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羽 滄浪詩話『 入神 』:賦比興,於一詩一句之中,可曰極致。

我見嚴羽如知己,滄浪見我應如是

嚴羽,為詩歌理論家,著《滄浪詩話》一書


昨偶見嚴羽之詩話,心中又驚又喜,天下竟有如此巧合

私以為,逆向工程唐詩十多年,詩道已從初窺門徑到終明詩趣

但卻心通其道,口不能言,無人可說,而至讀到 滄浪詩話⋯⋯

可說是心心相印,

通篇文章,寫詩從 妙悟、入神、興趣,與自悟詩道可謂心有靈犀

到批評 蘇東坡 黃山谷之詩,也彷彿若合符節

私以為 東坡之詞,已臻天下三絕之中,無人在其上

但 東坡之詩,無唐詩之風情意韻,

沒曾想 滄浪先生也如是說,蘇東坡之詩不到唐詩三百等級。

而 黃山谷之詩,味如糙米,難以下嚥,吃健康的

文章舉例 孟浩然之詩悟與才學之不足⋯⋯

竟也相同的,曾經與內子提起。


嚴公云 學詩先從《楚辭》而起,須從上而下

楚辭為漢賦、駢賦之先河、辭賦之祖

在下閒暇練詩,亦從抄背 漢賦、駢賦而起,殊途同歸啊。

宋玉名句: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在下臨摹:雲移於白岫之岑,霞飛於長虹之危。

連批詩之語也用同一句 。

前和詩友意見折衝說:拾人牙慧;嚴公曰:拾人涕唾。


滄浪詩評: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不但是心領神會,在下之詩也用同一句


虛擬實境

鏡湛瑩華化萬千,瑤臺坐望天外仙;

舟波何必水中月,回首銀河落眼前。


嚴羽,可謂相隔近千年之知己

士為知己而死,那詩呢? 詩同心期而詠 吧!


若因緣際會,也願各詩友

棋魂 huskinsco2 Enki 路跑哥 buzzbee

水云 外星貓 九貓 e36胡迪 等等,閒暇時谷哥參閱


文章關鍵字
道法自然心 wrote:
嚴羽,為詩歌理論家,(恕刪)


自言得到嚴羽前輩的分靈體

其未盡細說之處,在下為其略展完全

滄浪詩話。 窮理 入神 興趣


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

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嚴羽以上這段極具名氣,歷代詩學研究者引用過無數回

但谷哥多家後世之研究,大多數只能 反覆論証,旁敲側擊的猜想

別材 、別趣、 窮理不涉理。到底是何意?皆無明確解答

自覺與 嚴羽互為鏡象,看到此文已知其意,再觀嚴之生平,幾可肯定


學詩之期,發覺從曹操父子,建安七子,庾開府,鮑參軍到李白杜甫

這 5,6百年間,文人的詩采、作品,多與儒家思想四書五經,毫不相干

嚴羽早已知,而談學詩從 楚辭學起,但嚴又是儒理學大家 朱熹的徒孫

只能把多讀 楚辭古詩十九首及人生哲理,少看四書五經其儒理的看法

用混同不清的語言,是又不是之間 模糊帶過,

詩之別材 、別趣,即如人文、藝術、宇宙無窮、天人感應等等之理

知此一層。 " 非關書、非關理、多讀書,多窮理 " 即豁然開朗。


入神:能合 賦比興三者融一體,於一詩一句之中。

若 兼一語雙關,也能因人 事 情 景之相異,意發不同之感受,

可曰極致。

例 李白之詩句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一聯之內:是抒情,亦言景,能論事。 真乃極致也!


盛唐詩人唯在 興趣:托物起興,而感發天下萬物,旨理詩情意趣。


盛唐詩法:始於托物起興,感發萬物旨理,凝華詩情意趣,

心懷天下四方,昂揚高情壯思,終成氣象雄渾、文才飛逸。

盛唐之詩多見: 略點題面,未嘗敍內,隨即托物而起,情極趣興而意在言外

如千古七律第一 黃鶴樓、李白鳳凰台。五絕第一:鸛鵲樓 〈駢文詩〉

盛唐詩法意:心景雙關賦比興。
中晚唐之後:虛實相生



唐詩寫作概要:人 事 時 地 物,此五點,再加上詩情畫意

七字之中,要含三事;五言之內,需關二物。只宜更多不宜少

重點其中不包含形容詞,形容詞要額外填入。

例 : 紅生南來發幾

例 : 故西辭 黃鶴樓 ,煙揚州

若要用形容詞代替,須有 詩情畫意為佳

例: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至於詩情意趣,個人喜好:發思古之幽情,懷過往之雲煙

嘆今夕是何夕,追明朝之明霞。詩 酒 美人。







紅豆車輪餅 詩: 前二聯用賦比興,後二聯為虛實相生


唐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宋,而宋人於詩無所得。

所謂法者,不過一字一句,對偶雕琢之工,

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



於此評論一詩人,先隱其名

在盛唐時期,眾多詩人紛紛搭上平步青雲入翰林院的列車
他卻一再的屢戰屢敗,名落金榜,以致浪跡天涯,顛沛流離
窮困潦倒,最後終其一生。這在以詩評論文采,進而步入仕途的唐朝,
這並非偶然,而是作品有先天的盲點,即是缺少了詩情畫意、清新飄逸
這從一般平常之人,隨口吟詩的時候,皆少吟其詩句。由此便可得知

觀其詩,少了情韻無窮的詩意,
卻多了,愁苦離悲的正色與論文
也因此,未能入列同時詩人們的,快意情懷、瀟灑自在
只能說時不我予,若是晚出生幾百年,相信必能得償所願


在下評詩,以九品中正為分,列 上中下三品,
賦比興 為最;托物起興 虛實相生為次,

約略品評如下

一品:朝辭白帝、黃河遠上、雲想衣裳、秦時明月、白日依山盡

二品:楓橋夜泊、烏衣巷、銅雀春深鎖二喬、春曉

三品:清明時節雨紛紛、少小離家老大回、橫看成嶺側成峰

四品:欲把西湖比西子。

前朝人評論 東坡詩,不及 初唐四傑 大小李杜 王維 浩然 白居易 柳宗元⋯
詩人作品若不及東坡之詩,皆只能評為四品之後



比興,托物起興

唐詩中常見,清風 明月 白雲 黃河 長江⋯⋯
詩人寫詩,常語帶雙關,托物而起,但卻難解其意
在此做些細部分解

楊柳:唐詩中多見一詞,大多可解為 離情依依,送別之情
宋詩之後,多可解為 男女之分,詩人本身。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但在這兩位詩人好友的詩中,為何對楊柳充滿了「 悔 怨」?
在下解此二詩中的楊柳,皆同指為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新貴高官
如此可以更完整的了解,詩人對寫此詩當下的感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