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功能不斷擴增,圖書館館員的訓練也不能只限於整理圖書。以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例,館員除了整理圖書,還必須具備策展、烹飪、自造、幼教等十八般武藝。台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玉貞坦言,圖書館員不可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因此圖書館是靠邀請跨領域人才和200多名志工合作完成任務。她舉例,藝廊的策展是由台南市文化局員工協助,烹飪教室則是由烹飪老師和志工協助。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台灣的圖書資訊學系所必須兼顧基礎專業知能的灌輸,不像國外的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吸收各種專科背景的人才,針對學生將來的生涯規劃規劃專業課程。目前台灣圖館系所的因應做是設立跨域學程,如台師大、輔大、台科大、政大都有相關課程,台科大甚至還有圖書館建築趨勢與設計實務。國圖這兩年也請專家編制服務指引,讓公共圖書館員了解要增加自己的何種能力,以及如何提供服務。
然而,因為薪資等結構性問題,有圖書資訊專業背景的學生很少進入公共圖書館。洪玉貞表示,公共圖書館館員的職等薪資不高,館長的薪水甚至不如大學圖書館的組長,但工作量是好幾倍,導致圖館學生若要學以致用,多半選擇進入大學圖書館。此外,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廣及各階層,美國加州曾制定法律,要求公共圖書館必須聘僱有社福背景的館員,以協助街友使用館內服務。但台灣公共圖書館往往人手不足,洪玉貞透露,曾有年輕人上午報到,下午就被複雜的工作嚇跑辭職。
陳昭珍觀察,台灣公共圖書館開出的職缺很少,往往一年有500多個考生競爭四、五個圖館公職名額,還不是年年都有。再加上地方特殊的政治結構,能進入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往往並非本科生。但她認為,公共圖書館功能再五花八門,圖書館的本質核心還是圖書,需要有圖書專業背景的館員去維持圖書館「以書為本」的核心精神。

空有外殼,沒有靈魂的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