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獅;:彘 wrote: 那像這種的呢請問坦白說, 台灣地區的茶葉沒有被強制規範的; 換句話而言, 由茶商及買茶者自由心證 / 自行評估。 至於那些即飲茶的現沖 / 現泡... 直接給你看的, 採用真材實料者.., 即使是連鎖幾家的小店是無法持續經營撐活下去...
他裡面有一包真材實料的茶葉
...(恕刪)
mr.獅;:彘 wrote: 有時候老實講, 加茶精的茶飲料, 比真實茶葉的香味更濃醇更渾厚。
就是真的想喝茶
但又不可能自己家裡泡著帶出門(不攜帶包包)...(恕刪)
真要買到能逼近濃厚茶香的真正茶葉等級價位, 屬於價格單位為萬元 / 台斤之悉心選葉及經驗師傅烘焙而製成的 (還得要知道如何沖泡... XD~)。
舉例, 南投地區的台茶十八號 (紅玉), 以直接店面銷售的茶農 / 茶廠, 單一鐵罐裝約 4兩重, 售價約 $700元 (算平價等級), 一般不懂茶飲者, 有幾人願掏腰包花得下去 (要自行沖泡)???!!!
真的無法自行泡茶, 建議找個可供大眾盯視的馳名廠牌的茶飲料 (e.g. 茶x王 / x茶園 ...)。 據傳聞 (不負責任地), 下一波的食品安全檢視類想鎖定在 [茶類]... 因為台灣地區的茶類飲用, 比例上確實較高。 小心唄~
真正的台灣茶葉且在台灣烘焙製造的茶葉, 產量已不多, 因為 1980年代以前確實是茶廠有如科學園區林立不少, 但在 1990年代之後, 因栽植及製茶成本提高, 導致一些茶商開始向東南亞地區進口之後, 台灣的製茶廠大量關閉, 有如惡性循還般.. 現存茶廠已不多見拉。 而且, 有些 (茶園 + 茶農) 還被知名廠牌的茶飲料綁約契作 (起碼, 還能存活), 真實販售到一般使用者的流通茶葉量相對更少...
倒是屬於中間層販售的不肖茶商 (不是, 茶農唷), 混雜越南 / 中國劣質等級... 之進口茶葉, 混雜於其中。 這不是頭一遭, 剛好被抓到大咖等級.....
百年茶行有夠黑心。 中時電子報作者: 蕭博文╱台北報導 | xx電子報 – 2014年12月10日 上午5:50
(一位喝茶近十來年者的側眼觀察..)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