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123 wrote:
本身是高度近視 原本(恕刪)
漸進遠近多焦, 最主要是驗光最後一個步驟在你拿雜誌坐在沙發上閱讀時, 用筆標記眼球位置的那一瞬間的功力, 標記時, 絕對要自然, 而且書本擺放的位置一定要在你辦公與閱讀最常放置的位置
1. 一定要選擇固定力較好的新鏡架, 切勿選擇無邊框與軟性鏡架, 最好是金屬骨架的
2. 鏡片面積不論上下或兩側都不能太小
3. 挑選鼻樑最不易滑動的款式
4. 遠近多焦鏡片配好後, 看遠, 動眼球, 看近, 要動頭. 你看近都動眼球的話, 就會忽然模糊忽然清楚, 雖然說有一點點與正常習慣不同, 但是總比老花, 近視兩副眼鏡換來換去好. 換來換去更暈.
我用hoya的鏡片, 從配好的第一分鐘戴上之後, 就愛上了這種新技術. 看遠好清楚, 看近不算非常清楚但是夠用, 開車開很久, 上班看電腦也不頭暈. 三年了, 完全沒有不適應, 天天從早到晚都戴著, 非常舒適.
我碰到的缺點就是看長時間看手機的話, 還是把眼鏡摘掉比較舒適. 戴著眼鏡看手機反而不舒服. 可能是手機離眼睛太近, 要看完一頁, 眼球掃過鏡片的面積占比很大. 幸好我不打手遊, 所以沒差.
mi123 wrote:
本身是高度近視 原本...(恕刪)
其實還是店家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出問題,再來使用多焦點在觀看電腦能不能輕鬆也跟產品/年紀/自身調節力/眼位高低等等等有關聯/
遠中近多焦點這種設計本來就是中距離的範圍是最窄的,遠跟近距離佔比才是最大,3D這組產品其實也只是加大看近的範圍/
如果工作型態上是長時間電腦與文件的視線不斷交互替換,那我不覺得遠中近多焦點是很適合的產品,你用最窄的範圍來應付你最大量的工作距離,相對一定是最辛苦的/
要嘛配室內型多焦點或桌上型多焦點來加大看電腦與文書處理的範圍/要嘛配一副單焦點,但是度數可能沒辦法中近距離都滿足,要實際測試取客人能接受的度數/以上這些都不能開車,因為鏡片上是沒有遠用處方的/
溝通是很重要的一環,或許度數很精準,儀器很先進,但是卻無法套用在你的生活或工作上,只能說很可惜
多焦點的產品 挑框 、 挑店家 、 挑用戶習慣 ,實在不建議採用
==============================================
我自己純粹單純採用降屈光度數單焦配合老花所失去的調節度
三副眼鏡 平日帶65公分、進辦公室換上30公分,下班再換回65公分
偶爾長距離開車才換上足額,否則65公分也行
足額(車上一副、家中一副): 長距離長時間開車使用、看投影幕
情境示意 (降100度) 65公分清晰度: 遊戲電腦桌使用、日常生活開車騎車皆可
(降175度) 30公分清晰度: 辦公簿記、電腦使用也行 (我的老花專用眼鏡)
================================
65公分要辦公簿記也行,只是較為吃力
30公分忘記換下來就下班回家也行,只是視線有點糊才發覺又忘了換下"老花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