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是正式交車了, 也在市區開了近100公里, 簡單心得供各位車友參考.
1.底盤操控 – 目前時速都沒超過90公里, 均使用平衡模式駕駛, 在環東大道感受不到側頃, 市區舒適平穩, 避震恰到好處, 不會有過硬或是多餘彈跳, 電子懸吊軟硬切換正常水準, 油門輕踩便能立即起步, 感受不到turbo lag及有2噸重的車身.
2.油電轉換 - 沒有可以取消Auto Start-Stop的按鍵及設定, 和國外車友討論後, 認為Mild Hybrid和48V架構不同, 所以Audi就沒有讓車主可以自行disable的功能, 將Drive Select設定為動態模式即可讓引擎一直運轉, 但是我覺得市區使用時起步衝勁有點太大. 市區慢速滑行時幾乎都會立即轉換成純電行駛, 只有在等紅綠燈完全靜止時, 會感受到引擎自動啟動時的震動. 到家後在停車場慢速行駛及停車時都是轉換成純電, 目前平均油耗一公升為7.X公里, 原本的Macan S市區從沒高於5公里.
3.座椅 - 皮質出乎想像的柔軟, 通風及加熱表現正常, 但是按摩功能非常有感, 值得稱讚.
4.音響 – 標配B&O, 不是很合我胃口, 應該後續會去進行改裝.
5.隔音- 有加選前車門雙層隔音玻璃, 整體靜肅性有水準, 我可以聽到微微的排氣管聲音, 但是女兒坐後座覺得排氣管聲音很明顯, 需要找時間來加強一下後行李箱的隔音材質.
6.輪胎 - 標配是Goodyear Eagle F1 SuperSport, 聽不太到胎躁聲.
7.語音助理 - 覺得很不錯, 只要按下方向盤上的麥克風鍵, 對話就像跟手機一樣, 導航和空調控制都算準確.
8.胎壓偵測 - 只有輪速感應, 沒有個別輪胎的胎壓數字, 需要改進.
等過一陣子高速駕駛測試後, 再來與各位分享心得.
=======11/21==========
1.沒有前副座記憶座椅, 有此需求者須考慮.
2.調成節能及舒適模式後, 排氣聲浪會降低, 應該是排氣閥門改為關閉.
3.上高速公路後, 調成動態模式, 加速也是足夠, 沒有turbo lag, 變換車道也很穩定, 後端有傳來微微的排氣聲浪.
4.雖然前面煞車只有單卡鉗, 目前使用起來都還足夠.
5.發現前副駕座位若是沒坐人, 螢幕上的溫度數字顯示就會變暗, 目前人體感受上兩邊出風量並無差異, 會再觀察是否會因為副駕沒人時, 會將較多風量送到駕駛座.
6.冷氣溫度中的Auto有強、中、弱三個選項, 使用起來並不像是傳統冷氣的Auto, 而是如同Porsche的冷氣在同一個風量下, 還可以微調成強、中、弱三段, 並且使用起來比Porshce有感
7.分別試了iPhone16和iPhone17都無法讓車機連上手機的 WiFi 以便下載App, 需要再研究一下. 剛剛中午用有線方式連接, 終於連線成功下載YouTube了.
8.在較陡的停車場慢速上坡時, 變速箱運轉平順, 不會像Porsche PDK常常會在1、2檔之間頓挫掙扎.
再來就是山道的測試了....
=====================
下午去跑了趟內湖五指山, 路面濕滑, 所以就順順開, 一切從從容容, 游刃有餘

<結論>(因為家中四門車只有Macan, 所以大多以其為對照組做參考比較)
算是一輛稱職且動力足夠的家庭用車, 和同級距競品不相上下, 各有千秋, 就取決於準車主用車需求.
1.若是執意一定要有車道置中功能才是符合標準的目標, 那麼可以不必浪費時間糾結Audi發表的這一系列新車, 直接跳過即可.
2.車內空間一般而已, 並沒有因為車身加長而變大, 四名成人堪用.
3.各項安全輔助系統表現良好, 例如前方碰撞預警系統運作細膩, 不像我的老Porsche不是沒反應, 就是亂叫, 不然就是真有事時才緊急大叫且急煞, 重點是還不會煞停, 就把它歸咎於數年前發展的系統不算完善吧.

4.對於前雙座很滿意, 開車時可以按摩有大大加分作用.
5.或許對大多數車友而言副駕螢幕是雞肋, 可是家中財務大人還真喜歡, 螢幕觀看角度剛剛好, 一路上看著她喜歡的影片都不會無聊, 可惜的是聲音只能從車內喇叭傳出, 無法連接藍芽耳機供個人使用.
6.耗油量算滿意, 比起Macan真的好很多.
7.雖然S5前座有選雙層玻璃, 但是隔音還是Macan較優.
接下來就看這次新的油電系統在台灣走走停停的路況耐用度如何了.....以上為本人的不負責任車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