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布丁的做法中,牛奶需要加熱否

大部分的食譜寫牛奶要加熱,然後放冷一點再加蛋汁攪拌.

請問加熱的用意為何?

也有的食譜寫說牛奶常溫就好.

會影響成品的口感嗎?
牛奶加入糖煮滾 全蛋可以加一點 香草莢精 比較香 牛奶煮滾後 + 攪拌均勻的蛋 混合 就可以入模了 !
牛奶加熱是為了更快溶解砂糖以及讓雞蛋凝固
風味啥的不用想太多
冷的牛奶要溶解砂糖要攪拌多久?
冷的布丁液要凝固要等多久?
會不會外面凝固了裡面還是冷的?
這就是牛奶要加熱的原因
但是又不能太熱
不然就變成蛋花湯了
AMY790505 wrote:
大部分的食譜寫牛奶...(恕刪)




加熱的原因是要讓他"預糊化"更容易成型

也方便融化砂糖之類的

牛奶過熱混進去==>會產生蛋黃顆粒

不加熱直接混==>還沒實驗過 不過可以預料的是不易凝結要烤更久

~
加熱過的牛奶可以減少一點氣泡產生
這問題還真沒想過 看大家都這樣做 就跟著做
布丁跟蒸蛋 應該是類似的做法吧
所以蒸蛋也可以沖熱高湯下去? 但是都沒有這種做法

還是說熱熱的開始烤 烤到表面熟 裡面也差不多
冷冷的開始烤 表面都上色了 裡面還是生的?

不知道有沒有甜點大師解答
mokuli wrote: 加熱過的牛奶可以減少一點氣泡產生...(恕刪)
認同 / +1票.

牛奶加熱過度混入 === 不只會產生蛋黃顆粒, 牛奶中的蛋白也會聚型成細小顆粒。

hisashi wrote:還是說熱熱的開始烤 烤到表面熟 裡面也差不多 冷冷的開始烤 表面都上色了 裡面還是生的?...(恕刪)
敝人不是大師, 也不是科班出身; 但手作布丁失敗將近一年摸索, 現已找到適合自家的近百分百成功作法。

布丁上色, 並非用溫度控制的; 而是用焦糖或熔解砂糖作上色。 『布丁』與『布蕾』之差異, 其中一項在於"奶油"材料加入與否。

布丁作法, 強調 150度C 左右的均衡溫度定型加熱。 如果蒸/烤溫度過高, 布丁口感會偏硬.. 尤其是用電鍋的熱度有時會偏高, 對新手而言, 成功率不高...


(自家手作之雞蛋布丁 / 烤箱水浴版)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
認同 / +1票....(恕刪)

恩....我所謂的上色 並不是噴糖那種
曾經想吃蛤蠣蒸蛋沒有電鍋 只有烤箱 就把它當布丁來做 表面上色了 有點像...葡式蛋塔
hisashi wrote: 恩....我所謂的上色 並不是噴糖那種 ...(恕刪)
本體表面用噴糖(瓦斯噴槍), 是屬於"布蕾"的處理手法, for e.g. [焦糖布蕾]。 如果誤解, 不吝指正。

hisashi wrote: 曾經想吃蛤蠣蒸蛋沒有電鍋 只有烤箱 就把它當布丁來做 表面上色了 有點像...葡式蛋塔...(恕刪)
您那種作法處理的表面上色, 敝人也經歷過... 那種情形, (上色區域) 口感偏硬 (如果有誤, 不吝指正)。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補充一下,如果有用天然香草莢的話

要劃開丟進牛奶裡煮一下味道才會出來歐...

綜合上述諸多理由,牛奶是要溫過、但不能煮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