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說,鬼神都是不存在的東西,根本摸不著,看不到,是鬼話。
我想問問你,誰"看到過"原子?
科學家“看到”原子了嗎?
嚴格講,他們只是藉由間接的證據推論出原子的存在,電子顯微鏡也不是"看到",而是利用電子束造成各種觀測對象電子的散射反射以及其穿隧作用,用電腦模擬出來的原子模樣。應該這樣講,所有人類對於原子的結論都是猜的,只不過是在目前的物理框架下,這些猜測符合實驗的結果,但也只是目前如此,一百年後是否還有更新的發現,框架是否會改變,誰也不知道。
既然沒有誰親眼看到過原子,你為什麼相信有這東西的存在?
你對於原子和鬼神的看法,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從別人那裡得來的,都沒看過,卻深信不疑。
科學家雖然和你一樣沒看過原子,但是他們有一套推論與驗證的體系,能說的出所以然,而你不能,所以當他們說原子存在,是有底氣的,那是他們親身透過理論歸納與綜合,藉由實驗建立起來的知識,亦即羅素說的親知的知識(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而你所知道的只是聽到的知識(knowledge by description),都是透過書本,或者老師,或者誰誰誰告訴你的。
你相信的這種知識(聽到的知識),和中世紀的時候神父告訴信徒說,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上帝是存在的,一樣都是透過別人告訴你而接受得來的。
所以雖然同樣是沒看過,但科學家的知識比你的知識高一個等級,因為在現代社會裡,科學家的觀察與實驗被認為是更接近真實,因此其所得到的”親知知識“比起"聽到的知識"高出一籌,且也被認為是合理正確的(在五百年前的物理學框架下則未必,而且科學家這樣說可能會被認為是異端而被燒死)。
聽過暗物質嗎?他是現代科學家推論出來的,有間接的證據,沒"看到"任何直接的事實,也許人類永遠也看不到。他不與正常物質的世界發生互動作用,與這些所謂的原子電子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像鬼魂,可以直接穿過你而你也毫無所覺。
聽起來不正像是鬼魂嗎?
你要說這是迷信嗎?
科學家現在正在想盡辦法要找證據證明他的存在,不跟你開玩笑。
乩童真的是胡說八道嗎?
如果你相信原子存在,相信這個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麼我跟你說,乩童說的未必是假的喲,你可不要太有自信喔。
人類有兩種經驗,一種是外在的感官經驗,一種是內在的神秘經驗,前者可說可觀察可驗證,後者則否,但是你不能否認這個神秘經驗的存在(雖然感官經驗也不能肯定它存在,但前者本來就不見得可靠啊),至於這個神秘經驗所指向的是否真有其物,那就另說了,即便科學也無法回答。
神秘經驗構成的世界裡,邏輯和科學不起作用,套句維根斯坦講的:可以說的,要說清楚,不能說的,就閉嘴不要說。可以說的是科學,不能說的是什麼?哈哈,就是不能說---言亡慮絕的境界---也就是神秘的世界。
維根斯坦又說,對於不能說的,我們只能祈禱。
在神秘的領域中,唯一能起作用的是我們的虔信,不是感官的經驗所構成的科學知識,這個領域是一切道德和宗教的起源,也是一切精神和文化的誕生地。怎麼樣?我們又回到了康德!
乩童萬歲!
所有的"聽到的知識",必須還原到親知的知識,否則就是有疑義的,不能確定的。科學和玄學的差別在哪裡?就在於科學有親知的知識,而玄學沒有。一般對科學不算完全外行的人(認真學習科學的理科學生姑且算內行)的科學知識,一般也是聽到的,而不是親知的,畢竟前者沒有自己做過許多重要的科學實驗,頂多是對一些演繹性的命題進行形式上的推論或演算而已,如果前者的形式推論和演算正確,而其出發點是經過科學實驗確認的命題,那麼我們可以說前者"知道了"某些科學命題的內容是什麼,這裡的知道指的是聽到的知識(knowledge by description)。但一般人連這個程度都達不到,亦即連形式推論的階段也沒有經歷過,只是單純的對科學結論加以援用,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就不是羅素所說"聽到的知識",而是從認識的本質來說,和盲從權威或道聽途說一樣的東西(doxa),儘管他的結論的確是科學的結論。而玄學(宗教意義上的)既沒有親知的知識,又無法進行嚴密的形式推論和演算,它就屬於非知識,這是科學與玄學的差別。
就一般人而言(包括在這裡所有的跟貼),他們對所謂的"科學知識",既沒有經過形式推論的訓練(比如瞭解物理學基本的定義與其推論程序),更缺乏實際的操作(進行具體實驗的操作),所以只能叫做"聽來的東西(doxa)",不能叫做"聽來的知識",蓋因在其本人的認知過程中缺乏以科學命題為前提的形式推論的正確性(簡單講就是你的大一物理學不及格啦)。所以一般外行人對於科學的理解,屬於盲從或道聽塗說這個層次,不管聽到的知識或親知的知識,他們都不具備,所以這些人只擁有對科學的"迷信",而非知識。
我對科學的知識當然屬於"聽來的知識",雖說我並不是科學家,畢竟我接受過這方面形式推論的訓練,而且達到相當高的層級,所擁有的是知識(episteme),而你們的不是(doxa)。請注意這裡所使用的古希臘字,都有其特殊認識論上的意義,不是你望文生義的解釋,呵呵。
對於那些說科學和玄學一樣是胡扯的人,他們不僅不懂科學,也不懂玄學,對於科學而言既沒有聽來的知識,也沒有親知的知識,而根本是胡說八道了。
數學是不是知識?這就要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知識?大凡需要運用嚴密的形式邏輯進行推論的,就是知識,但是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經驗的知識,一種是純形式的知識,前者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後者如邏輯和數學(宗教意義上的玄學不包含在內,蓋其不能夠進行嚴密的形式推導和運算,但理性的玄學如形上學可以算是這種知識)。這個知識的定義很古老,古希臘時代就存在了,這兩種都是所謂的知識(episteme),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說的科學(science)一詞的源頭 ,用羅素的話來說,可以理解為前者是親知的知識,後者是聽到的知識。數學因為缺乏親知的知識,因此就經驗內容來說不為”真(real)“,但其雖不為真,但卻是在邏輯形式上合理的(justified),亦即empirically unreal but logically justified。
任何親知的知識必源自於感官經驗,所以數學既然不涉及經驗,自然不屬於親知的知識,而是屬於聽到的知識,亦即由公理,定義,類推等概念所構成的體系,聽到的知識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這個知識純粹是藉由語言所描述的某種形式規則而來的,最好還是回到英文原稱knowledge by description,以免望文生義想當然爾或歧義。簡言之,數學這個知識不須感官經驗支撐,因此不是經驗科學的知識,而只是一門純形式的知識。
羅素的親知知識和聽到的知識,都是源自於洛克-休謨感官經驗論而來的進一步發展,是其邏輯原子論的根基所在,要了解它沒那麼簡單,必須對科學史和哲學史都要有所認識,否則只能是胡說八道一通了。
至於微積分之後的數學,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閉嘴是最明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