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介紹印度種姓制度

印度聞名於世的,非「種姓制度」莫屬。能夠流傳數千年而屹立不搖。有幾個特點。

最高等級,「婆羅門」,擁有祭祀與解釋經典的特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統治者貴族,也就相當於中國的世家大族。類似於「連戰家族」,當初連勝文的團隊不就說:「釋迦牟尼生於貴族,卻能普渡眾生;連勝文雖是貴族,也有救世的心腸。」類似的言論。「什麼叫做腦子蠢,亂說話。大概就是指這種人吧!」難怪選不上台北市市長。

第三等級,「吠舍」,一般平民。

第四等級,「首陀羅」,最古早時被征服的原住民的後代。只能從事低賤的工作。譬如:掃廁所、屠宰、農奴等。

最後一種是「賤民」。如果不同等級的人通婚,生下的後代,譬如:吠舍與首陀羅結婚,生下的孩子,就會成為賤民。相當於等於「奴隸」。被稱為「不可接觸的人」。

印度的「種性制度」有幾個特色。

第一:等級與職業世襲。一生下來是「婆羅門」,終生就是「婆羅門」。一生下來是「剎帝利」,終生榮華富貴。一生下來是「首陀羅」,終生替人掃廁所。

第二:同等級之間,才能「通婚」。想要自由戀愛,沒有問題!生下來的孩子,就會變成「賤民」,是你,「你願意嗎?」

第三:「首陀羅」以下,沒有參加祭祀的權利。首陀羅與賤民,走在街上需要敲鑼打鼓的讓大家知道,「我是賤民!」,這樣高種姓的人知道後,就會迴避。「賤民」如果敢去扶「剎帝利」的老人家過馬路,後果就是,左手扶的,砍左手;右手扶的,砍右手。

祭祀,對於印度來說,是非常尊貴的事情。其實世界各地也是一樣。「宗教活動」,是非常神聖的。

第四:社會根深蒂固的認同。在印度的「種姓制度」是獲得「全部印度人認同的」,社會的歧視很深且牢固。

雖然,自從英國人統治後,經過幾次革命,現在的「印度憲法」說:「人人平等」。但是,「種姓制度」在印度已經傳承「數千年」。即使是「釋迦牟尼」當初也是反對階級制度,希望能夠「眾生平等」,也是沒有辦法改變。最後佛教在伊斯蘭人入侵之後,在印度也絕滅了。
文章關鍵字
Tony1981 wrote:
原文:介紹印度種姓制...(恕刪)


英國統治時英國是加重的種姓制度的分類吧
Tony1981 wrote:
釋迦牟尼生於貴族,卻能普渡眾生;連勝文雖是貴族,也有救世的心腸。」類似的言論。「什麼叫做腦子蠢,亂說話。大概就是指這種人吧!」難怪選不上台北市市長。
...(恕刪)



我對連家沒甚麼好感
但是我遍尋網路卻找不到以上紅字的說法
請樓主明示?

stockholm wrote:

我對連家沒甚麼好感
但是我遍尋網路卻找不到以上紅字的說法
請樓主明示?



連勝文自比釋迦牟尼

Tony1981 wrote:
連勝文自比釋迦牟尼...(恕刪)


全文如下:
釋迦牟尼從王子的權貴 走向渡化眾生
耶穌基督從木匠的平凡 開啟信望愛的大道
人的價值不在於出身 而在於 責任與態度

既然在閱讀與創作版,當對斷章取義更加戒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