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台中遊發現店家肉圓用蒸的當場沒食慾! 更上網稱"蒸的是邪教"引起論戰

我只吃蒸的肉圓

油泡的
完全引不起食慾
不是料理不能創新,而是名稱一樣容易搞混。如果店面是開在中北部,也許取名叫「古早味肉圓」 比較好?或者叫黑肉圓、台南肉圓、斗六肉圓…什麼的。

名字區別一下,以免消費者點了後才發現不同,有所失望。

查了下肉圓起源於日據時代的斗六,一開始是蒸的。所以叫古早味肉圓很貼切。


比方名字叫 刀削麵 的,結果麵條不是刀削,而是機器壓出來一長條的。真正刀削麵是麵團用刀片削一塊一塊下去煮,是塊狀的。

在油管看到有大陸新住民抱怨說在台灣吃碗 山西刀削麵,結果根本不是刀削麵。台灣是有刀削麵的,我吃過,只是她吃的那家剛好假的。

有時候食物承載的是一份記憶,家鄉的回憶,不是那個東西,不正宗的,不要取同樣名稱比較好。

中北部人從小到大吃的肉圓都是油炸的。某天去一間寫著肉圓的店,好久沒吃好懷念啊,點了份上桌竟然是大顆水晶餃…
fedora wrote:
不是料理不能創新,而(恕刪)

蒸肉圓是蒸肉圓 油肉圓是油肉圓 那不一樣得

我知道的 是油肉圓也要先蒸熟的 然後才泡油的 不然外皮不會漂亮 而且內餡也不會熟
fedora wrote:
不是料理不能創新,而...(恕刪)


這...不知道要多古早才叫古早味
不少油泡肉圓店已經有百年歷史了

說真的名字對我來說沒差
走到哪就吃當地特色
不用刻意區分

還有
中部本身就很多蒸肉圓店
中部人沒吃過的話純粹就是吃太少
silentcat wrote:
這...不知道要多古(恕刪)

油肉圓也要先蒸的 不然他的形狀 要怎麼行成呢
R1688 wrote:
油肉圓也要先蒸的 不...(恕刪)


嗯?

主題是在討論最終調理方式啊
silentcat wrote:
主題是在討論最終調理方式啊

我也是說啊
每次吃油炸版的肉圓,吃到一半,皮餡就分家了
而且常常吃到那種底的皮很薄,邊的皮卻超厚的

還是蒸的皮薄好吃
新購Quest VR頭盔前用我的推介連結可領30鎂喔
OMB wrote:
每次吃油炸版的肉圓,(恕刪)

我小時候 有在台北吃過紅糟肉餡的肉圓 問爸比 他說是從承德路搬過來的 所以他知道

後來市延平北路的 小小的 我吃了六七個 小弟吃了十幾個 爸比還有打包很多個

那天還有去寧夏夜市 吃到快死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