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作者為日本知名精神科清水研醫師,他在「心理腫瘤科」服務,專注於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診療工作。他有著20年的臨終諮商經驗,經歷了4000名癌症病患,本書綜合他和患者的對談、對生命的體悟,提出一些建議,幫助讀者超克中年危機。
作者本身也陷入中年危機,花了一段時間才走出來,差點得了憂鬱症。想解決中年危機,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放下幻想的覺悟。這並不是說人生下半場就沒有希望了,下半輩子當然還是可擁有豐富的人生,不過這時期要遠離社會給你的價值觀,重新審視自己的狀況,仔細思考,再來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大概在四十歲左右會開始碰到中年危機,當你進入人生中段,回想從前的時候,腦袋會開始浮現一個問題:「到了這年紀,還要繼續這樣過日子嗎?」
清水研醫師認為當你對過去的人生充滿掙扎與不安時,
處於不安定的心理狀態,這就是「中年危機」。
這時候你搞不好還因為操勞過度,身體出了狀況,發現自己得了癌症。
你就會開始問自己:「在這有限的人生,我該怎麼活?」
清水研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當我們遇上中年危機時,我們要放下長期以來,可被稱為「幻想」的思考方式。
這個「幻想」是你年輕時的一個信念:
人能不斷進步成長,
並且在未來更加活躍。
「不斷成長進步」這種價值觀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適應這個社會,卻無法使我們得到幸福。
當我們隨著年紀漸長,發現不論如何努力,實際碰到的風景還是跟年輕時想像的不一樣。
如果碰上中年危機卻缺乏自覺,你以為只要比以往更努力就好,卻不知這種想要更加努力的想法是錯誤的解決方法。想逆轉年紀帶來的衰老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努力最後會以失敗告終。嚴重時可能因耗盡心靈能量而得到憂鬱症,讓問題變得更嚴重。
清水研說這並不是指人生下半段沒有救了,每人都可以擁有豐盛的後半生。
到了四十歲的階段,不要太勉強自己,會過得比較好。
放下年輕時的價值觀或「幻想」或許一時令人痛苦,不過這會是我們踏上尋找幸福的新旅程。進入後半段人生後,我們會慢慢抵達死亡的終點,在這之前,可能還有更嚴重的「生病」在等著我們。
人生前半段抱持著「幻想」是有意義的,這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這時期從挑戰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將成為我們的智慧,為後半段人生帶來好處。
從上半段人生切換至下半段人生,我們要轉換新的生活態度。
中年危機可以是轉機,它能使我們生活變得豐富、變得成熟,這時期是人生旅程的中繼站。
中年後,看到身邊親友或自己開始生病、罹癌,我們會在面臨重大打擊時,開始好好正視死亡這件事。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逐漸產生新的人生觀。
這時期的想法有五種變化:
①感謝人生
②展現人類的韌性
③全新觀點
④與他人關係的改善
⑤心態上的改變
作者提醒我們──
當面對失去親人或重要的人時,最重要的不是扼殺痛苦之情緒,而是要好好面對它,進行哀傷復原工作。
與過去道別,是為了今後能好好活下去的必要步驟。
心靈的傷口和身體的傷口一樣,就算感到痛苦,也必須清洗乾淨才行。
哭泣並不是軟弱的表現,反而是堅強的表現。面對這種危機時,悲傷、憤怒這些負面情緒都扮演重要的腳色。
清水研醫師其他著作:
1.《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凝視死亡,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日本心理腫瘤科名醫與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你活出不後悔的人生!》平安文化
猜你喜歡:
1.《最後的演講》方智
2.《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