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過A4利曼板都會覺的車門下緣的門板往外突出一部份,那一片叫定風翼,不知和一般A4平面的有啥不一樣呢
你指的是S-LINE版本的配備
S4也是如此
往外凸出純粹是造型好看
我以為是有甚麼下壓力效果,還好沒買,那個東都都可以換機油加換變速油嘞說~~
kkk小偉 wrote:
你指的是S-LINE...(恕刪)


那個不是只有好看而已喔~ 是有測過的, 有助於高速穩定的!!
那是怎樣的原理方式來增加穩定性呢??
F1考慮的地面效應,利用的是表面流(surface layer flow)相對低流動性
的流體性質,當前氣霸將厚度僅一兩公分之表面層上方的空氣剷開,
車底下的空間將出現一個真空度,車速越高真空度越大,車體受到的
淨下壓力就越大,這個和伯努力定律沒有直接關係。
另外一種屬於diffuser的作用,也有人稱為地面效應,它的原理就是依據
伯努力定律而來。基本上再流體中運動的物體,前方會有個阻擋而起的
高壓區,後方則有尾流低壓區,所以周圍的氣流會受到由前往後的氣壓
梯度力作用而向後加速。如果這個運動物體距離地面夠近,那麼向後作
用的氣壓梯度力作用的汽體量減少,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氣流流速就比沒
有地面阻隔的情況快,那麼依據伯努力定律,流速快壓力小,這就提供
近地物體一個額外的下壓力。這個下壓力必須利用流體加速,所以不能
太接近表面流的範圍,車體離地要高一些,但也不能太高,此外車底也
要設計的很平整,否則亂流會阻礙流速,反而會形成高壓區。如果車底
前低後高又很平整,那整個車底就是個diffuser,效果會更加強。在實用
上,這個下壓力並不特別顯著,因此diffuser的作用都強調集中在車尾,
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讓氣流在離開車底前有個減速空間,而擴張減速的
同時還可提供前方車底氣流的吸力,增加車底氣流的流速,增加下壓力;
其次,減速增壓本身,以及diffuser帶動向上捲流填充車後尾流低壓區,
兩者都可增加車後平均氣壓力,也就是減少氣流拖曳力,那就是減少風
阻的意思。
地面效應改裝就是一般說的空力套件,包括前氣霸、側裙、底盤平整化套件
、及後導流版,尾翼比較特殊可能除外。
難怪我每次去修車順便擦底盤時,都看到底盤用塑膠板包的緊緊的,底盤還有2片傾斜片不知要幹嘛用的 ,連前後輪拱下緣都有兩片短短的,不知和流體有何關係,難怪我每次開到140km都還很輕鬆,尤其在高速道路,兩三個彎後面的車就不見了
audi真的很會設計車子,,先是以穩定為前提,再求速度,我想一台車子速度再快沒有穩定的車身也是很危險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