,算是對當年行為的慚悔⋯⋯。

記得第一次拿記者証耍「流氓」,是去參加一個藝文活動⋯⋯一場新書簽名會,沒想自己第一件事,就是跳過了冗長排隊的人龍,由本報真正的藝文記者帶至後台,給作家親自贈書簽名,還拍了張合照⋯⋯最後書商硬是塞了二張電影票招待卷給我,要我帶女朋友去看⋯⋯彷彿嘴裡似乎還跟著藝文記者說⋯⋯妳們報社怎麼有個二十多歲的主管啊好青澀⋯⋯怪怪地⋯⋯我相信我真的是紅著臉離開的⋯⋯,一回生兩回熟,流氓當慣了也就不覺得自己是流氓了,後來的我,真的也就常常的⋯⋯理所當然的出入風景區、遊樂場、電影院⋯⋯等等,就拿著記者証進入,不用買票的⋯⋯,開著車子時⋯⋯萬一不小心違規了或違停⋯⋯只要警察一取締就出示記者証套關係,通常幾乎是屢試不爽,現在回想起來,年少不更事啊!

事實上,在我們那個年代,報社大多數的記者是潔身自愛的,老鼠屎相當的少⋯⋯但是只要有那麼一顆,往往一整鍋粥也沒人敢喝了⋯⋯,如果跑政治的記者不要昧著良心⋯⋯;攝影記者的拍攝止乎禮儀⋯⋯;藝文記者不特意捧偶像⋯⋯;財經記者玩股票放消息⋯⋯;社會記者不接受單方操弄⋯⋯真正多數的記者們是優秀的,極為優秀的,不會受到名利酒色財氣的操控而喪失了自我的本質,反觀現今的網路與媒體世界,人人都成了記者,人人也都成了流氓⋯⋯沒有制約力,剩下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下一篇還是回到我的故事裡吧!

報館風雲‧前傳》與《報館風雲‧後傳
Paul Biker



工商記者(52)

報社的工商記者其實就是廣告業務員,財經記者才是真正屬於採訪類的記者,上一篇文中,我有提到我的記者証是沒有分配「類別」的記者証,這正是屬於報社主管「酬庸」性質的記者証(算是少數),正常的記者証是有註明財經記者、政治記者、藝文記者⋯⋯等等抬頭的,這都屬於採訪類的記者,但也有任務別或技術別的記者分類,例如特派記者或是攝影記者,而工商記者呢?也泛屬於這一類吧⋯⋯他們的工作說白了真的如前述⋯⋯就是廣告業務,只不過多了發稿的權利,方便招攬更多的廣告業務,而像我這種「無類別」記者証的好處就是⋯⋯沒寫什麼記者,就什麼都可以插一腳囉!當然,身為主管級別的身份,也要自我克制,別給社方惹麻煩,否則輕則沒收記者證,重則連「正職」工作也不保呢。

說到這裡必須先說明一件事,辦報其實是很難賺錢的,所以有一種說法⋯⋯「要害一個人,就勸他去辦報」,為什麼呢?因為報紙靠發行量(訂戶加零售的總數)根本賺不了錢,真正賺錢的是廣告,但是廣告⋯⋯並不是所有的客戶都願意刊登,還是有所區別的,分類廣告求職欄一格一格的賣⋯⋯我們民權日報也賣不贏台灣新聞報(以分類廣告求職為主的報紙),台新的發行量明明只有六、七萬,我們是他的好幾倍啊!但是「利潤」未必能贏他呢,所以,我們跟台時(台灣時報)一樣走的廣告路線比較「全面」,例如當年流行六合彩,我們的廣告有時也遊走法律邊緣,打打擦邊球⋯⋯,所以說了,工商記者對報社有多麼重要了,他們編制在「經理部」而不是「編輯部」,大老闆是總經理而非總編輯喔!

我進報社的第一年,介紹了一位朋友到經理部的廣告組工作,他占的就是工商記者的缺,之前有提到過的朋友,其實也是我的國中小同學兼同村的髮小,他的專長是攝影、剪接⋯⋯等等,在廣告組一直撐著想占編輯部門攝影記者的缺⋯⋯後來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後就離開報社了(現在在某名導演的團隊裡當主力),那段時間我一直提供「準客戶」給他,別忘了當時我在採購課當國外部專員,客戶想做報社生意,先登個廣告試試誠意囉(像不像流氓),就這樣報社有收入,我同學也有業績,不過重要的是獎金⋯⋯還算蠻高的喔!

報社這方面是很敢給的,工商記者的獎金抽成基本上是三成起,也就是說如果登個首版全三(註)廣告十萬元,就可以獨拿三萬元⋯⋯隨便一個報頭下(註)也有七千元⋯⋯,工商記者的底薪每個月也不過一萬八千元啊!那年頭。後來,我升為課長,有了無冕記者證後,這些廣告收入就成了我的合法的外快囉,而且「客戶」基本上不會殺價,因為我每年只會「勒索」他們一次,就是社慶廣告,我跟他們說,這就當做每年回饋報社的獎金吧!(其實是保護費,保護他們可以長期的跟報社做生意)不過這些獎金有三成倒是跑到了我的口袋裡了⋯⋯社長常常跟我說,小於課啊!我看你每年這些固定廣告獎金拿得很不錯喔!這也間接證明你沒有在收受回扣呢,桌面上拿的心安理得,不要桌面下拿喔!切記,切記!我知道的⋯⋯但是心裡總是OS難道我以前的那位前輩有收回扣嗎?而且難道不能又收回扣也要廣告嗎?我雖然不會這樣做,但是會這樣想著。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社長肯定我沒拿回扣,是經過很多方面的考驗與測試的,若是寫出來,可能又要占上好幾章篇幅呢,隨便舉個例子,當年報關行事件裡,就有無數的考驗在裡頭藏著呢!想起來還真覺得社會的可怕啊!更別提別的了。總之,在報社我除了是採購課的課長之外,還是位業績不錯的工商記者,而且我可是沒領底薪的喔!呵呵。

註:「全三」是指報紙摺疊後會露出在封面下方的顯目位置,約三分之一的全版長度故稱之全三。「報頭下」是指報社全銜下的四方空格。
Paul Biker
社會記者(53)




三十多年前,社會版的記者,給人總有著濃厚的草根味,雖不是一以貫之的一概而論,但總是跟俗稱一毛二的基層警員(當時基層警員位階為一線二星簡稱)有著「同根生」的感覺(現在有新名詞『同溫層』),真的⋯⋯即使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我仍然有著不曾改變的想法,我覺得這跟那時跑社會版的記者每天都窩在警察局派出所泡茶聊天有著很大的關係,耳濡目染乎?確實,社會版記者真的必須很努力,因為社會版說的直白點,不就「雜燴版」嗎?(真的很雜)舉凡黑白兩道、兇殺案、交通事故、土地糾紛、林林總總的各種社會事件⋯⋯,只要有人一報案,社會記者就跟著警察出動⋯⋯,哪像現在的記者,文章用Google的,複製修改再貼上,簡直就是天下新聞資訊一大抄,唉,水平太低又毫無態度可言真是糟透了⋯⋯。

當年,社會記者坦白說,也是所有記者裡,身份最複雜的⋯⋯糾紛也最多的⋯⋯,我雖身為報社管理部的採購課長,但是畢竟不在編輯部上班,所以常常有許多眉眉角角的,都搞得不是很清楚⋯⋯,有時候發現某某記者被砍了,請假在醫院療傷,居然可以請「公假」,而有些不但不能請公假,反而還被記過革職⋯⋯,這些都是我的「順風耳」聽來的,誰叫人事行政課就跟我們總務採購課同一間辦公呢!因公而傷的記者,社長有時候還會發紅包呢,就跟我之前「外銷沖退稅」與「進口稅率」事件一樣領了個大紅包是同一個概念,只是我是替報社省錢⋯⋯算是「利」,他是替報社捍衛「名」(可能是吧,我猜),總之都是因公之名利也,那被記過革職的社會記者呢?當然也是名利方面的問題囉,只不過不是因「公」,是因「私」也,而且往往是私人的利益,當然還是那句話,會貪的是少數⋯⋯。

當時跑社會版的記者,真的很辛苦⋯⋯想想,社會上比較上層的政經藝文之外的新聞才歸他們管,每天見到的大多是諸色人等不同的糾紛與負面訊息,說得直白點⋯⋯垃圾負能量的情緒充塞著自己的工作環境(跟現在的新聞媒體與網路PTT一樣),如果是我⋯⋯可能會得憂鬱或躁鬱症⋯⋯,自然,當社會記者很多也有自己的理想,想去發掘一些社會的陰暗面,伸張正義打擊一些欺壓百姓的權貴惡勢力,所以這些記者常常會把自己也給捲了進去⋯⋯亦有少數,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揭發公眾人物的隱私來勒索,也有可能陷入一些利益衝突的糾紛,最常見的就是土地糾紛與黑白兩道的關說,從中謀取私利⋯⋯,總之,社會記者給我一種很複雜又模糊的感覺,有神行太保的氛圍。

不論怎麼說、怎麼做,當年的記者⋯⋯不管是不是社會記者,大都有自己的責任使命感,就像我們每個正常人一樣,要對得起自己的靈魂,從道德層面來說,至少不會造謠、散佈假新聞,從自我的利益層面來說,也不會因此就自我催眠的去說出沒有邏輯且言不由衷的「話術」來蠱惑與洗腦善良的大眾人心(尤其是未入社會的年輕人),盜亦有道的意思⋯⋯,反觀如今的媒體與網路在名嘴與網軍的「春風化雨」下,早就沒有「真正的」是非正義,一切都得照著他們的劇本與標準來走⋯⋯,這在三十年前,是絕對不會發生的,讓我想起了當年長期支持黨外的副總編輯的一句話:「民進黨怎麼這麼壞,比國民黨還糟⋯⋯幫你們一百句話,只寫了一句不中聽的實話,就包圍報社⋯⋯」,唉!我真心的佩服他老人家,可以看到三十年後的今天。真神了!

話說回來,當年的社會記者雖然複雜,但是還是有著道德與良心的規範,心中還是有「四維八德」的⋯⋯,現在就別提了。下一篇我們來聊聊「政經記者」。呵呵。
Paul Bike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