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同一個人」加上「同一個地方」而言,所穿或所帶的衣服夠不夠保暖,其實變數是很多的,
很多人都說北京沒那麼冷,不必穿太多,結果後來發現這個人每天只是在住家到辦公室往返,不是待車上就是待在室內,真正「連續」待在室外的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因為常常都是出了家門,就走個15分鐘路程去坐車,車上吹吹暖氣回暖了,接著車也到站了,再走個15分鐘到辦公室,然後又進到室內了,又開始吹暖氣了,每天人都還沒冷到就開始吹暖氣了。
一般的觀光客也是,常常出了旅館大門後,就是直接上遊覽車,到景點後下車走個15、20分鐘後又進室內買買紀念品,吃吃東西,接著再走出室外,10分鐘後又上了車。
假如是以上的情況,那沒穿得夠多其實影響算小,反正常常就可以走到室內避避寒,冷一下其實根本就不怕。
但假如要去的地方,是在空曠處或是結冰的河面上待2個小時以上(有些活動),那情況可能就又不一樣了。這也是為何常有人說冷,有人卻又說熱的原因。
若當地人的講法是片面的,那你不能真的完全照著做,因為當地人他知道自己每天的行程,他覺得他每天的行程都沒什麼冷到,因此以自己每天所經歷的行程的經驗告訴你,但你的行程會完全與當地人一樣嗎?若你的行程會到郊外、山上、風大的空曠處、結冰的河面上活動,而且時間會長一些,超過半個小時,那麼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
此外,一般人都只注意身體的保暖,卻常忽略腿部、腳部、頭部、耳朵,這些地方若沒保暖到,你身上穿得再厚,屆時應該也還是受不了。另外,若你是拿相機、腳架拍照的觀光客,那手套是很重要的,最好要防水(避免下雨、下雪),結果前面有人建議你手套不重要,「放口袋裡還比較保暖」,但拿腳架時怎麼辦?鐵製的腳架導熱很快,手部很快就失溫了,拿不住呀,像拿著0度的冰塊。
若不確定自己的行程會到些什麼地方,衣服可以都先帶著,到當地後你很快就會有自己的最佳搭配了。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