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民國開創時期的政黨考證型態報導,諸位先進發現錯誤之處,請多多賜教。

https://daydaynews.cc/zh-tw/history/649974.html

52周毛選學習計劃第1周為什麼篇:革命、國共合作、毛先生的認識

2020年07月04日

摘要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首次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於1925年12月1日發表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譚廷闓)司令部編印的《革命》第四期,而不是發表在共產黨的內部刊物上。 為什麼? 這要從故事的最開始講起,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起:1、革命;2、國共合作;3、毛先生對以上兩個方面的認識。 1、革命 20世紀上...

發現一個民國開創時期的政黨考證型態報導,諸位先進發現錯誤之處,請多多賜教。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首次發表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於1925年12月1日發表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譚廷闓)司令部編印的《革命》第四期,而不是發表在共產黨的內部刊物上。

為什麼?

這要從故事的最開始講起,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起:1、革命;2、國共合作;3、毛先生對以上兩個方面的認識。

1、革命

20世紀上半頁中國社會的主題是革命。自1840年鴉片戰爭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雖相繼有洋務運動(器物層面)、辛亥革命(制度層面)、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文化思想層面)等各方面的救國救民運動,但一切上面的改革或革命後,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沒有根本的變化,到1920年代中國社會仍是帝國主義操控下的軍閥政府統治,反封建反帝的任務尚未完成。

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國內的反封建(後逐步拓展到反帝)革命主要地是由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去實現的,當時說革命黨人就是指國民黨人,1925年孫中山於北京病逝,遺囑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國共產黨人則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革命道路。

而革命到了1925年12月,就是國共合作(其時已經進行了兩年)。

2、國共合作

國共合作是蘇俄直接促成的,甚至是強加於剛剛成立不到兩年的中國共產黨。

我們先看直接促成和代表國共合作開始的發表於1923年1月26日的《孫文越飛合作宣言》的第一條: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黨主義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可使此項共產主義或蘇維埃制度實施成功之情形存在之故。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且以為中國最重要最迫切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向孫博士保證,中國當得到俄國國民最摯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

越飛就是蘇俄的代表。

注意細讀這第一條,合作雖然開啟,但是是蘇俄和國民黨雙方進行了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交換的結果。

蘇俄承諾國民黨「共產主義不能引用於中國」,以換取在中國東北中東路和外蒙古的利益(宣言的第三、四條),還有就是扶植在中國的勢力去反對帝國主義以減輕自身的國際壓力(成立不久的蘇俄蘇維埃政權一直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

國民黨則通過退步換取了蘇俄的軍事援助、經濟援助,包括改組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等支持,還獲得了蘇俄認可的其對於中國革命的領導地位(狙擊中國共產黨與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落地)。

此宣言沒有徵求初生的中國共產黨的意見。為什麼?

推動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馬林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這樣說,中國共產黨人是一些「不懂馬克思主義,缺乏社會主義實踐」、「傾向社會主義的學生」,他們「從來不曾同工人階級有過密切的聯繫」。

(事實的確如此,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基本都是知識分子,而在他們把工人運動列為自己的工作任務之前,在國民黨和一些第三方工人運動領袖的領導下,工人運動已經開展了很多年,而且取得了不少的經濟權利的勝利,後兩者在工人中間有著更廣泛的影響力。)

(但那又如何,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和明確自己的使命,便以犧牲精神做出了卓絕有效的工作。(這些是後來為實踐證明了的東西,只是在那個時候,各方都沒有這個預計和期待,包括中國共產黨自己。))

那個時候的中國共產黨,只有(也不完全是被動的)接受國共合作的建議,而且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不是類似於後來的統一戰線的各方獨立的聯合的方式)。

從數據上就能看出來這種必要性,在1921年中共成立時,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到1922年二大時,全國只有195名黨員,即便到了正式接受國共合作路線的1923年三大,全國也只有430黨員。

外部的革命形勢風起雲湧,而依照這種發展速度,又受困於只能以秘密的方式發展和開展工作,「獨立自主」,就很有可能被革命形勢落在後面,被歷史所拋棄。

黨的辦公經費的99%都是蘇聯和共產國際贊助的,如果脫離了共產國際,黨的活動就會停滯下來(或許會找到其他方式去籌集資金但耗費精力耗費時間又只能犧牲發展速度,而速度就是生命),更不消說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二大上加入共產國際而必須遵守其決議。

所以,無論是否被迫,無論是不是有喪失獨立性的風險,接受國共合作包括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都成為了當時最不差的選擇。

而於私下而言,在合作的革命發展中壯大自己(以國民黨的名義開展工作,發展共產黨自己的黨員;要知道,到1927年的中共五大時,共產黨的數量已經增加到57967名),再去改變國民黨,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也未嘗不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

斯大林就說,「要充分利用他們,就像擠檸檬汁那樣,擠干以後再扔掉」,這裡的他們就是國民黨。

國民黨當然也留了一手。為了獲得援助,國民黨願意和蘇俄、共產黨合作,但「醜話」已經說在了前頭(宣言第一條),如果共產黨以後觸犯了這個底線,就別怪國民黨不客氣。不僅說了「醜話」,國民黨還設置了懲戒制度。

1924年國民黨一大通過了黨章,其中專門設了第十一章《紀律》。胡漢民專門做了說明:「嗣後黨中遇有黨員破壞紀律,或違背主義,當加以最厲害之制裁。」何為「違背主義」?當然是指違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不是共產黨的「共產主義」。

執行這一紀律的是中央監察委員會,國民黨一大選出中央監察委員5人:鄧澤如、吳稚暉、李石曾、張繼、謝持;候補中央監察委員5人:蔡元培、許崇智、劉振寰、樊鍾秀、楊庶堪。無一名共產黨人。孫中山容許共產黨人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部長,卻不允許他們成為國民黨的監察委員。

1924年10月9日,在一封寫給蔣介石關於組織革命委員會的信中,孫中山說:「現在局面若至維持不住,一旦至於崩潰,黨出快刀斬亂麻,成敗有所不計」,「若共產黨而有紛亂我黨之陰謀,則只有斷然絕其提攜,而一掃之於國民黨以外而已」。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https://daydaynews...(恕刪)

不錯的分享!

之前看過大陸劇集:[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共有50集.

片中有著墨[黃埔軍校].以及後來二黨合作又國共內戰.

該劇提到:[是黨國利益.也是歷史命運].讓人省思.
斯大林和孫文,或說蘇聯和國民黨的合作,其實存在著比你這裡所說更深一層的地緣政治考慮,或者這麼說,這是一筆雙方面都認為划算的一筆買賣,蘇聯在1920年代,亟思於在東方找到一個突破口,以免被歐洲列強,特別是另一個後起的日本包抄了他的後路,這個突破口就是滿蒙地區,然而一直苦於沒有使力之處,帝餓先敗於日俄戰爭,後又陷於一戰泥淖,中途因革命政權退出,之後被歐洲列強聯合封鎖,革命陷入低潮,在歐洲低潮,但在亞洲,由於中國的積弱,三國聯合干涉還遼之後,滿蒙成為各方角逐的勢力,新生的蘇聯見機不可失,也想加入爭奪這一局,但在中國卻找不到與他合作的對象。張作霖與日本合作,吳佩孚,孫傳芳後面有英法德的勢力,看來看去,只剩南邊一個小軍閥蔣介石和孫中山可以考慮,但這個小政權沒錢沒人,還得寄人籬下看人眼色(廣東軍閥陳濟棠的託庇),實在不太靠譜。此外,孫中山這個政權本身對蘇聯也不信任(孫本人對蘇聯的野心並非完全無感,此可參考張學良訪談,張言病榻前孫曾親口對他說,你們東北人要小心兩種帝國主義的侵略:白帝和紅帝,亦即日本與蘇聯),兩者不僅毫無淵源,連打關係的基礎都很薄弱。

但孫文的廣州政府卻有一個統一中國的使命感,無奈樣樣都缺,英美日德等國基本對廣州政府看不上眼,也都各有其代理人,而此時越飛(Joffery?)的到來,給了孫文一線光亮,蘇聯願意全方位幫助廣州政府,但前提是要廣州政府承認蘇聯未來的滿蒙特殊利益,另外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要求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這即是後來所謂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這兩件事對之後三十年的中國歷史起了關鍵的作用,甚至可說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的走向。但當初對斯大林,孫文,蔣介石,陳獨秀,甚至毛澤東等當事人而言,誰也沒想到後來這樣的變化。

切勿以為斯大林這樣做完全意在幫助中國共產黨,在他眼中,中共是要為其母黨,亦即蘇聯的利益服務的,中共存在唯一的目的就是作為蘇聯在中國的側翼,由於本身力量弱小,最好是鑽到國民黨裡寄生,榨乾了前者,自己再取而代之(這需要一個長時期),但絕不可自成一格,他必須始終服從蘇聯的指示。在清共之後的第一次大革命時期(1927),陳獨秀看出了蘇聯的真正目的是利用中共,但也無法阻止。蘇聯不願統一之後國民黨傾向於英美,以及過河拆橋的趨勢(清共),要求中共進行暴動牽制國民黨,蘇聯這麼做根本不是基於中國革命利益的考慮,以當時環境而論,共產黨無錢無槍無軍隊,山頭各自林立缺乏整合,此時發動革命,面對兵強馬壯剛完成統一使命的國民黨,簡直以卵擊石,但斯大林為了蘇聯利益,還是要弱小的中共發動暴動,結果就是導致大失敗,差點傾覆,陳獨秀則因反對蘇聯的意見而遭到中共的罷黜。毛澤東當時還是”蘇粉“,寫了本“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個勁地鼓吹“形勢大好”。
在斯大林心中,革命成功最好,但不成功也沒關係,至少有股力量牽制中國政府,後者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不理蘇聯的立場。斯大林也並未把中共的奪權列入時程表,畢竟中共過於弱小,一時之間撐不起場面,面對滿蒙這一局,蘇聯也還需要統一使命達成之後的國民黨牽制日本,這個局面一直延續到中日戰爭期間,中共存在的價值就相當於攪局的角色(和美國利用台灣的目的一樣),當國民黨太過靠向英美的時候,扮演煞車的作用,讓國民黨有所顧忌,但不能取代國民黨的作用。也就是說,在斯大林眼中,不管國民黨或中共,都是他利用的卒子,只是後者更好用。

一個證據就是西安事變,能殺蔣介石而不殺,背後就是斯大林的意志,蘇聯需要一個在東方戰線上拖住日本的幫手,當時的中國,除了蔣介石,沒有其他人扛得起,毛等人在蘇眼中尚不成氣候,一切以母黨利益為優先!甚至到了國共內戰國民黨遼瀋平津戰役潰不成軍退到長江以南之後,斯大林還要求毛與蔣談“隔江而治”,因為一來他認為中共的軍事能量差不多到了攻擊停止點,二來擔心中共再贏下去,英美就要出手,這樣一來蘇聯就被迫要加入這場亂局。”隔江而治“,兩邊都必須有求於他,而不至於一邊獨走,到時候尾大不掉,難以控制。之所以沒成局並不是因為中共自作主張,而是國民黨軍隊崩盤的速度與徹底程度超過所有人的預料,連英美想干預都來不及。即便到了中共執政也是如此,所謂留蘇派與本土派的鬥爭(從執政前的王明,到執政後的高崗,劉少奇等與蘇有淵源或留蘇背景幹部與毛的鬥爭),當年在井岡山毛就吃過大虧,只是隱忍下來,因為形勢比人強,處處要靠蘇聯,直到毛大權在握,在反右和文革中將之一一鬥垮鬥臭。到了赫魯曉夫時期,老毛便和蘇聯再見,從此自己搞自己的。

你發現沒有,蘇聯對國民黨和中共的方法,不正是此刻美國對待中國和台灣的方法!
蘇聯一面扶持中共,一面時而攏絡或時而打擊國民黨,正如美國扶持台灣,時而攏絡時而打擊中共是同一個道理----分而制之,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從地緣政治上來說,蘇聯不會真為中共好,一切只是利用和視之為僕從,然前提是中共必須存在,一個再弱再差的中共也比沒中共好,正如台灣只是美國的工具,既牽制中國,又給美國看大門,要牽制時就捧台灣,有求於中國時就打壓台灣,但前提是台灣這個角色必須存在,不管他是好是壞。

國民黨和蘇聯,各有各的算盤,也不能說誰對不對得起誰,沒有後者的支援,北伐固然是做夢,抗戰初期更是不用打了,而前者也以”容共“被鑽了空子,以滋養中共來回報蘇聯。蘇聯呢?日本確實是被拖住了,戰爭贏了,但第一島鏈的封鎖也降臨了。中共長大了,但養大的中共後來卻背叛了他,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看從哪個角度去算這筆帳。
現在美國用同樣的一套來對待土耳其與庫德族,俄羅斯用這套對待烏克蘭和頓內次克,敘莉亞對待黎巴嫩政府與真主黨,完全如出一徹。歷史總是高度相似,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能從中得出什麼啟示呢?
另外多說一句,要了解國共歷史,千萬別看大陸劇,那全是編出來的東西,是用來洗腦滴。
forestkung wrote:

你發現沒有,蘇聯對國民黨和中共的方法,不正是此刻美國對待中國和台灣的方法!

另外多說一句,要了解國共歷史,千萬別看大陸劇,那全是編出來的東西,是用來洗腦滴。


+1.

了解.謝謝分享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