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檢討,是參透事理的其中因素。
先深思內容的始末,不忽略細節,再檢討內容含意,明辨是非曲直,參透事理後才能理解全貌。
吾曾深思:以往我所吸收的事理是誰置放於俺腦中?
原來是自己,若自己拒絕被置放,他人又有何能耐將其置放於己之腦海。
檢討時,若事理有矛盾現象、片面之詞、能讓人見縫插針,必是虛或不實,我會重整或棄之。
反之,能在腦海存留的事理我一定會讓其茁壯。茁壯後已不再是原樣而是含有自我實現的另一番樣貌,這是我對於事理茁壯後的理解︰自我實現的事理保有理性,就能穩固且能廣泛運用之。
人際中難免會碰到將誤解當理解之現象,不論是誤解者的理解力不足或者是表述者表達能力不佳,皆有改善之必要。
那如何改善誤解的現象呢?俺認為以下三種方法,有助於增加理解力與表達能力。
一、勤練文字接龍用來擴展正確的思考空間。譬如︰
子孫↓孫兒(不使用同音字連接,如︰而且。)↓兒女↓女孩↓孩童↓童軍……。
不使用同音字連接是要養成用字精確的習慣,日後能讓自己的表達更精準,減少讓人誤解的機會。
若詞窮,連接不上就查辭典,借此吸收具有共識意義的詞條及其釋義,也能擴展正確的思考空間。

二、話唬爛(用故事吹牛),可培養無垠的思考能力。例︰
吳︰我這一根露出時,會讓美女讚嘆。
施︰那有什麼,我這一根現身時,旁人經過都會被絆倒。
胡︰太軟了才會絆倒旁人,我這一根又硬又直,豎起來時,天花板都會被頂破。
藍︰才頂破天花板而已,我這一根豎起來就會被飛機撞到。
王︰飛機和我這一根比起來就像一粒沙,我這一根膨脹後,太空人在月亮看地球時會以為看到太空棒棒糖。
梅︰太空棒棒糖?我這一根膨脹時,頓時地球的白天不見了!因為太陽被我這根撞到異次元了。
崔︰好險有我在!我這根可伸縮自如還能倒勾,能將你撞出去的太陽給勾回來。
牛︰你勾回來,我一張口就全吞下肚……(範例就此打住,不然下面會沒完沒了。)
用這一根吹牛的神經話唬爛(用故事吹牛),可以把死的說活,將黑的說白,讓思考脫離現實,思考能力才能獲得解脫,解脫後思考方向是無垠的,吾謂之︰無垠的思考。
(吳施胡藍王梅崔牛,音略同於:我是唬爛王沒吹牛。)

三、看文章找語病,能幫助加強檢討能力。
有了遼闊且正確的思考空間和無垠的思考能力,看文章時,其中若有語病,會自然浮現眼前。

不然就得努力找出有矛盾的詞句、片面之詞、模糊不清之論述、錯字等等負面現象,當然是要先從自己寫的文章開始。

找語病可以洞悉錯誤,並引以為戒,也可以減少將誤解當理解之現象。
理解與誤解
文章關鍵字
有時候講話要深思熟慮一下
hao258yu wrote:
〈理解與誤解〉2017...(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