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的妥善率、可靠度,需要檢討的是「產品」還是「後勤維修」?

本樓第一篇參考的資訊是 2016 年,現在最新 2017 JD Power 的 VDS 報告也已經有了

這項調查為各車商的 2014 年款車輛,在過去 12 個月內每 100 輛車出現故障問提的總數排行,問題越少排名越前面,總平均為 156 個問題,這次在報告上共有 31 家車商。

Audi 2016 只有 134 個問題,2017 增加變成 153 個問題了

可以參考 Autonet 的報導:

http://mobile.autonet.com.tw/cgi-bin/file_view.cgi?b7020455170224

Davidchubby wrote:
本樓第一篇參考的資...(恕刪)

BMW, 現代居然排名大幅往前耶
好奇Infiniti, Subaru怎麼了
causewaytw1 wrote:
BMW, 現代居然排名大幅往前耶
好奇Infiniti, Subaru怎麼了
BMW、Hyundai、Infiniti與Subaru的妥善率本來就一直是起起落落,時好時壞的,並不奇怪。倒是Acura的表現低於業界平均,算是較為罕見的現象。
我還蠻希望audi像現在這樣
賣得不多不少 這樣我們買audi 折價高
買價跟國外差不多 雙b在台灣賣盤子價
Audi bmw benz 都是同級車
在台灣買c的錢都可以開到a6了
還有人嫌Audi 定價貴
很奇怪 賓士訂價隨便定跟國外差這麼多都沒差 audi就要賣很便宜 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momodad wrote:

我還蠻希望audi像現在這樣
賣得不多不少 這樣我們買audi 折價高
買價跟國外差不多 雙b在台灣賣盤子價
Audi bmw benz 都是同級車
在台灣買c的錢都可以開到a6了
還有人嫌Audi 定價貴
很奇怪 賓士訂價隨便定跟國外差這麼多都沒差 audi就要賣很便宜 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1. 賣的不多不少又有便宜撿,現在新聞都說了那算是經銷商虧錢賣給你的,若你來做虧錢的生意,願意撐多久?

2. 買 C 的錢都可以開到 A6了:那為何 2016 台灣的 C class 車系一年賣六千多台,而 A6 車系只賣六百多台?賣這麼便宜了還是沒人買,這就跟價格無關了,可以說消費者對「產品」及「後續養車的過程」產生疑慮。


我們簡單用幾個過程來分析看看,買一台車,不分廠牌,有分好幾個步驟:

1. 賞車:有80坪難停車的展示間跟300坪好停車的展示間(越大越好停車的展示間是用錢蓋起來的)

2. 下訂:每個展間折扣各不相同,議價各憑本事(業務為了拼業績少賺一點甚至虧一點也要賣給你)

3. 開車上路:看個人運氣了,運氣差的買到 Lemon(真的買到了只能上網抱怨)

4. 保固內維修保養:是不是只能選擇原廠的保養廠(外接個電源都不行嗎?)

5. 保固後維修保養:除了原廠,外廠還有哪些選擇(例如變速箱是隨便的技師都會修的嗎?)

6. 賣車:中古車價的認定(不想開了竟然還賣不到理想的價格?)

可以這麼說,這幾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環節讓消費者不滿意了,不是一開始就放棄不買,就是以後不會再買。

別說車子了,想去吃頓飯,很多餐廳的營運,不也都是這樣嗎?

回歸主題, 個人倒認為Audi的妥善率可靠度與末端的經銷商態度較無關聯, 而是出在產品設計的思維與邏輯....

若你開過夠多台Audi車之後, 就慢慢會發現他們的設計理念過於理想化, 異常重視零件安排的空間與視覺, 卻忽略了日後維修的方便性與合理性, 加上特愛運用某些電子設備與尖端科技, 導致許多零件於緊湊安置下減短了使用壽命, 更徒增修車師傅的工序與工時, 想當然爾這種車交到台灣普遍不按維修手冊施工, 甚至連手冊內容都不看(或看不懂)的技師手上, 修不好是常態, 被修壞了好像也見怪不怪了....

我的經驗AUDI很適合天龍國人或高薪白領來開, 開起來很有優越感,舉目所見一切趨近完美, 連管路等細節都做得漂漂亮亮, 至於換零件耗材要搞到下工字樑甚至得下引擎的事, 就交給金錢與時間去打發吧!

各位可以把雙B跟Audi的同級車引擎蓋打開來比較一下, 就知道大家將妥善率怪罪到廠商的售服上是不盡公平的....

chuangs4 wrote:

回歸主題, 個人倒認為Audi的妥善率可靠度與末端的經銷商態度較無關聯, 而是出在產品設計的思維與邏輯....


各家產品的設計都有優缺點,例如入門款常常搭配較低階的變速箱,當有爭議的時候,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在台灣市場,經銷商賺錢來自「賣車」的過程跟「維修保養」;例如在妥善率比較差的情形下,保固內、保固後的零件,應該要維修還是更換新品,這是車主最在意的,而決定權往往是在經銷商經營的保養廠手上!

如果原廠產品設計的好,零件耐用度夠,產品線齊全,消費者選擇了對的產品,那維修保養的困難度自然就會變少了。舉例 Audi 來說最近就有喊出「 59 分鐘快速保養」的口號,實際狀況如何就需要時間證明了!

又例如 BMW 在台灣市場直接取消 650i Coupe 跟 Grand Coupe 的車型,車廠的確有在做產品跟後勤維修的調整。

每一台車的車主都是 1,10個人都說好仍然是不夠客觀的,就算有 100 個車主在歌功頌德產品多好,上網抱怨的車主也不在少數,最後仍是要統計一個市場的數字比較有說服力;一個車款的生命週期約 6-10 年,有時 3 年就小改款,看 3-5 年的銷售數字是可以客觀評估出消費者接受度如何的!

在版上幾乎都查的到 2011 ~ 2016 的銷售數字,Audi 的產品線部分多了幾個入門款車型,少部分車款引擎有 downsizing;而有的競爭對手多了前驅的產品線,有的競爭對手則是大規模的引擎 downsizing,到了 2016 ~ 2017,銷售量數字卻是別人在進步而 Audi 在退步,消費者為何不再繼續買單,那就要檢討問題點出在哪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