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394分
文章編號:91217430
Toetcarp wrote:
https:...(恕刪)
Skoda本來就是靠俗又大碗過活
但就算俗又大碗如何強調CP值多好又多好
現實就是Enyaq台灣上市以來每個月個位數的銷售
比各位口中競爭力差的奧迪Q4差的多
因為Enyaq價格帶就是不對 近200萬售價
價差不大 乾脆就直上Audi Q4 就算少點配備又怎樣
花200萬買台奧迪符合一般人的想法期待
但花200萬買Skoda的人一定少得多吧
就算強調有多好多好 只要價格帶不對 品牌就是跨不過去的坎
福斯Phaeton就是最好的前例
就像300萬以上的車 選擇陽春保時捷的人就是比配備多的奧迪多得多
撇除個人喜好 這就是品牌現實
既然都花了錢 就讓別人知道是值這個價



那些一直在喊Enyaq比較好 自己買了嗎???
買了才有說服力推薦別人吧
這常常是把「價值」跟「價格」混為一談的常見結果。
否則,為什麼明明都知道是同一車廠(或是集團),還要費工夫搞出那麼多不同的牌子呢?
Lexus 之於 Toyota (美國之前還有個針對年輕族群的 Scion)、
Acura 之於 Honda、
Infinite 之於 Mazda、
Maybach 之於 Mercedes Benz、
Audi 之於 VW 之於 Skoda 等等。
沒錯,這就是品牌所帶來的價值與品牌溢價的效應;你願意就買單,不願意就別買單。
就像同樣要花四百萬買車,若以 Toyota 跟 Lexus 來做選擇的話,你的選擇會是哪一個呢?
亦或者,配備差不多,價格有差,品牌有差,你的選擇又會是哪一個呢?
這問題或許也可以了解一下花同樣價格,不同廠牌,寧選陽春麵也不選滿配的車主的想法。
Delano01 wrote:
家人不喜歡韓國車,但...(恕刪)


個人積分:5393分
文章編號:91218223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