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揉我只有在初期曾經使用過 但不曾成功所以我分享的是以攪拌機揉製的心得以我的經驗 溫度真的很重要我每次打的粉量在1500--2000公克之間如果我沒放冰塊直接攪打到完成不管冬天或夏天一但溫度上來麵團就會開始黏缸黏手成品出來組織也會比較差至於麵糰溫度 我是去買一支電子式的烘焙溫度計插入麵糰中心即可得因為我有發酵箱 所以不曾發生結皮現象理論上應該也不至於這樣除非是一直在室溫無遮蓋並吹風或空氣濕度低時 才比較有可能
了解,原來是把針形的溫度計插到麵糰中心量中心溫度就可以了。啊呀!熊熊想起,忘了說我一直都是用湯種的做法,不知是否湯種做得不對?大約一次用一斤麵粉(540g和麵,外加33g做湯種),湯種是以33g麵粉+167g水拌勻加熱到麵粉糊化(就是煮成一小鍋半透明的漿糊狀),是不是煮得太稠太過了?........原本找到的資料是應該加熱到65度C,但是因為量少根本沒辦法測溫度,所以採用目測。謝謝!
業界做法我也曾於上課期間聽任職麵包店的同學談過他們是用中種法一次打出大量慢慢用師傅對老師教授的方式常常嗤之以鼻老師也常說他們常被師傅吐槽****************提到湯種 這方法我也常常用其實湯種比例不用太精準也沒差我都用粉水1:3 煮到熟(麵糊熟了就變色很容易辨識)然後分小包冷凍要用再拿出來我的份量是湯種:粉1:10左右最近改用稀飯當湯種效果比麵粉湯種更好另外在每次製作時我都會留200克左右的麵糰下次當老麵來用效果也不錯麵包做到最後就是一直改一直試配方除了成品 過程也是一種樂趣烘焙真的很有趣 能愈同好一起分享心得 更開心
水云 wrote:所以卡通那種太陽之手...(恕刪) 烘焙王裡的很多理論我都很疑惑例如麵包一定要趁熱吃事實上 剛烤好的麵包組織不穩定 根本不好吃好吃的麵包 即使放涼了也應該要很好吃才對不過 日本的麵包真的很好吃一樣是東客 我就覺得日本更勝一籌(當然也可能是媚外心態作祟 而且貴那麼多 一定要好吃的)
在桌上揉了45分鐘的成果。今天不太順,無法形成漂亮的薄膜,表面的小凹坑也一直存在,於是把心一橫硬搞到底。45分鐘左右突然麵糰的手感變了,變得沒有彈性、軟趴趴的,想要搓圓卻一直沒辦法收口,因為害怕糟蹋了麵糰只好暫停,現在是這個模樣。暫時讓他發發看,看最後結果如何。圖在這,有點難看。
chmiao wrote:在桌上揉了45分鐘的...(恕刪) 之前去上課~手揉的話~還要配合摔打&拉扯麵團~才能比較有筋性&出薄膜吧~雖然我也不知道老師教的對不對但是單純用手揉的話是有比較吃力點~~饅頭的中筋粉~揉個15分鐘也會光滑吧~沒道理高筋粉不會吧!?水分不知道是否用太多?或者是揉麵的方式不知道有無錯誤~~??不然其實網路很多免揉麵包方式的食譜~其實口感也還不錯吃~或許也可以嘗試看看~吃起來蠻像歐式風格的麵包~~呵~~~作麵包用手揉~其實沒想像中簡單~~呵~~
其實之前做的吐司已經可以吃了,用手撕起來也是一絲絲、一片片的,端的是有些成就感,只是壞在精益求精這句話,想要更上層樓罷了。附上這次發好的麵糰圖。超醜!若有傷眼請見諒。大失敗!靜置、成形、放進烤模、發到九分滿、送進已預熱的烤箱以190度烤30分鐘,出爐後變成這個樣子。.........怎麼縮水了?失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