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牡,指得是「雄」性。牝,指得是「雌」性。所謂的「牝牡相交」,指得就是交配。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語義:大國應該像河流的下游一樣,寬宏、包容與大度,做為天下最為柔順的母親,為天下所能共同歸附的領袖。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語義:母親常常是柔順、安靜的,而勝過於父親的剛烈,因為柔順、安靜所以可以包容天下人。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語義:所以大國對小國謙讓,則小國就會信任大國。小國對大國謙讓,則小國就會被大國信任。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語義:所以說,靠謙讓的可以取得信任,靠謙讓的可以被人信任。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語義:大國不過就是希望能夠養聚眾人,小國不過就是希望能夠歸附能信任的大國。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語義:這樣子大國跟小國的願望都可以實現,而大國應該處於下位,要能夠包容、寬宏、大度。
老子反對戰爭!這個必須要特別強調,只要能夠讓全天下人得到安養、健康、快樂,自然而然的死亡,這就是老子學說,最大的心願。
春秋戰國時代,是分裂的情況,每一個被分封的貴族家庭,就會成為一個國家。所以有數百、上千個國家。老子這一章想強調的,就是兵力強的、人口多的、土地面積廣大的,你們要有「謙讓、包容、寬厚」的雅量,善待自己的子民,這樣周圍旁邊的諸侯小國,自然就會歸附,大家相安無事。
處「下」,這個下字,指得是河流的下游。依照現代二十一世紀,所謂的「下流」,指得是卑鄙、無恥、混蛋。那這邊所謂的「下」,指得是「謙讓、寬容、包容」,原本河流就是往下流的,所有的污穢、垃圾、污染的東西,都會流到最底下。那這邊就是希望「大國」,面對天下人的毀謗、漫罵,能夠寬容。這邊的「下」字,請千萬不要拿現代社會的意思去套用。要當「謙卑」來解釋。
原文︰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詮釋︰
〈第六十一章 謙讓〉2018/02/24 游 浩
富庶而強大的國家要有謙讓的趨向,天下的交際往來,就像天下的雌性動物。雌性動物平常能夠平和超越雄性,憑藉平和作為謙讓。因此富庶而強大的國家能夠謙讓小國寡民,而得到小國寡民;小國寡民因為謙讓富庶而強大的國家,而得到富庶而強大的國家之幫助。所以也許謙讓能夠得到,也許謙讓因而得到。富庶而強大的國家只想要併吞牲畜和人口,小國寡民僅僅期望加入美好的事和具有才能的人。富庶而強大的國家和小國寡民為了各如所願的期望,重要的人應當實施謙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