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chang1205 wrote:
那又怎解? 直接跟農...(恕刪)
oldchange的方法或許只能適用於小部份人,除非政府公告不準有中盤或大盤,直接由地方政府統一收購且負責後續賣出,不然永遠不會成為主流,原因很簡單
因為沒有農民敢在沒有政府保障和保證下跟盤商作對,我想就算政府有所保障也沒幾個農民敢
因為「大部份」農民都是教育程度較低,沒有太大企圖心的一群,很多時候就只知道種田,不了解如何提昇自身商品價值(其實這是政府應該出面輔導的),他們大部份人都只想好好種田,收成的時候有人來收,有收入就好了,有的是跟農會或產銷班合作,大部份就是跟盤商作長期的買賣。
而為什麼打電話跟農會或農民直購的作法詪難成為主流就在於,農民不敢的罪盤商,大家都看到是價錢好的時候,但是也有價錢差到不點成本的的時候,那時候怎麼辦,只有跟盤商長期合作在這個時候才能有收入,不然一整年的辛苦都白費了,跟農會合作也是一個辦法,但台灣現在的農會很多都變成金融機購或是派系鬥爭的工具,很少有用心的農會會去長期的關心和照料這些農民的作物和經濟,偶爾產銷活動意思一下,大部份的農會都把重心放在金融商品上了,根本也不會想跟農民簽固定高價收購合約,因為農會也沒地方存放,農產品又佔地方又沒辦法長期存放,比起來把倉庫出租給工廠或物流業還比較賺錢又沒存貨壓力。
少數接受過較高教育且會使用高科技商品的有辦法讓你打電話、用網路直接訂到他的產品,但那些佔了大部份每天只知道怎麼種田的底層農品呢~~要他自己想辦法上網?還是要他拒絕給盤商合作自己想辦法賣米?還是要他收成之後還要花時間和心思四處找人買米?在這個國人吃米習慣逐漸改變的時候?他有沒有那個時間和心思還很難說
如果你把自己放在那個角色,在這個沒有保障的處境下,你會不會認為跟盤商簽定長期收購契約會比較安心,說來還不就是政府太不用心在農業這個區塊,很多事不是用表現簡單的「你收購價低,我給你提高一點」這種簡單思考能解決的,如果沒有從最底層的問題去處理、解決最基本結構上的問題,最後得利的永遠不會是最需要外被照顧的那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