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看過的書,現在再提出來講,因為書中毒梟鄭芬煦的毒品經濟學,事到如今仍證明他是對的。鄭芬煦跟陳存仁說,你看表面上政治或戰爭變化,背後都是毒品推動,因為國家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毒品。軍閥互打為了搶鴉片銷售地盤,日本人之所以要打上海,是因為日本在東北熱河省種植大量煙土,要找個富裕的地方銷售,於是就入侵上海。
央格魯薩克遜民族自鴉片戰爭後,從未放棄毒品利益,分成黑白兩道,白道先以抗憂鬱、安眠、止痛名義推銷治標不治本成癮性藥物,以求財團長期穩定現金流,出事後紙包不住火,就把藥下架變成黑道毒品,自己再發明換湯不換藥成癮性新藥繼續銷售。
因為人類大腦會對內分泌平衡不停調節,所以任何刺激快樂的藥都會引發內分泌調節,最後大腦失去自己分泌功能轉而依賴藥物,這就是上癮。講起來白道比黑道更可惡,因為它欺騙善良信任醫師的民眾,而非自甘墮落的人
目前有些自由派人士鼓吹毒品除罪化,說毒品之所以難管都是因為政府查禁,因而產生高額利潤。政府不管,無利可圖,自然回歸和平。最適合戳破他們滿嘴謊言就是「烽火下的上海」,因為當年上海開放毒品,街上小巷整排都是鴉片館,吸了毒品,最後連飯都不吃只吸毒,淪落街頭是必然結果。到了冬天隔兩三條街就可看到凍死毒鬼,政府找民間單位清理,每天早上可看到黑色廂型卡車裝70~80具骨瘦如柴的屍體,撿完丟到郊外大坑埋起來。
看看崩壞舊金山,讀過烽火下的上海應該不覺得意外
美國金融泡沫即將破滅,歷史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時,政府都會鼓勵吸毒性濫交,讓人廢掉失去與政府抗爭的能力,但紐約也太誇張了,用納稅錢提供免費毒品,看來黑白兩道毒品經濟要明目張膽合一了
想看書圖書館應可借到,如果不介意簡體字能看陸版「抗戰時代生活史」更好,因為台版「烽火下的上海」不知何故沒有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