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有一位師兄,不知突然怎麼了大熱天氣猛打噴嚏,也沒感冒也沒鼻塞也沒流鼻水,就覺得鼻子很痛很癢,一整天下來只覺得很想換一個鼻子,噴嚏停都停不了。於是去了牟尼精舍請問 阿伯是否為因果業障討報,得到結果的確是因果業障討報。

因果緣由:師兄過去世曾經養過一隻很漂亮的白老鼠,但卻沒有細心的照料,一時疏忽讓牠淹死了。水從老鼠的鼻子灌入身體,最後牠窒息而死。本世,老鼠找到這位師兄,讓他感受一下當初水淹進鼻子的感覺,感到鼻很酸很癢痛,大熱天噴嚏一直打不停。


經過 佛菩薩調解,除了誠心跟小白鼠懺悔,還須迴向《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7遍,〈藥師灌頂真言〉10000遍,再加上放生1200元。調解完畢後,師兄持誦經典的過程中,偶而會一陣一陣的又癢又痛又打噴嚏,但懺悔加迴向完畢後,鼻子的症狀就沒再發作過了。



以下為師兄自述:「我們時常都會養小動物,想養牠就要好好的照顧牠,螻蟻尚且偷生,以前我的好友看我打蚊子便告訴我:『蚊子只要你一滴血,但你卻要了牠的命!其實,只要趕走牠就好了』 且〈文昌帝君陰騭文〉也云:『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可以的話『不殺、不養』,戒除殺業的種子!」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關鍵字
人自己就是動物

不殺不養可能嗎?

好比某電影台詞: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typetin
[笑]+5
身體突然發病是自身免疫系統的問題,過一段時間就好了,不必驚慌。
人都會有咳嗽流鼻水的時候。
佛教橫插一腳真是奇哉怪也。
私人道場.有不少變成邪魔歪教.

像韓國的真理教.日本的全真教.

以前國內有某一道場.虐童而死.

還有之前某某宮.變質成詐財幫.
吠陀思想在處理貴族既要維護自身政權,又要實踐公平與慈悲面對的兩難。也就是薄伽梵歌中的「沒有人能夠不殺生而能夠生存,即使是苦行者也做不到」。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摒棄一切外部資源,而根據每個人所處環境條件所需要的資源在內涵或程度上有必然的差異。佛學思想建立於一個衛生條件差、傳染病橫行、貧富差距大、四方政權割據、階級體制嚴明的印度,想要處理吠陀思想的困境,如同所有的宗教思想,必須提出對世界觀的解讀,接著在此架構下建立道德論述。悉達多將世界的一切歸納為無盡的苦難輪迴,所追求的涅槃就是脫離這個輪迴。於是才提出捨身、行善、慈悲的概念,並且比起遁世的修行,更在乎入世提升各階級甚至世間萬物的福祉。其中包含針對吠陀思想中對於軍隊和戰爭的部分進行一定程度的批判,也是不殺的原型。因此禁慾克制等觀念,是在奉獻肉身為善之餘,減少對世界的剝削,是一種在惡劣環境下對消極世界觀的積極回應。
早期的禁慾與苦行相當務實,主張乞討與自耕,並不包含對動物性資源的禁絕,畢竟在那種環境下如果乞討到肉食也必須吃下,耕作與生產一定程度需要的獸力,也不可能完全棄而不用。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根據環境條件,去形塑合理且現實的道德觀。因此以佛學思想為基礎的社會規範,也是因應當時社會的可執行程度建立,而隨著思想家的推進以及人類技術的發展,社會規範與道德的實踐也隨之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會面臨的挑戰與痛苦,是外部社會與內在因素共同造成的。改變困境的方法,大至革命抗議組工會,小至自省求助或是忍受現狀,要憑藉理智判斷作為與不作為的代價及收益,才能決定策略與方法。沒有生理醫學常識,又不認真剖析優缺得失,把問題推給因果去尋求不具邏輯性的神秘學,妄想可以靠功德解決問題,無視了佛學思想積極處理社會議題的務實入世精神。
現代社會在節制剝削方面的體現之一就是動物福利思想,主張避免不必要的利用,以及降低利用過程中對動物造成的痛苦。我們先從“必要”的解讀開始,由於個人的內在條件與面臨的外部壓力不同,不可能存在統一標準的“必要”。姑且不展開討論許多人因為健康或居住地的限制,必須吃肉。就說飼養動物包含導盲犬、緝毒犬等工作動物;還有各種寵物類的伴侶動物;人類知識發展必要的實驗動物;以及賽馬、鬥雞、馬戲團等娛樂動物。以上都是真實社會對動物的需求,人類沒有一項能夠完全棄絕,但也必然存在動物生命、自由、健康、勞力的犧牲,也因此需要謹慎處理,並有所節制或在容許內尋求替代。以伴侶動物為例人類本來就有被陪伴的需求,尤其對孩童、獨居老人與長期住院的病人,在沒有足夠的人力去滿足時,伴侶動物已被證實是有效的舉措。且與另一個生命的親密接觸,也是人類成長過程重要的養成教育。接著再討論動物利用過程中的福祉,訓練過程是否滿足動物的玩樂需求取代懲罰、實驗操作是否嚴格控管動物所經歷的損傷、飼養空間與資源是否滿足動物天性的生理需求,是法規與使用者必須根據對動物的了解,共同推動的操作管理細節。然而由於人類知識與感官的限制,無法完全了解動物的需求與感受,有可能目前建立的所有規範,會在日後被發現都在傷害動物,但這已經是目前限制下妥協的結果,其他的只能交由未來去推翻與修正。因此在必要的範圍內,這都是不得不為的階段性措施。
我並不是在說勸人不要把動物養死,等同於道德綁架需要導盲犬的盲人。我同意人應善待所利用的動物,但用因果業障來恐嚇實屬因噎廢食,也是無視個人需求的自大表述。缺乏對其他生活模式的認知,不去同理他人的困境與條件,只憑藉貧乏的見識與想像去建立道德論述,是自私愚昧且思想怠惰。
題外話,所謂的不養有包含人類孩童嗎。如果根據人世都是痛苦的輪迴,且人類也尚未完全了解孩童成長所需的一切,每個人都已經被生下來受苦而且養壞了,所以每個父母都背了業障嗎;所以人應該自主絕育終結苦的輪迴嗎。我不覺得這是好處理的問題,但我也認為它既不實際也不重要就是了。
再說放生的產業鏈,本身就存在危害生命的弊端。有些組織重複捕捉動物提供給有放生需求的團體,或刻意人工繁殖大量動物個體給作為放生的貨源,都違背放生想實踐的慈悲精神。尤其動物在運送過程經歷的惡劣環境,以及被放生物種常過度集中釋放,都對動物本身以及環境造成額外的損害。而現實中被人類利用的動物,大多經歷人工育種,與自然環境格格不入,只適合生長於人造環境。試想若因不忍其遭遇,從養豬場場買了一卡車的豬再原地解散,對當地會造成多少影響。若是野生動物,在漁港買的線撈仔直接丟回海裡基本上也只會馬上被撈回來。而介入商業化的動物產業對市場供需的擾動,又衝擊多少人的生活,這種行為基本上無視了社會正常運作所涉及的多個環節。
並且釋放環境大多非其原生棲地,要嘛原地放死,要嘛活下來成為外來種危害原生物種。此外就算釋放原生物種,大量外部族群進入,對原生族群的資源競爭,或促進流行病在動物與人類間的傳遞,或過度擴張反擾自然原有的動態。只是追求放生這個過程,助長了比贖罪券還要惡質的宗教斂財結構。就算能避開病態產業鏈執行放生,也無法迴避行動的內涵缺乏知識,並促成更多外部損害,只是在滿足不實際的精神需求,自以為行善的自私行徑。認養流浪動物或協助有科學基礎的保育單位野放人工復育物種,以及協助推動社會制度管理各個動物產業的動物福利,才是提高社會與動物福祉的行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