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常常都會買太多吃不完,放久又發芽就浪費了
這個就是一個不錯的用法~而且很簡單
小朋友也能玩~
不過馬鈴薯麵疙瘩這種東西西洋味比較重
就像起士一樣吃沒幾口就會膩
比較不符合台灣人口味啦...
而且他也不像中國人的麵疙瘩追求那種很有"咬勁"又"紮實"的口感
它是屬於鬆軟鬆軟,咬起來有點泡泡,有一點點彈彈的
做法~就跟芋圓差不多,只是形狀不太一樣
做好了也可以冷凍,3個月左右都不會怎麼樣
煮也很快,像水餃一樣浮起來加碗水後滾開就行了
新鮮的就只要浮起來滾一下就可以吃了
材料也很簡單~
馬鈴薯處理方法
比較多媽媽都會習慣去皮切丁用蒸的,可是我一直都很痛恨蒸的馬鈴薯
因為我覺得會變的QQ的,我還是喜歡鬆鬆的馬鈴薯
所以我都堅持水煮~不過你喜歡Q就用蒸的不會有什麼影響
搞缸的可以帶皮煮,但是皮要刷很乾淨,而且要煮很久
懶一點像我這樣的就是切丁煮
水不用太多,加一點鹽,水滾後放入馬鈴薯後小火煮個10~15分鐘
煮好後瀝乾放在大盤子上冷卻
喜歡有一點口感的,馬鈴薯不要全部壓碎
喜歡均勻口感的就全部壓碎
加入適量的麵粉
(抱歉我都很隨興的加所以也忘了加了多少,應該1杯半的麵粉配了兩顆中的馬鈴薯)
起士粉就看個人喜好 (純粹調味用)
乾羅勒也是,不喜歡不要放,或是有喜歡的香料也可以加,但要考慮跟之後的醬汁合不合
我放羅勒是因為我一般都是煮番茄醬
另外一點要講的就是香料,有些人叫香草(herb),不是香草冰淇淋...
新鮮跟乾燥並不是一個好一個不好,新鮮的也不是就比較好
新鮮跟乾燥唯一的差別就是水份~
沒了水份味道會不一樣,乾的香味會比較深沉,有濃縮的感覺
新鮮的味道比較淡
或是有些香草新鮮時會比較刺鼻甚至是辣,乾燥了反而溫醇...
不過羅勒乾的或新鮮的都很適合番茄醬
至於蛋為什麼可以不用加~因為膽固醇啊~~
口感的差別嘛,加了蛋的麵疙瘩就像肉丸子一樣~會比較鬆軟鬆軟的
下面的照片就是所有材料混合均勻的樣子

接下來就是揉捏的工作了~
首先要把桌子擦乾淨,然後灑點麵粉

這時後的麵團很黏,在碗裡形成球狀後再倒出來
在麵糰上再灑上麵粉~麵糰不需要揉它
揉了會有筋
手勢要盡量用輕拍的,像是化妝在壓蜜粉的那種感覺
要溫柔~然後把麵糰切成小等份後繼續壓蜜粉
只是要麵粉裹在外面不沾手就好
不需要把麵粉揉進去~

小份麵糰壓完麵粉後先拍成長條型後再慢慢滾成細長條
稍微壓扁一點點~比較好切~

再用刀子切成一口大小

這個形狀的做法就是搓成湯圓後中間用手指按一下
如果手指頭很粗的就沒辦法做這樣,因為會直接扁掉變飛碟型@@
我平常都有做指甲所以也沒辦法壓
結果最後用食指關節壓才壓出滿意的形狀~
(邊緣如有點乾裂沒有關係喔~反而更好~比較好吸醬汁!!)

另外一種形狀就是搓成橢圓形後用叉子壓出痕跡

成品~
這只是我做好煮來當消夜的分量~
番茄醬也還沒煮,所以就灑了點起士粉,羅勒,黑胡椒,奶油,拌一拌之後就吃了他
因為肚子很餓所以只拍了張特寫,看起來是有點怪怪的...

番茄醬的版本~
麵疙瘩煮法上面說過了~
番茄醬部分呢要稍微加工一下~
先拿炒鍋放入適量番茄醬後煮滾,將剛煮好的麵疙瘩丟進去
大火拌炒到番茄醬變稠(麵疙瘩會釋放澱粉出來)
這樣就差不多入味了~就可以裝盤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