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想看台灣的新聞頻道,因此有些大事發生時,我真的看不到也聽不到!
今早起來看到 YT 這則影片時,我真的嚇到了,因為台灣已進入非核了,而賴以主力的燒媒和天然氣竟燒出這麼重大之問題,這簡直是嚇壞平民百姓了!
(不久前才知一位前女同事竟得肺腺癌走了,令我相當震憾,因為她絕對無烟無酒,我唯一想到最可能原因就是住居緊鄰中火,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推論,請不認同者無需炮打我。)
而為了減碳,綠能似乎成為主流,但靠得住嗎?
先不管發電率和成本問題,一場颱風竟吹出所謂的太陽能板後續回收問題,而風葉片之回收更是不遑多讓,因此所謂的綠能背後其實有著更多之回收成本和環境污染未考量進去的。
難怪川普批評風電和太陽能是「世紀騙局」, 第一次覺得川普終於講對了一件事,還真的不能太小看他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風能和太陽能並非隨手可得(包括水力),而是完完全全靠天吃飯,這種不穩定因素,誰也不敢拿來當睹注的!
我想問問諸君,若是有一種機器叫做【呼風喚水招陽光】,有人信嗎?
同時也一定想問這種機器是要安裝在有風有水有陽光之地方嗎?
如果答案是安裝在室內即可,而且所產生之噪音就如同一台開了第一速之電風扇足堪比擬,那大家接不接受?
而且最重要的是若到了使用年限,整台機組幾乎可以完全回收,有人相信嗎?
目前唯一缺點,就是前期機器投入資金和所發電量相比,回收期將會較長,但在諸多優點下,我想問問聰明會打算盤的人會支持嗎?
https://www.facebook.com/bv5dm/videos/750362161155275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5/9031759
看事情要客觀要中立,要著眼大節、要本著良知和善良、看清因果,才夠資格站出來說話服人。
以我之前曾任職管理單位行政人员為例,有天已近吃午餐時間,才接獲上級來电,当天下午因受颱風影響要停班停課。
於是與另一同事連忙打电話及傳真給轄下五十多個支局,由於事出突然,也應是能力不足,耗費了很多時間,除了誤餐外,更延遲下班,猶深怕有遺珠之憾,而有失職責。
由小觀大, 一個如此重大並可能釀災之淹塞湖, 早就該強力透过各种管道宣導並演練,讓所有民眾 (就算非災区全民 也能当做教材學習 ) ,有所認知及防範 ,並願配合隨時可以疏散,而不是驟然說撤就撒,試問誰是三頭六臂之超人,一下子可以承受如此巨大之工作負荷?請批判者摸摸良心,如果立場互換,自己能做得更好嗎?一味的倒果為因,就能混淆視聽嗎?
很遗憾台灣现在存在永遠相信自己認知之圈圈中,永遠指責有異議者不能明識是非,焉知是自己不能宏觀理性的以客觀公正為出発点來看待真相!
所以我也才再三的說【台湾不宜居】,因為若走不出颜色之对立和分化,還敢奢望團結和進步?
同學乃博士出身,又是對能源問題相當有研究之專家,昨日他發表了一篇 「能源與糧食自給自足的韌性島嶼」文章,並在群組貼文後有加註提到我,使我有點迷惘,於是我回覆如下:
哈!我有點訝異?我能給同學發想?若有實在太意外了!
博士本身有真才實學,乃以大方向之發展來思考規劃全局,並懂得利用 AI 輔助,得到淋漓盡致之結果,實在太棒了!
至於我個人僅以自己想到之單方面能源問題做為開發之課題,但因個人技術能力、財力資源不足,以致有些枝節之技術問題,在網路上真的問不到先進者相關之知識,也曾不斷的問過 AI,結果不知是我問的不夠技巧,或是問題不夠成熟,所以常有不得要領之嘆!
尤其以下這題最不知如何因應:
一顆 500w 250轉之發電機,若實際轉速只在 100轉時,可發多少電?
結果一答: 500*(100/250)
二答:500*(100/250之二次方)
三答:500*(100/250之三次方)
天啊!我看了真的無所適從,最後只能參考有一廠商公佈之數據,冒險買來發電機來個實機測試了,也只能感嘆,連 AI 都給不出同樣答案,平凡如我又如何做出正確判斷呢?
結果此題經實測答案,是二,才最接近某家廠商公佈之轉速發電數據,其實大部份之商家跟本不會給消費者提供這個資訊,代之以風速為標註,但個人認為風速真的是難以捉摸之數據,提供轉速下之發電量與實務才不會有太大落差,個人認為相關單位(尤其川普或是要叫特郎普)要強制廠商要建立發佈這個標準,以讓消費者有所參考選購!
而另一題,是一個發電機空轉時有 100 RPM ,當掛上負載後,若僅剩 30轉速,試問當把空載加速到 200 RPM 後,掛上負載,將得到多轉速?
結果一家保持謹慎之態度,東談西比就是不做正面回覆。
一家答 200-(100-30)得 130
另一家答 200*(30/100) 得 60
此題因個人手邊尚缺一個零件需要訂購,所以實務無從測出,近來再因有些私事耽擱,致整個開發過程嚴重停頓,只好等待再等待!
第三題是當掛上六公斤之重量後,可使一個轉盤轉動 100 RPM ,試問掛上 12公斤後,轉盤轉速將達到多少?
同樣有一家不做正面回覆,但另外二家,終於都答出為 200。
(換言之,若系統負荷能掛上 18公斤或更大重量,則發電量超乎使用電量將輕而易舉了,但就怕土法鍊鋼之結構支撐不了,但因這僅是開發測試版,只要理論成功,即可開模製造甚或放大N倍上市了。)
也即三個問題中,唯一之一次有二家答案一致,所以有時我真的相信這麼一句話:
盡信書不如無書。
敬希各位親朋好友、同學們以常識判斷,提出討論和看法以供我參考改進優化,無任感激!
後註:
我尋覓中之發電機必須是無鐵芯軸轉式,因才可以有最少之扭矩發出最大之電量,但問過多家廠商才知此種發電機都只能垂直式安裝,就算可水平安裝,也必需是外盤式旋轉,而軸轉式終於找到一家但只能單軸(起初以為單軸很難平衡水平置放,但最後才發現技術上不成問題),想要雙軸式,目前只找到唯一的這一台,但真的一波三折,訂購時請廠方告知規格,依圖請CNC廠家車製相關零件後,等到來貨才發現規格竟然不同,只好重新花錢和訂製,所以本預定今年中秋節前,我的 2.0 版可以完成,就為了此和另一私人原因延遲了,實在心有未甘!
但只要再假以時日,克服連 AI 都無法提供一致之答案,將可藉由自己摸索以實際成果來揭曉!
哈!到時若我向AI 提供答案,大家知道會出現什麼後果嗎?
上次有個問題問過 AI ,最後我以實務得來之正確答案告知,想不到 AI 竟然回我:
請不要誤導我。
我真想回:
我這個實務乃是我花了無數心血結晶得出的,竟然被視為 空口白話,是我沒有名氣和光環相襯還是你跟本不想懂我?
https://www.facebook.com/reel/783722724554506
同學分享的一段視頻,我看了心裡只能說:
面對 AI 強力來襲造成的變局,如果我還須養家活口,將如何因應而不被擊倒?
我的思緒不禁回到年青的歲月,當時因家境關係,僅初中畢業的我,進入鐘錶修理的行業,但眼見電子錶如雨後春筍一直盛起,而本是鐘錶店專屬之營運,也多了很多競爭對手販售,我不禁有了未來將何去何從之恐慌!
於是一直思考轉行,並開始動心起念想要進入公家服務,但由於學歷太低再加上離開學校太久,真的是談何容易啊!
但有時候人真的要先訂有目標,才有奮鬥前進之衝勁,於是我也因緣際會的進入郵局從事外勤之工作,除了要櫛風沐雨外,我也有了未雨綢繆之打算,因此盡管白天工作已夠辛苦,但下班回家後,我仍堅持抱著書本進修,因為我知道唯有努力的往上爬,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而會有這種規劃,乃因進局前就曾看過一篇報導,分析郵局的外勤業務終將被新興的通訊業務取代,這篇文章恰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我以外勤送信為一個壂脚石,時時刻刻不敢鬆懈朝目標前進。
同時眼見電腦科技興起,於是我也積極的涉獵相關應用技能,並因對寫作程式相當有興趣,因而樂此不疲。
此期間甚至有親友當面嘲笑我不務正業,反應過度自找麻煩,但我聞之總是不以為意,因為吾心總認為多學一點技能在手,總有機會派上用場的。
經過十一年努力,我終於考上想要的職位,並因比別人多一點使用電腦本事,所以當時的大主管親自來電要拉拔我進入行政部門任職,我仍照往例拒絕,於是他有點生氣的對我說:
這個職位別人是來求我猶不可得,你竟然還不識抬舉。
我之所以打這些,乃是以一個過來人之經歷,奉勸年青人,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態度,凡事要有深遠的看法和作法,千萬不要得過且過,不要等到事到臨頭不知如何因應了!
坦白說,以前的時代,真的是只要努力必有收獲,但如今強大的 AI 時代來臨,試想以藐小的自我,如何面對這種龐大的巨變呢?
所以選擇避開和 AI 會正面衝擊到的行業似乎是唯一可行之路了,但難道就別無生機了嗎?
依個人從事開發工作後,多次面對困惑問題時,經詢問三套 AI 後,我也發現AI 再強大,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融合前人之經驗搜集相關資料庫後之答案罷了!
君若不信可翻閱我之前寫過之文章,我發現三套 AI 之間,也有相互矛盾並離譜之地方,個人認為這就是它的弱點, 也即是唯有趁它們在有些問題尚未明朗化以致答案分歧之際,才是我們可以突破並成功之處。
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有了無所不能之 AI ,人類將一無是處,相反的我們要走出讓 AI 也瞠目結舌之路來,讓 AI 從今後,也要認定我們的成果,並引用成為唯一和正確之答案。
看似胡扯瞎扯之瘋人瘋言,但相信時間可以證明我的話絕對是正確的,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https://www.facebook.com/reel/25007845035549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