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敝人學生時期也在部落格上寫過些故事
不過有時回想起來....難免會覺得"我這樣設定真的好嗎?"
從第一行字開始, 我這10幾年來筆下確定殺過的角色有7個,6個好人,一個反派,4男3女,其中三對是夫妻且都是所屬故事之主角的父母,兩個在第二版的故事中吐了便當。反派死兩次(原作一次,10周年紀念作一次)。
除了反派那個(我送他去淨化後投胎了)之外,
其餘三對我現在想想都很會懷疑我的作法是否正確,
第一對(吐便當的)是為了戲劇張力,
第二對是因為要精簡人物數量(懶得再去創造跟設定這兩個角色),
第三對更是完全為了推動主線(這一對還是死在正在上小學的女兒面前,算是對所屬作品的主角造成最大心理創傷的一對....另外兩對一對是在主角嬰兒時期死的,沒有太多記憶,一對去世時小孩一個出社會,一個上國中,一個還沒"出生"...這個解釋起來會暴雷))
所以我想問問其他有在寫作的大大
你們會不會也有種下不了手跟後悔的感覺呢?
l6632154j wrote:
如題,敝人學生時期也
難免會覺得"我這樣設定真的好嗎?...(恕刪)
這是「視角」問題。
我是看了日劇「半邊藍天」後才有這個領悟。
劇中漫畫家為了畫火災,租了個房子然後放火來瞭解真正感受(受害者視角)。
我個人大受震驚,難怪敝人年輕時寫不出什麼好小說。。。

OK,回到兄台的話題。
你是那個被殺死人的「誰」的角度來看?
- 他自己?(說不定他不想活)
- 他敵人(最好死掉)
- 還是命運?(沒有什麼情緒,或是只是機率問題)
敝人當年還寫小說時, 通常只有兩種角度
1, 當然就是作者。
為了自己方便(好寫)來決定誰死誰活。
或是人物像自己的小孩或寵物或自己朋友, 有喜好的成份在裡頭。
2,以「作者來衡量讀者」的角度(希望不會太繞舌)
意即, 我以作者來猜讀者的反應來決定誰生誰死。
我現在覺得這兩視角都不好。
兄台要不要先換個視角?也許有其它的看法。
Prophet Dragon wrote:
這是「視角」問題。我...(恕刪)
我用的應該是作者+命運+朋友三重角度
(除了反派那個之外....他的話我是用敵人的角度)
我本身是個很入戲的人,然後又好巧不巧學一些日系漫畫的作者,會在故事裡塞個自身的化身當梗
(例如玩偶遊戲裡的小花老師,或是蠟筆小新裡的儀井臼人.....很明顯玩的就是各自的原作者,小花美穗老師跟臼井儀人老師兩位的梗)
又很不巧的是我筆下的那個作者化身又剛好是個時常在主角群周圍出沒的主要配角,而且隨著故事進展(做為推動部分主線的媒介),還漸漸演變成是整個故事世界觀裡,能力最為強大萬能(雖然平時完全看不吃來,藏的很深)的角色
(這點完全是意料外的,該角色原始設定就只是個"單純認識很多奇人義士的.....普通人"。當然我在注意到這個角色跟劇情多少有點失控的狀況之後,就把這條故事線整個結束掉了(算是給那個故事宇宙一個結局)。不過也基本上沒有多少空閒跟靈感可以重頭再捏一個全新的故事時空背景出來,所以目前算是處於作家的瓶頸+半放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