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ora wrote:
TFT 是一種系列的總稱,指:需要背光照明的面板
又有分 TN、VA、IPS 三種。
優劣區分(好->爛):IPS > VA > TN
只標 TFT 的話,有可能 TN、也有可能 VA、也有可能 IPS。
OLED(AMOLED):一種新型科技的面板,「像素顆粒」自體發光,無需背光。
只要 TFT 的(有背光那種的),一定存在漏光,只是程度輕微或嚴重罷了。
所謂「漏光」:在黑暗的環境下,螢幕也顯示全黑色的,是否會看見螢幕有光線稍微透出來?
會的話,就是漏光。也就是:背光照明透出來了。
OLED 才能做到:完全零漏光。因為它根本沒有背光,是「像素顆粒」自體發光的。
OLED 也比較省電。當「像素顆粒」不發光時,呈現黑色,不吃電。有顏色的部份才會吃電、發光。
**************************************
為何只標 TFT?不標示明確一點?
估計也就資料不足,可能廠商沒有透漏詳細資料。
然後實機也還沒販售,都沒人拿到實際機子,所以誰會知道到底是什麼面板的。
但三星是 AMOLED 面板的主要生產廠商,所以到底是 TFT 還是 OLED 的,這點一定要確認。
估計是 IPS 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那成本不高,工廠大量採購可能一片才幾百元台幣。
****************************************
補充:
長時間觀看比較不傷眼
OLED > IPS > VA > TN
...(恕刪)
之所以說OLED比較耐久看,主要還是OLED與電漿(PDP)一樣都是自發光技術,每一秒鐘在
顯示器的每個獨立點(1920x1080合計200萬個點),每秒獨立各打上2000次以上的像素(電漿)。
而TFT液晶技術則是持續都有背光,光隨時都是亮的,持續發光對眼睛是種傷害,也就不耐久看。
而OLED普遍是比較省電沒錯,但是它的白色必須RGB齊發,所以白色其實會比TFT LCD耗電。
再加上OLED的藍色容易色衰,所以三星常使用Pentile改變顏色排列,大量的使用藍色(RGBb)
,或是改變其它色系的排列,也就造成現階段三星OLED普遍都有色偏現象,就是整個畫面偏藍。
三星將AMOLED改變色彩排列Pentile
另外,OLED與電漿(PDP)一樣是自發光技術,然而PDP卻敗在無法做小尺寸,電漿(PDP)
最小都要37吋。不過OLED可變性高,從手機到55吋OLED電視都有做(只是大尺寸良率不高)。
自發光技術有一個罩門就是不適合靜態畫面,長時間將像素集中在某一區塊,靜態待在同一畫面
太久會有烙印隱憂。
三星將AMOLED運用在平板與手機,這種比較偏向靜止的顯示型態...
我想連Panasonic也不建議消費者的PDP(電漿電視),以長時間處於靜態畫面顯示了。
三星倒是很樂意將AMOLED運用在自家高端行動裝置上,將自發光技術這種長期顯示靜止狀態有
很大機會烙印的螢幕,運用在以靜止顯示為主的平板以及手機上,三星真的是很公開的把消費者
當白老鼠,為自家將來大尺寸OLED電視做練功準備中,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三星TFT LCD是不會使用IPS面板的,畢竟三星也是面板大廠,有它的PLS面板,PLS面板
也是IPS之流,PLS也是三星專門用來對抗LG IPS的。
只是這一次三星不曉得會不會用PLS?
--------------------------------------------
再來談談IPS:
早些年三星的PVA超黑晶面板在薄型電視領域是王者地位,國內口碑好的SONY(?)
也是用這個面板做高階薄型電視。
而以LG為代表的IPS面板在與面板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也只能祭出-IPS硬板-這無甚營養
的宣傳手法,獲得了一定成功,並使國內對硬板和廣視角進行了捆綁認識。
到了蘋果橫行的年代,得益與蘋果使用和用戶的認知,使得IPS面板風頭上更加強勁,似乎
搭上邊才顯得高貴...
但論在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效果,我覺得VA面板是好於IPS面板的。
同解析度下,VA細膩度和對比度都完勝IPS,顏色表現互有長短。
而在SONY與夏普兩個懂得討好眼睛的大廠調教下,LG IPS電視永遠沒機會跟高端搭上邊。
只能說IPS面板適合運用在小尺寸的顯示模式,但到了大尺寸的電視就有更好的選擇了。
IPS引以為傲的可視角,這在中高階VA面板也是可達178度,電漿(PDP)可視角度更是Free。
但是IPS的對比卻極低,而且不夠黑,色彩表現也不如電漿(PDP)。
--------------------------------------------
TFT技術之液晶分子基本概念:
液晶分子不是只有IPS、VA、TN三種而已。
不管是IPS、IPS-Pro、PLS、FFS、VA、MVA、AMVA、PVA、TN
這些它們都是TFT技術,只是液晶分子排列方式與材質不同。
IPS之流:
IPS、IPS-Pro、PLS、FFS液晶分子呈水平排列,大尺寸電視觸壓不會有水波紋。
由於IPS液晶分子成水平排列,所以大尺寸IPS面板的電視觸壓不會有水波紋,廠商
就趁機打廣告稱其為硬板,然而你拿石頭用力砸電視還是會破碎的。
優點是色彩準,可視角度可達178度,但原生對比很低1500而已。
IPS-Pro原本是日立技術,但現在落入Panasonic手中
IPS-Pro是IPS的進化款,液晶分子更加細膩整齊,可視角度更好
目前只有Panasonic高階電視在用。
PLS則同IPS技術,亮度更加提升,只是IPS商標被LG註冊了,所以三星研發改名為PLS。
FFS我不熟,可是我一款中國平板原道N70是FFS面板,上下左右可視角大約160~170度
,右下角在暗系畫面可視角很差,其它可視角還OK,色彩遜於IPS,但對比強於IPS。
-------------------------------------------
VA之流:
VA、MVA、AMVA、PVA液晶分子呈垂直排列,所以大尺寸電視觸壓則會有水波紋,攜帶型
小尺寸則有觸控板保護也不易出現水波紋。
VA是液晶之中較適合做電視的,原生對比高,顯示反應速度較快,漏光少,黑階較IPS強。
MVA是富士通強化VA技術
提高可視角來到170度,後期更能178度,加強反應速度,減低殘影,提高對比。
AMVA是友達技術將VA改良
可視角來到178度,加強面板反應速度,減低殘影,提高對比。
PVA則是三星改良VA技術
可視角來到178度,並且增加良率,以及提高反應速度,減少殘影,提高對比。
-------------------------------------------
TN就不提了,最早的液晶技術,可視角度低,色彩數量低6Bit,必須靠抖色提升假假的顏色
,但反應速度快2ms(液晶最快的),成本便宜,用在低端電腦螢幕最多。
-------------------------------------------
另外自發光技術還有OLED與電漿(PDP):
完全是另一項自發光技術,與液晶TFT背光恆亮技術無關。
PDP可視角度是Free無死角,色彩還原又是自然有層次感,色階極廣,沒有IPS面板那玩具色感
,觸壓電視也不會有水波紋。
PDP原生動態1080條以上,原生對比高達550萬,動態對比則無限,自發光耐久看,無不必要的
視覺殘留(即:無殘影拖尾)。
只可惜PDP只能做大尺寸,最小都要37吋以上,沒辦法做小尺寸,也失去了很多中小螢幕應用...
譬如:PC顯示器、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掌機,等等,都不會有PDP中小尺寸的應用。
再加上PDP沒辦法長時間靜態畫面,會有烙印隱憂,不適合原地不動的畫面型態。
不過動態型畫面是PDP的強項,是個擅長高速動作的過動兒。
市場現實與應用低,PDP成本與技術也較高,使得越來越少大廠有在做PDP了,十分可惜...
-------------------------------------------
各項優缺點:
IPS之流優點:色彩還原準,可視角廣。
IPS之流缺點:原生對比低,反應速度較VA慢,漏光較多,黑色不夠黑,紅色過濃到暈開。
VA之流優點:原生對比較IPS高,黑色較IPS深沉,反應速度較IPS快。
VA之流缺點:色彩還原弱於IPS,部分顏色會有色偏。
可視角度PDP > IPS-Pro > IPS = PLS > AMVA = PVA = MVA > FFS > TN
PDP可視角Free,高於IPS之流的178度,高階VA之流也可178度
其實中高階的VA之流,其可視角不會比IPS還差,而低階VA之流則另當別論。
色彩還原PDP > IPS-Pro > IPS = PLS > FFS > AMVA = PVA = MVA > TN
PDP色彩自然有層次感,只有白色是它的罩門,因為在以白為底色閃爍感較為明顯。
IPS之流黑色不夠黑甚至會漏光,紅色暈開到爆,玩具色感蠻重的。
VA之流原生對比雖然強於IPS,但色彩準確較IPS之流差。
原生對比PDP > VA之流 > IPS之流 > TN
PDP市售可達550萬,VA之流市售大概就5000,IPS市售很低1500左右
動態對比就別鬧了,廠商開好玩的,液晶動態對比幾百萬開爽的,電漿動態對比還無限...
最佳電視PDP > VA之流 > IPS之流 > TN
電視大部分都是動態畫面,這是電漿強項(同樣也是OLED強項)
動態畫面PDP > VA之流 > IPS之流 > TN
同上,對於電玩遊戲高移動性的遊戲,如:FPS、ACT、FTG、RCG等等,電漿是最順暢的。
並且,PDP不會有液晶Input Lag問題,這只有極少數電競級液晶可以達到電漿水準。
如:BENQ-XL2410T、日規Toshiba Regza 32ZP2
這種電競級液晶對按鍵輸入處理,數據上甚至比電漿還要快一點點!
不過這種電競液晶很少做大尺寸,不然就是台灣沒有代理.....
但液晶若要徹底避免Input Lag問題倒是可以期待,但要為此付出的代價會比較高就是了。
另外,PDP也不會像液晶開了動態HZ,反而造成破圖、跳格、瞬間加速之類的詭異感。
靜態畫面IPS之流 > VA之流 > PDP = TN
靜態畫面一直是液晶的強項,IPS又是液晶之中對於美工色彩最準的。
VA則可能會有一點點色偏,TN可視角差之外也有色偏問題。
PDP排在後面,因為連Panasonic也不建議PDP長時間靜態畫面,因為長時間靜態有烙印隱憂。
但長時間是多久?Panasonic沒說,總之不適合拿來做廣告刊版、網頁、時刻表之類靜態畫面。
並且電漿用在白底網頁,白底靜止狀態會有閃爍感。
這有非戰之罪,電漿就是過動兒,動態畫面強,靜態畫面卻坐不住。
--------------------------------------------
其它:
液晶還有分直下式,以及側光式
側光式美其名是輕薄省電,但其實是Cost Down的產品,用的發光源只在四周,容易漏光不說
,色彩也可能不均衡。
直下式大多運用在高階液晶上,可減低漏光,背光源用得實在,用在底還有區域控光。
而電漿則是1920x1080=200萬個點獨立發光,數量遠高於高階直下式液晶的512區域控光。
液晶要直下式機種才能與電漿畫質抗衡,然而直下式液晶要達到接近電漿水準的話,那麼液晶
要付出的金錢相對會高出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