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針對使用方向,個人倒是覺得上面兩位網友說得很有道理!
我2004年年初開始使用PDA(Mio 558),那時候PDA雖然號稱性能及功能強大(Mio 558搭配ARM系列400Mhz CPU),但說真的,不論是安裝、尋找軟體(要買都不容易買的到)、操作便利性...等各方面、方便性絕對不是現在可以想像。
雖然已有手寫功能,但順暢度及準確度...不要用現在的技術來比!
更何況價格因素,那時候一台PDA少說也要接近一萬甚至超過(Mio 558算那時候Mio的旗艦機,整組買起來花了我一萬五千多~含128MB記憶卡、保護貼),內建軟體大部分就只有win ce及不能編輯的office for wince(印象中只有支援word、excel但相容性超級差~跟微軟自己的PC版office喔),而一台翻譯機也才大概一萬以下幾乎甚麼都有了(2004年那時候,有PIM、有插卡、有觸控,只差在不能自行擴充功能,但那時候的PDA其實雖然是所謂的智慧型系統卻因為週邊不支援導致幾乎形同於傳統功能)!
還有個更大重點,那時候的翻譯軟體 for PDA (win ce)沒幾樣,未針對3.5吋螢幕優化,除了螢幕小導致看不清楚、輸入不方便以外,由於手寫不像現在這麼靈敏又沒有實體鍵盤,還有,內建字數、例句過少又不能整句翻譯!
所以後來我也再買一台專用機(哈電族)!
但現在的平板,除了速度夠快、操控夠靈敏、手寫夠方便、螢幕夠大之外,還有wifi或3G可供所謂的線上辭典使用(Mio 558只有內建802.11b,連網很難連、連到的品質又差又慢、又耗電),整體來講,軟硬體都大大的進步,所以很有可能專用翻譯機會漸漸形成M型化,也就是高階的以平板形式出現(講求的是多功能、多媒體),低階的以傳統形式繼續下去(講求的是專用),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內建在人類大腦就更方便了!
Curtis_l wrote:
我想這幾家翻譯機廠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