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公告說明】2025.8.1.本事件已與桃園保時捷協議完成已無爭議。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有時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瑕疵,所牽動的,卻不只是表面上的補漆或修復,而是整體服務流程、品牌態度,甚至對消費者信任的考驗。

這是一輛全新交車的保時捷 Macan 4 EV,在我以為只是一件小事 「後尾門右上角一道原廠塗裝瑕疵」 卻隨著處理過程的延宕與溝通落差,逐漸演變成一連串讓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本無意放大這起事件,只求合理補償與尊重對待。但從整備中心未察、售後反應遲緩及冷處理,我開始質疑:

在高價豪華品牌背後,消費者的聲音究竟有沒有被真正聽見?

這篇紀錄,是希望讓更多準車主知道,交車時「原漆」、「整備」、「驗車」、「售後態度」,絕非瑣碎細節;也讓品牌知道,所謂的信任,不會在塗裝瑕疵中毀滅,而是在一次次輕忽與拖延中消磨殆盡。


為避免關心此事件的朋友們產生過多臆測,將事發經過詳實整理如下:

2025年5月17日 — 交車當日發現瑕疵 (附上問題部位照片三張)

當日交車返家後,檢查車輛外觀時,發現車尾門右上角邊緣有明顯塗裝瑕疵。立即透過電話聯繫並提供照片,給交車業務反映此情況,對方請我於5月22日下午返廠檢查。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2025年5月22日 — 返廠確認瑕疵並安排修復

依約返廠檢查後,服務專員確認車尾門塗裝瑕疵,為交車前即存在之問題。專員說明保時捷方面提出的處理方案為:「烤漆或補漆修復」。

詢問修復所需時間,專員說明約需一天時間(上午9點進廠,下午4-5點可完成)。進一步詢問:「這只是局部瑕疵,為何需要這麼久?」專員回覆:「因為必須將整個尾門拆下來施工,這是標準工序。」當下明確表示疑惑:「不是局部修復烤漆就可以嗎?有必要整扇尾門拆下來嗎?」專員再次回應:「工序就是如此。」

考量對方專業、且僅屬表面瑕疵,當時並未過度擔心,遂同意安排於5月26日進廠施作。
詢問是否須親自開車過去,並於當日下午再自行取車?專員回覆:「是的。」我回應:「這樣處理起來其實滿麻煩的(心中也質疑為何因非我過失,卻需要承擔額外不便?)」稍作停頓後,專員似乎察覺我有顧慮,便主動提出:「那我安排人員至府上取送車輛。」當下對此安排表示滿意,專員也表示將會聯繫業務,安排當天的取車事宜。

2025年5月23日 — 交付車輛安排落差與不便

迄中午仍未接獲業務通知取車送廠事宜。下午主動致電業務詢問,業務表示不清楚此事,需向專員再確認。下午16:25分,專員回覆表示「業務不同意安排人員來取車」,僅以下兩方案供選擇:

1.可出動拖吊車運送(需將車輛從地下室開出並陪同現場協助裝載,返程亦然,實際操作相當不便,有運輸劃傷風險)。
2.自行開車前往,提供代步車一輛作為替代交通工具,然而因代步車為陌生跑車款,加上保險責任風險等顧慮,我婉拒該方案。

最終回覆專員,決定自行開車前往,另自費搭乘計程車解決交通問題。

問題看似解決了,沒想到轉折就在這開始。

曾想過如果當初發生的是下面這兩種情況,也許今天根本不會有這一連串的後續問題:

1.若整備中心在PDI時就發現瑕疵並即時處理,那麼問題根本不會延續至交車後才被車主發現。更諷刺的是,這項「PDI整備」費用7,000元,還是由車主支付。依照常理與業界慣例,此費用應該已包含在車價之中,不應由車主額外支付。(業務說新車整備費用,保時捷不吸收)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2. 若當時有安排人員「取送車輛」處理,也就此打住,整件事也就結束了,甚至還會心裡暗暗稱讚保時捷服務周到。畢竟我個性怕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偏偏事情不是這樣走向,是事件的延宕與處理態度,讓我不得不繼續深究。
誰會吃飽沒事撐著要去計較這些?如果不是一路走來,品牌方的處理方式讓人失望,根本不會演變成這樣。

2025年5月24日 — 維權的火種被點燃

回想當時情況,內心湧現許多質疑與不平
這明明是原廠生產製程造成的塗裝瑕疵,為何卻要由我這位消費者來承擔後續的時間成本、交通不便,甚至潛在的風險與折價損失?

為釐清影響查閱資料,才逐漸意識到:
即便透過重新烤漆可以恢復外觀,但非原漆紀錄將永久留存,並且對未來的轉售價值、鑑價結果都會產生實質影響。然而,這些風險並未被品牌清楚說明,甚至未曾正視。

也正是在這一刻,才定決維護自身權益,爭取合理的補償,絕非過分要求,而是對品質失誤,生產商應有的基本承擔。

2025年5月25日 — 表達不同意烤漆修復

致電專員,表達不同意進廠進行烤漆修復,但未能聯繫上。遂改由電話請業務代為轉達。

2025年5月26日 — 發函拒絕烤漆或補漆修復方案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非原漆影響

1. 非原漆將影響車輛轉售價值與市場鑑價認定
即便補漆技術再高明,仍無法完全恢復出廠時的原始塗裝狀態。第三方機構在未來進行車輛評估時,極可能將其視為「曾修復車輛」,從而導致折價,影響轉售價格與市場認同。

2. 重新烤漆的車,漆面附著力較弱,貼膜比較容易被撕起漆面,增加貼膜或鍍膜風險
非原廠烤漆俗稱「後補漆」、「翻新漆」其附著力通常不如原廠漆強,一些品質較高或較厚的保護膜(如PPF或某些品牌的Vinyl)黏著力很強,撕下時更容易帶走不牢固的漆層,許多車主在改色貼膜或鍍膜前不知道漆是後補的,一段時間後撕膜時發現整塊漆剝落,這不但損壞車體,還會造成高昂維修費用。

3. 維修紀錄將永久存在,可能影響保固、誤判成事故車
即使此次塗裝修復與事故無關,相關維修紀錄仍將留存,未來無論是保固認定、保險理賠,或是潛在買家查閱車輛歷史時,皆可能成為誤會與疑慮的來源。

既然無法回復原漆帶來的原廠認證價值,那就應由品牌提出合理且對等的補償方式。否則,最公平且合理的方式,其實就是「更換一輛全新、無瑕疵車輛」,哪個車廠會這麼做?

結語
最終會回到修復問題本身,但既然「非原漆」將造成實質價值損失,那品牌應負責提出適當的補償方案。問題的核心不僅在於瑕疵是否能「修好」,而在於修復後所造成的無形貶值與消費者信心損害,該如何妥善反映與彌補,這才是關鍵所在。


2025年5月27日 — 桃園保時捷中心首次提出補償方案

當日,業務透過 LINE 提出補償方案,內容為:提供「首次保養免費」作為補償。

補充說明:
其實所謂「一次免費保養」實際補償的金額並不高(尤其電動車)。
免費的範圍通常僅限於例行檢查與更換項目的工資部分,而大多數的耗材與損耗件仍需自費。因此,即使標榜「免費保養」,車主實際仍需負擔一定的材料費用。
對於保時捷這類高端品牌而言,若僅以一次免費保養作為補償方案,恐怕難以與車輛本身的原漆價值、品牌定位及消費者的期待相符。

2025年5月27日 — 不接受「首次保養免費」補償方案(並提出本人的補償方案)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補充說明:補償訴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基於實際市場參考與合理權益考量

我所提出的補償訴求,並不是「獅子大開口」或藉機要求不當利益,而是參考多起實際案例與市場實情後,做出的理性主張。在多個車主經驗與專業評估中都可見,非原漆車輛在二手市場上的確普遍存在折價現象,這並非臆測,而是業界長期的交易標準與認定依據。

因此,我所強調的,不是單純「修好」就了事,而是:
「即便修復完成,價值已產生變動,那這部分損失,是否應該由品牌來合理承擔?」

提出補償訴求的出發點,其實只是希望將這項風險差距如實反映並公平處理。若品牌認為無需賠償,那麼也請提供明確保證:未來不會因為非原漆而造成任何折價、保固影響或市場疑慮。否則,提出對應補償,正是最合理的作法。

1. 參考其他品牌如賓士、BMW、Lexus曾有交車板件瑕疵案例.
Lexus
實例:RX 原漆有異物、顏色不均。
補償:NT$30,000 現金折讓 + 免費全車鍍膜。
處理態度:迅速處理,強調品牌形象與售後體驗。

BMW
實例:BMW 5 系列交車發現漆面橘皮感嚴重。
補償:車主反映後獲 NT$50,000 現金補償 + 漆面延長保固 1 年。
備註:有些案例 BMW 會視交涉過程提供選配升級或延長保養里程。

Mercedes-Benz
實例:E-Class 板金邊緣有噴漆收尾不均。
補償:原廠精品抵價 NT$20,000~30,000;亦有個案獲得免費鍍膜服務。
風格:處理方式保守,但願意用精品方式補償。

2.二手車市場行情預測,對此車輛於短期內轉售的可能折價影響:

車款:Porsche Macan 4 EV
購入年份:2025 年(新車)
行駛里程:僅 200 公里
原始購入價格:412 萬新台幣

狀況:尾門處非原漆(交車即有塗裝瑕疵,已修復)

【轉售價格模擬(以交車後 1~3 個月出售為例)】

狀態-------------------------------------------預估售價範圍(NTD)折價幅度

原漆完好如新(無瑕疵)------------------約 390~398 萬 約 -14~22 萬(含開車折舊)
尾門單一烤漆/原廠修復、有證明-------約 380~388 萬 約 -24~32 萬(視買方態度
尾門烤漆/無證明 or 顯色差--------------約 365~375 萬 約 -37~47 萬(偏保守評估)
車商查定列「事故疑慮」車輛-------------低於 360 萬 折價逾 50 萬甚至更高

說明:
即使僅 200 公里,只要一離場、掛牌就會承受一定初期折舊(通常約 3~5%)
若非原漆部位僅為尾門,且有原廠出具非事故聲明與維修證明,則折價可控制在 10 萬上下
未主動說明/車商或買方發現非原漆時,議價力會大幅削弱

2025年5月27日 — 接待課表達協助處理漆面修復事宜

保時捷桃園中心接待課副理 C小姐 致電並透過 LINE 聯繫我,表示希望協助處理漆面修復事宜。(惟該提案仍屬於將原車進行維修之路線)

2025年5月29日 — 桃園保時捷中心提出「更換整片尾門」方案

當日14:56,桃園保時捷中心業務主管 B先生主動致電聯繫,首次明確提出新的處理方案:「直接更換整片尾門」,以避免日後因修復烤漆,可能留下痕跡或造成爭議。這是保時捷方面首次提出,以更換部件取代烤漆修復的處理方向。

感受到德國原廠願投入高額成本(尾門費用、海運成本、拆裝工資),顯見總公司對原廠塗裝品質仍有所堅持,當下認為此方案展現品牌誠意,初步表示接受。

然而,掛電話後冷靜思考,愈發認為此方案存在潛在不妥之處:
更換尾門涉及多項拆裝工程,包括螺絲鎖固、線束接駁、動力裝置等,將不可避免地破壞原廠一體成型的組裝品質,進而可能影響車輛原有之結構完整性、防水密封性、靜肅性甚至整體剛性,恐造成不可逆風險。

因此,我於當日稍晚16:54主動致電業務主管 B先生,明確表示不接受「更換整片尾門」的處理方式,並說明我不接受的原因與相關疑慮。

我肯定德國原廠對品質的重視與修復誠意。

然而,也因此我提出合理疑問:既然總公司都願意投入遠高於一般補償的實質成本,為何桃園保時捷中心不考慮接受,我所提出的補償方案(現金折讓、延長整車保固、瑕疵修復後出具非事故修復聲明書等)?,相較更換尾門片,不僅節省資源、降低拆裝風險,更能保留車輛原裝狀態,對於完整性與未來轉售價值而言,更具實質意義。

德國品牌方選擇高成本方案,桃園保時捷中心對車主提出補償方案未予以正面回應,這樣的處理邏輯,難免讓人感到困惑。

2025年5月29日 — 回覆不接受「更換整片尾門」處理方案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2025年6月9日 — 向總代理提出申訴

惟迄今已逾十日,經銷商方面未提出具體新方案,亦未主動聯繫協商,顯與 Porsche 所宣稱之品牌精神與售後服務承諾相違。本人遂正式向貴單位(總代理)提出申訴。

2025年6月9日02:53 — 總代理Porsche Macan 4 EV 塗裝瑕疵申訴函郵件寄出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聯繫紀錄附件及照片:上述與代理商聯繫紀錄及照片資料已隨貼文附上,在此不再復貼

2025年6月9日11:46 — 收到總代理回覆郵件(迅速有誠意地回覆,但後續實質處理尚未跟進)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2025年6月12日 — 桃園保時捷中心電話聯繫紀錄說明

自本人於2025年5月29日回覆不接受「更換整片尾門」處理方案後,至6月12日期間,桃園保時捷中心方面,近兩週未曾透過任何形式(包括電話、簡訊、LINE 或電子郵件)與我或家人聯繫。這與保時捷所強調「針對您的反饋進行緊密溝通與聯繫」的立場,顯然有所落差。

直至2025年6月12日,在我已向總代理提出正式投訴三日後,桃園保時捷中心業務主管 B先生首度致電聯繫我太太,表示希望與我就尾門塗裝瑕疵一事進一步溝通,並說明此前兩日曾多次致電未果(我已於6月1日出國,並停用台灣門號)。

我認為,即便無法透過電話聯繫,若能簡單發送一則簡訊或LINE訊息告知,如「目前處理中,請靜候通知」、「主管出國,待返台後在與您聯繫」至少可讓人感受到基本的誠意與責任感。然而在我未投訴前,保時捷方面長時間未主動聯繫,顯示出其對顧客申訴反應的消極與被動,實不符高端品牌應有的服務標準。

該次通話中B先生提到,桃園中心曾提出兩種處理方案:
1. 提供「首次保養免費」
2. 更換整片尾門
而我方早已有回函明確說明無法接受這兩種方案,並說明理由。
我太太在通話中再次表達我們的立場,並再次告知本人目前身在國外,聯繫請以電子郵件作為正式書面溝通工具,其不受時區與地域限制,亦可完整記錄對話內容與雙方立場,有助於釐清責任與避免誤解。

2025年6月16日 — 至今未曾收到桃園保時捷任何正式回函

針對本案重要聯繫說明,至今皆未見應有的書面處理紀錄,自2025年5月22日以來,針對我所反映的新車塗裝瑕疵問題,桃園保時捷中心至今未曾提供,任何形式的正式書面回覆。甚至連基本的說明函、處理紀錄或書面回應都從未出具。

至今唯一一份具有「回函」性質的文件,竟是因我向保時捷總代理投訴後,總代理方面的回覆函。

5月22日 車輛送檢尾門右上角邊緣有明顯塗裝瑕疵:
當日雖由保時捷人員現場確認瑕疵問題,但至今未提供任何檢測報告或技術紀錄,僅有口頭敘述,無任何書面說明。

5月27日 提出補償方案「首次保養免費」
此項補償由業務人員透過LINE訊息私下傳達,並無正式文件或保時捷官方說明,欠缺程序正當性。

5月29日 提出「更換整片尾門」方案:
該項重大方案變更,亦僅透過電話口頭方式告知,未提供任何書面確認、處理紀錄或技術評估依據。

回顧整個過程缺乏責任追溯(無明確窗口、應由誰負責、哪位專人持續處理) ,對於一個高端品牌而言,售後處理竟形同虛設,毫無系統與效率可言,讓人難以置信。

2025年6月17日 — 說明:為何表達保留「原廠原漆」狀態

我之所以在討論過程中表達保留「保留原廠原漆」的訴求,並非是堅持不讓桃園保時捷中心處理瑕疵,而是為了釐清補償應建立的基本邏輯起點,以利協商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在這起新車交付即存在原廠塗裝瑕疵的情況下,若不更換整車或尾門,車輛就必須透過重新烤漆來處理問題。但只要進行修補,原廠原漆即無法保留。
既然瑕疵發生源自保時捷,車主願意配合進廠修復,保時捷也應負責任的面對修補帶來的減損結果,並提供對應的補償方案。

然而實際情況是:
桃園保時捷中心初期僅提出「進廠修復處理」→結案,壓根沒補償這選項。
後續亦無進一步協商,僅有車主早期提供的方案,導致內部與外界誤認為車主是「堅持不讓修,只求保原漆」這樣的誤解嚴重偏離問題本質:
不是拒絕修補,而是修補後產生減損,保時捷是否願意給予合理補償?


2025年6月17 — 感謝許多人願意花時間看這麼長的內容

我知道這次的瑕疵問題在很多人眼裡也許只是小問題(我自己也覺得這次問題小),甚至有人會想:「是不是想趁機訛一筆補償?」但我可以很坦白地說——不是。

這台車是買來給老婆開的。從賞車、選車到交車,其實整個過程都希望她是開心的,是有儀式感的那種「我們一起買一台好車,一起迎接新的生活階段」的情緒價值,是這整件事的核心。

但當我們拿到新車,卻發現原廠塗裝有瑕疵,甚至處理過程中也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誠意,這種情緒上的落差,真的讓人很難釋懷。

重點不是錢的多少,而是這台車該有的完整交付體驗,從一開始就被打折了。


2025年6月19 — 改變,總是從微不足道的地方開始。

這裡所說的「蝴蝶效應」,並不是自抬分量,更無意誇談什麼社會影響。
我指的是,品牌面對新車交付時,這麼一處微不足道的瑕疵,卻未能及時妥善處理,以敷衍的方式試圖帶過,結果引發了不該發生的後續變化。

這不只是一次單純的「處理不當」,而是一場信任感崩解的開始。
也正是蝴蝶效應真正的意義:改變,總是從微不足道的地方開始。

2025年6月22日

目前與桃園保時捷中心人員持續進行溝通,互動態度友善。
其已理解我方訴求,並清楚說明其自身立場與考量。期盼能於近期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補償方案。

2025年8月1日

2025.8.1.本事件已與桃園保時捷協議完成已無爭議。








【理性不該成為被敷衍的理由】一位Macan 4 EV新車主的心聲:保時捷,這樣對得起我們的信任嗎?2025年6月12日

善意與理性,為何換來的是忽略與敷衍?

當消費者選擇不吵不鬧,只希望用理性、尊重的方式與品牌溝通,這本應該是企業最期待的顧客類型。但現實往往殘酷,這樣的態度,反而成為部分企業「拖延處理」、「模糊焦點」、「只做最低限度處理」的藉口。因為他們清楚,理性的人不會在展間撒潑、不會立刻上社群發難、不會找媒體製造公關危機。

然而這樣的企業行為,其實正在消耗的是自己多年來辛苦建立的品牌信任。

保時捷的品牌形象,值得這樣的售後服務嗎?

保時捷在台灣長年經營的是高端、嚴謹、有品味且重視品牌忠誠度的形象。可是一旦售後處理的細節失守,這些美好形象就會被現實戳破。

若連「交車即有瑕疵」這樣的基本錯誤都無法獲得真誠對待,那麼「品牌價值」是否僅存在於廣告與展間,而與實際消費體驗脫節?

善意的妥協,能喚回品牌的良心嗎?

也許不能,但它給了品牌一次選擇「是或不是」的機會。

消費者的理性是尊重,也是考驗。如果品牌選擇對這樣的善意視若無睹,那它實際上是在鼓勵更激進、更對立的聲音主導市場與輿論。

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詆毀保時捷的形象,說到底,會買的還是會買,會選擇保時捷的消費者,大多數都是因為對它的喜愛,可能是帥氣的外型、迷人的聲浪、嚴謹的品質、優異的性能、品牌的價值...,甚至是實現兒時夢想的情感連結。

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從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後服務,每一台車的完成,都是無數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品牌多年來累積的價值。

但遺憾的是,當車輛交付到消費者手中,若僅因一個看似「小問題」的售後處理失當,便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與信任瓦解,這樣的損失,真的值得嗎?


我想對準車主說一句話:

「驗車,真的要非常仔細」以前看過有人帶燈仔細檢查車身,我心想:全新車哪會有問題?
更何況業務就在旁邊等,太過認真檢查反而顯得小題大作,不想顯得不信任,便選擇相信品牌。原以為保時捷這樣的品牌,對品質一定嚴格把關,直到親身經歷,才明白
原來,天真的,是我自己。

最可笑的是,明明是受害者,在遇到交車即存在的瑕疵後,只是希望得到合理補償,卻反而變成要自我檢討,因為當初「驗車不夠仔細」,才讓售後變得這麼棘手。

對許多人來說,選擇保時捷這類高端品牌,就是看重它應該代表的「嚴格品質控管」、「優質售後服務」與「品牌價值」。

也正因如此,當我們面對明顯的瑕疵,卻遲遲得不到應有的誠意處理,那種失望,才會如此深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剛看到群友留言,說現在太多人「摸頭」刪文了,導致大家不再願意跟進。2025年6月13日

其實早就想過,有一天這些內容也許會被「和諧」,被「摸頭」處理。但那也無妨,只要曾經有人瀏覽過、理解過、思考過,甚至哪怕只是感到一絲「慶幸不是自己遇到」的娛樂心理,那就已經足夠了。

我放上這些內容,並不是因為這是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歷。整個處理過程稱不上順利,更談不上愉快。即使結果註定不完美,這些過程中,無論是群友的建議、支持、鼓勵,甚至是批判或嘲諷,其實都成為了這個事件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讓人知道,這件事曾經發生過。

這些參與及提供建議的過程,也許未來某天會成為彼此的「養分」。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發酵,幫助更多人理解:如何避免類似狀況發生,當事情發生時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有些事,若一開始不被制止,它們就會「長大」,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當一些人權益受損,內心苦悶卻選擇沈默,外人往往難以察覺,甚至誤會你是在無理取鬧。唯有當細節與資料逐一呈現,才能讓旁觀者真正明白:這不是抱怨,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這些資料的公開,不是為了爭論,不是為了討拍,而是為了提醒彼此: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成為下一個。

若這些經歷被選擇性遺忘,問題終將一再重演;但只要有人願意記得、願意思考,這些曾經的痕跡,就不只是傷痕,它們會成為一種安靜卻堅定的力量。
還有新車車窗關不起來,保固內待料太久
乾脆先買別台,修好後賣掉
只能說立委們不重視此等消費保護等民生法案或是說立委們是被車商遊說成功的對象,導致消費者成了車商與政客的俎上肉。

僅用少少文字支持你,願你的文字能喚醒眾消費者。
車商不會理你的

店大欺客

難怪台中會被人開車撞進大廳

單純經銷商財大氣粗 看不起消費者。
如果知名企業 或 知名人士 早就處理。
這社會就這樣。
o-3-o
真的是吃人夠夠...
tang706 wrote:
【小事件衍生的蝴蝶效應】保時捷 Macan 4 EV 新車塗裝瑕疵處理紀錄


太離譜的烤漆....

Porsche的工廠連這個明顯的外觀瑕疵都檢驗不到??

德國人也真是離譜....



我還以為, 又有人拿漆膜儀去驗新車烤漆厚度呢....

danielchen1009
這問題在整備的時候應該就要處理好...(其實車子到手之前 你根本不知道你車子發生過什麼事 整備後的車 就算門撞凹 也是會弄到好) 整備要收錢 我也是看樓主的文才知道 之前保時捷沒這條
Pink Floyd
你確定這是PORSCHE工廠生產的???Macan應該是VW工廠生產的!
更換尾門,不是一樣會有拆裝痕跡

不是更無言嗎

樓主訴求算合理吧

電動車送一次保養是怎樣= =

這真的是原廠售後服務的處理態度嗎

厲害了 = = 花四百多萬讓人家惹你生氣
我最近都在看Macan新古車. 我可明確告訴樓主, 只要非原廠漆, 一訂扣5%起跳
車主如果0~5年內賣, 非原廠漆 賣價會有損失
但是如果您打算開10年後再賣, 就沒啥差別

你這狀況真的很尷尬. 現在任何補救可能都會造成你未來賣價的損失, 除非打算開10幾年.
最好補救措施就是不拆解狀況下 直接修補. 因為一旦拆解, 一定會留下痕跡造成二手價的損失.
tang706 wrote:
有時候,一個看似微不...(恕刪)


這種漆面可以過品檢? 真的有品檢嗎?
我只覺得這個牌子真的很盤~
神奇天鵝
買這種車才有妹子願意在副駕刷牙 ~~ [偷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