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區別一下,以免消費者點了後才發現不同,有所失望。
查了下肉圓起源於日據時代的斗六,一開始是蒸的。所以叫古早味肉圓很貼切。
比方名字叫 刀削麵 的,結果麵條不是刀削,而是機器壓出來一長條的。真正刀削麵是麵團用刀片削一塊一塊下去煮,是塊狀的。
在油管看到有大陸新住民抱怨說在台灣吃碗 山西刀削麵,結果根本不是刀削麵。台灣是有刀削麵的,我吃過,只是她吃的那家剛好假的。
有時候食物承載的是一份記憶,家鄉的回憶,不是那個東西,不正宗的,不要取同樣名稱比較好。
中北部人從小到大吃的肉圓都是油炸的。某天去一間寫著肉圓的店,好久沒吃好懷念啊,點了份上桌竟然是大顆水晶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