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0311 wrote:
你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恕刪)
Kimi大, 看來你算比較有科學的觀點.
1. 機油損耗要量化比較, 我同意
2. 雙B機油油耗問題, 這就要問BMW車友, 不過有些車友,會同時有Audi跟雙B車款, 他們的意見可以可以參考.
3. 我是不知道Audi是不是渦輪增壓車的使祖, 但是我可以跟你說 BMW的渦輪噴射引擎跟汽車的渦輪增壓內燃機引擎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們是簡稱渦輪引擎但是他們兩是完全不一樣的引擎.
渦輪噴射引擎: Turbojet
渦輪增壓內燃機引擎: turbo charged engine
目前所知早期的turbo charged engine 是用在二戰盟軍的高空轟炸機上. 盟軍轟炸機為了減少轟炸機的損失,開發了飛在更高的轟炸機, 使一般的德軍戰機無法攔截. 在更高的高度空氣稀薄,使用了turbo charged engine 使內燃機引擎在高空中有足夠的氧氣燃燒來使轟炸機有足夠的動力與承載力.
4.同意阿, 只是Audi的客戶群跟雙B的不太一樣. 所以在面對一樣的問題有兩極化的反應
5.我是有查拉, 只是Kimi大, 你的turbo-jet跟turbo charged engine 也要查一下. 這樣會更完美
A4 2.8 quattro V6 S-line(退役), Q5 2.0TQ, Q7 3.0TQ
第二點我可以回應你,我目前在用的車benz 2台 bmw 4台 audi 2台 vw 4台
沒有一台在正常的里程下,機油燈會亮,或是油尺低於下限,如果有我鐵定跟車廠槓上了
我處理過幾台VAG車系,消耗機油過於嚴重的保固,結果都是拆引擎,所以我才說一定要量化再來談這個問題,標準不是我訂的,但是2000公里甚至3000公里消耗1公升,在我的認知是不合理的,我當初也都有幫一些車主爭取到原廠保固,也請你參考
第三點:
我覺得你的回答很好很專業,我喜歡
但是你可能要仔細看一下我回應原PO文大大的用意是什麼
我們討論的不是渦輪形式,而是那位大大說渦輪始祖本是AUDI~
奧迪開發渦輪引擎的時候,雙B都還在自然跟機械的開發
如果現在都走渦輪。
試問如果AUDI的渦輪不行。試問雙B的渦輪能行嗎?
你懂我回應的意思什麼嘛!?答案就是說AUDI是渦輪始祖
你也回答啦---3. 我是不知道Audi是不是渦輪增壓車的使祖---這是我倆認知的共通點
我也沒說BMW是啊!!我只是回應他,BMW不是沒玩渦輪,是以前就在玩了,只是那位大大不知道,不是嗎?!你也幫我證明了啊!!
共識結束!!
再來我要跟你溝通的是..一般我們說的渦輪就是利用壓縮空氣密度強制進氣的方式,增加內燃機的功率輸出或是效能,都統稱為渦輪不是嗎?!BENZ早期玩的是機械增壓也較渦輪,不是嗎?!而你說的turbo charged engine很多車廠都在玩,可以玩很大這是優點,但是早期缺點就是渦輪遲滯,玩越大越嚴重,速霸陸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一大堆改裝車
包含你說的飛機內燃機的渦輪形式也叫渦輪,這些都是渦輪科技的應用你同意吧?!請回答
是你自己把渦輪細分,我們討論的是渦輪audi是始祖嗎,不是各家的渦輪科技是什麼?但是他都是渦輪燃機的應用,不是嗎?如果你要互相切磋討論,我們可以另開文討論,但是不要模糊焦點了
第四點你同意所以就結束了
第五點你說:我是有查拉, 只是Kimi大, 你的turbo-jet跟turbo charged engine 也要查一下. 這樣會更完美(渦輪噴射引擎: Turbojet 渦輪增壓內燃機引擎: turbo charged engine)...你有查,我非常高興,但是你可能要去再查一下,內燃機的歷史,我們是從噴射引擎演變為缸內直噴引擎,因為缸內直噴他是利用高壓霧化油料,讓油料可以更加的完全燃燒,而不是單純把油料像打針一樣擠進燃燒室裡,當初2戰時代,沒有缸內直噴科技,只有噴射,而噴射引擎,他的演變跟進化,就是可以更加精準地控制油料進入燃燒室的多寡,這都是內燃機的演變,我們討論的是渦輪,他也是一種,原理都是一樣的,是你離題了,在跟你強調一下,我們題目是audi是渦輪始祖?要細談渦輪科技,我們可以另闢文章討論,所以不是我要查而是你要先知道題目是audi是渦輪始祖?和渦輪就是利用壓縮空氣密度強制進氣的方式,增加內燃機的功率輸出或是效能,都統稱為渦輪,梅是叫我翻書幹啥呢?
1.原始文章你就說:何況,機油消耗過大(請別再說吃機油,既然要講這就專業點..)
補充文寫說:所以當然車子跑1500公里會消耗一公升嗎?答案是不會.. 如果太接近或超過就是要回廠關切了....你自己已經澄清了,那就好..所以結論就是消耗過大就是有問題,只是認知有些許差異罷了
而且之前文章討論的就是消耗過大而不是簡單的合理消耗,不過說實在的你這次補充把國產車拉下水,我實在是很不認同,國產車有哪一家車廠的新車,有被反應吃機油或是過量的消耗機油嗎?我是沒聽說,有也應該是少數吧!我們說的是很多人反映的事,這就可以拿出比例原則,適用
所以國產車沒有,有也只是少數的事,被你說成有了,還拿出了比例原則真是不太好˙你知道車主反映的都是剛換完機油在剛行駛1000~3000公里時機油燈就亮了你知道嗎?還不到國產車的5000公里保養里程
2.不是回應我所以不關我的事
3.你說:渦輪始祖這段就要麻煩看看Indy500的補充...那也麻煩你去看看我是如何回應他的
請別拿著雞毛當令箭,凡事靠自己,他對題目的認知有差異
你自己也回應說:渦輪增壓並非新近的發明,其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當時德國Buchi博士已擁有渦輪增壓的專利權,這發明因種種阻力並未大量應用,之後,約在1950年,法國的Rateau才把渦輪增壓應用到飛機引擎上,瑞典也有汽車製造廠採用渦輪增壓器,生產賽車的汽車公司相繼採用來增強馬力,1980年是渦輪增壓汽車的轉捩點,Saab 及 Proshe 功地推出其渦輪增壓系列汽車,在同年的日內瓦汽車展覽中,其他汽車製造廠亦紛紛展示其渦輪增壓汽車了。...............所以現在你還敢說audi是渦輪的始祖嗎? 渦輪始祖本是AUDI~ 奧迪開發渦輪引擎的時候,雙B都還在自然跟機械的開發,如果現在都走渦輪。試問如果AUDI的渦輪不行。試問雙B的渦輪能行嗎?請大大把這些話收回吧!!有去查查我跟你說的近代bmw的渦輪科技了嗎?玩市售引擎,還是學著點吧!!bmw可是玩市售引擎跟底盤的佼佼者
4.話不能亂說,比來比去也不能亂比吧
討論機油消耗過大的問題也可以牽扯到說燃料稅
那你為何要說這麼多,直接叫大家把車賣了就都沒問題了,連稅也沒有了
又可以愛地球,你在01倡導這些好了
我沒有為反對而反對,反而是你自己比較像吧
而且你不是澄清了很多東西嗎?然道你自已不自知
還有我說的第二點2.你說的:雙B消耗得更嚴重...你說要查證不是嗎?請提出證據
你叫我提出證據不要為反對而反對,你好像搞錯對象了,應該是自己,話是你說的,我叫你提出證據,你反而叫我提出證據..反了
我之前回應你的第5點就是:5.你說:我不希望一些喜歡奧迪的人 被這些不查證就在那講話的人汙染!!...倡導說話要查證,但是你查證了嗎?
這是我在最後一點強調的話,你現在居然叫我查證?
難道一堆安全測試結果都是用錢買來的?即便我非AUDI車主,對AUDI印象還不錯,但看到吃機油到這種程度...不免有些吃驚
,我也覺得應是無法令車主接受的個案才對,說真的現在才知道渦輪增壓車居然都像二行程機車一樣要吃機油?!
嗯~我的觀念要改了...以後有機會購買渦輪增壓車時這部分會列入考量的...
渦輪始祖不是SAAB嗎? 那種貼背感坐過開過的一定知道..也沒聽SAAB吃機油....
雖然SAAB命運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