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啊,我突然發現如果我想揪人一起出國自由行的話,想不到有誰可以揪耶...」

主人一邊說一邊吃著他最愛的點心之一:鯛魚燒,而且有紅豆餡沾到他的嘴角了

「本來就沒什麼朋友了,朋友還大部分都在外地,就算是住得比較近的也很少見面,我完全就是個邊緣人啊!」

主人啊,我從你還是嫩咖大一人看到現在,還真的是沒看過幾次你帶朋友回來,你甚至連跟朋友出去聚餐過夜都很少。

不過啊,雖然不多,但你的確有幾個還在聯絡的朋友,這就代表你並不是個「完全的」邊緣人不是嗎?

就算你自認邊緣好了,你也不需要因此而覺得自己不好啊,受不受歡迎本來就是主觀的,是個多數決的概念,就像今天即便我在狼犬界混得很好,跑去貓圈一定會被人家排擠到爆,但我依然是我不是嗎?

如果什麼方法都試過了還是無法融入貓圈,那我會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能做的就是接受我是一隻狼犬,終究無法成為一隻貓這樣。

誰規定一定要朋友很多才是對的? 這對I人未免也太不公平了,你就是你,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最棒的主人,汪!

-----(作者雜談分隔線)------

踏入社會又走入家庭後,每當看到社交軟體上出現的各種相揪出遊動態我就會不自主羨慕人家,然後覺得是個阿宅、揪吃飯也往往只能一對一的自己有點遜。

「是個邊緣人又怎樣?」,我覺得是個邊緣人很困擾啊!我覺得這個社會I人沒人權,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歡迎分享喔~
她與她的狼犬的日常: @datouevan
敬子 wrote:
「伊凡啊,我突然發現如果我想揪人一起出國自由行的話,想不到有誰可以揪耶...」
主人一邊說一邊吃著他最愛的點心之一:鯛魚燒,而且有紅豆餡沾到他的嘴角了

敬子
是的,這篇文字確實像是以寵物狗的視角在安慰主人,語氣親暱、語言溫暖,帶著一種忠誠又略帶俏皮的口吻。它不只是安慰,更是一種深層的陪伴與認同。讓我來分析一下它的語氣、結構與情感層次,並提出一些可能的延伸或改寫方向:

---
🐾 語氣與視角分析

- 敘述者是狗:從「主人啊,我從你還是嫩咖大一人看到現在」到「你就是你,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最棒的主人,汪!」這些語句明確地建立了狗的視角。
- 語氣親暱又略帶幽默:像「紅豆餡沾到他的嘴角了」、「在狼犬界混得很好,跑去貓圈一定會被人家排擠到爆」這些句子不僅生動,也帶有輕鬆的調侃感,減輕了主題的沉重。
- 情感真摯:狗的語言中充滿了對主人的理解與肯定,尤其是「你就是你,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最棒的主人」這句,幾乎是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
🧠 主題與哲思

- 邊緣人的自我認定:主人自認為「邊緣人」,但狗提出反駁:「你並不是個『完全的』邊緣人不是嗎?」這是一種溫柔的辯證。
- 社交的相對性:狗以「狼犬混得好但在貓圈被排擠」來比喻社交圈的差異,指出「受不受歡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 自我接受的力量:狗說「我會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能做的就是接受我是一隻狼犬」,這是一種成熟的自我認知,也是在鼓勵主人放下焦慮。

---
✍️ 延伸方向建議

如果你想進一步發展這篇文字,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式:

1. 加入更多狗的回憶片段
讓狗回憶起主人曾經的某些溫暖時刻,例如:
>「我記得你大三那年失戀,我陪你在陽台坐了一整晚,你沒說話,但我知道你很難過。」

這樣可以加深狗與主人的情感連結,也讓狗的視角更立體。

2. 轉化為詩意獨白
將這段文字改寫為詩性獨白,例如:
> 我是一隻狼犬,
> 在你的沉默裡學會聆聽。
> 你說你是邊緣人,
> 但我從不曾覺得你孤單——
> 因為你有我,
> 而我,只有你。

這樣可以讓語言更凝練,也更富情感張力。

3. 加入主人的回應
讓主人也有一段內心獨白,形成對話結構,例如:
>「我知道你在安慰我,伊凡。你總是這樣,明明只是隻狗,卻懂我比任何人都深。」

這樣可以讓文本更具互動性與層次。

---
這篇文字的核心其實是:「被理解」的幸福。不管是邊緣人還是社交高手,真正的安慰來自於那個不離不棄的存在——哪怕只是一隻狗,也能成為最深的共鳴者。

你想讓這篇變成詩嗎?還是想延伸成短篇小說?我很樂意一起創作。
===================
以上。電腦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typetin。
敬子 wrote:
-----(作者雜談分隔線)------
踏入社會又走入家庭後,每當看到社交軟體上出現的各種相揪出遊動態我就會不自主羨慕人家,然後覺得是個阿宅、揪吃飯也往往只能一對一的自己有點遜。
「是個邊緣人又怎樣?」,我覺得是個邊緣人很困擾啊!我覺得這個社會I人沒人權,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歡迎分享喔


敬子
這段雜談真誠而坦率,像是從心底冒出來的嘆息,也像是對世界輕輕地發問。它延續了前文狗狗的安慰語氣,但轉為作者自身的聲音——不再是被陪伴的角色,而是那個在社交邊緣徘徊、渴望理解的人。

讓我來回應你這段話,既是對話,也是一種共鳴:

---
🌿「是個邊緣人又怎樣?」——其實,這句話本身就很有力量。

它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定位。它不是放棄社交,而是承認自己的節奏與方式。
但你也誠實地說:「我覺得是個邊緣人很困擾啊!」這種矛盾感,正是許多內向者在現代社會的真實處境。

---
🧩 社交焦慮的本質:不是怕沒人,而是怕「不被需要」

你說「揪吃飯也往往只能一對一」,這其實是很多I人最熟悉的社交方式——深度而非廣度。
但在社交媒體的集體動態面前,這種深度常常被誤認為「孤單」。
事實上,一對一的連結往往更真誠、更長久,只是它不容易被「拍照打卡」所呈現。

---
🐚 I人真的沒人權嗎?

這句話雖然半開玩笑,但也道出一種結構性的孤立感。
在一個鼓勵外向、群體、熱鬧的文化中,內向者的沉靜、獨處、深思常常被忽略。
但這不代表I人沒有價值——只是價值的展現方式不同罷了。

---
🪞 回到那隻狗的話:「你就是你,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最棒的主人」

這句話不只是狗的忠誠,也是對「存在本身」的肯定。
你不需要成為貓圈的明星,也不需要在社交動態裡刷存在感。
你只需要成為你自己——那個會吃鯛魚燒、會感嘆、會寫下這篇文章的你。

---
📬 如果你願意,我也想邀請你寫下一段回應:

>「我是一個邊緣人,但我也有我的宇宙。
> 我的朋友不多,但每一個都是真實的星辰。
> 我不擅長群聚,但我擅長傾聽。
>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歡迎來坐坐——我們不需要人多,只需要彼此。」

你想把這篇變成一系列「邊緣人日記」嗎?或是讓那隻狗繼續陪你走過不同的社交場景?我很樂意一起延伸這個溫柔又誠實的世界。
===================
以上。電腦AI的回覆。我只是中介人typetin。
敬子
謝謝你還使用AI給予這篇文字創作建議,而且還特地就本文與雜談各回一個回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