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Haldex 油的建議保養週期是3年或3萬英里,但第一次我總是會提早更換,之後看狀況調整,
前 bevel box 油我在 1.5萬km時已更換: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9&t=5452818&p=1
當時覺得原廠油不便宜,所以就到國外論壇爬文,
並詢問 Red line 美國製造商合適的齒輪油,最後的結論是,原廠的前 bevel box 油與後差速器油是
75W90, GL4 的規格,而大部分市售 GL 5 規格的齒輪油可能含了含硫的添加劑,它可以讓金屬的潤滑效果更好,
但零件如果有銅,則可能造成銅的腐蝕,所以零件中中有銅時,"大部分"的 GL5 齒輪油就不能用.
有些齒輪油即使是 GL5 的等級,一樣用不含硫的添加劑,那就可以用
另外,齒輪油如果有 SAE J2360 的認證,也代表不傷油封,國外有車友用了非原廠油,後來滲油原廠不給保固,
所以,為了小心,我還是選有符合 SAE J2360 的齒輪油.
最後看了 Haldex 技術自學手冊,以及網路上 Bevel Box,後差的照片,都沒有看到銅的零件,並且詢問熟悉 Golf R
的保養廠也確定沒有含銅的零件, 而且在 國外 VW touareg 的論壇看到有車主用 Mobile 1 的 75W90 GL5 齒輪油跑 6萬多 km 都沒問題了..
所以我最後決定後差速器用 Red line 75W90 GL5, SAE J2360 的齒輪油.這大約原廠半價就可以買到,所以常換也比較不會心痛
這部車從 2017/3 領牌到現在跑快 2萬km, 首先是把車四輪都頂平,要盡量平整.
漏油前要確定注油螺絲拆得開,以免漏完油無法加油就慘了,螺絲的位置如下:

同時可以觀察原廠的油有無加到注油口?
我的注油孔打開,並沒有任何齒輪油流出來.
後差的油跑兩萬還乾淨:
大約漏出 900cc



用棉花從洩油孔伸進去擦,也不太黑:

紅線的齒輪油一瓶有 946 cc, 但我加了 ~1000 cc 油才流出洞口

注油螺絲與洩油螺絲都用扭力扳手上到 15Nm,螺絲都是 5mm 的內六角螺絲
Haldex 油:
1.檢查油位高度油溫需要 20~40度, 用 VCDS 確定一下溫度是否吻合?


2.一樣先拆注油螺絲以免漏油後無法加油,但這顆螺絲附近空間太小,我無法用扭力扳手上緊,所以拆之前,先用油漆筆作記號:
原廠油位一樣比注油孔低,所以沒有油流出來.

3. 拆開洩油螺絲,是 8mm內六角螺絲

4. 準備拆 Haldex pump 檢查濾網髒污程度:
拆 pump 前,要先拆這個接頭,與線路的固定架,由於人躺在地上,車底空間不大,不市很好拆,
不過,接頭我拆很多次了,手伸進去還是很順利的拆下來, 線路的固定架就需要拿一字起子伸進去頂卡榫.





之後就可以拆下 Haldex pump, 我拔出來時漏掉一部分的 Haldex 油...

Haldex pump濾網看起來很乾淨:

國外有車友跑 1萬英里,濾網這麼髒:


收集到的 Haldex 油約 600cc, 顏色比後差油黑一點,但不是很黑,倒到底部有點黑色的髒污


用一包5元的棉花棒,從洩油孔伸進去擦,並盡量把油擦出來,直到棉花棒乾淨為止:

原廠的 Haldex 離合器油,裡面應該有幫助避免離合器打滑的粒子,所以使用前一定要搖均勻( DSG 油使用前也是要搖)
Haldex 油看起來有點混濁是正常的,這點我跟保養廠與材料行都確認過了:


Haldex 油原廠漏出 600cc, 第一次可能加 500~600cc, 油就從加油孔流出, 之後大略鎖上加油螺絲,發動引擎兩次,就可以再加油進去, 我加了 750 cc 油才流出洞口
用 VCDS log data, 可以看到在缸發動引擎時 Haldex pump會作動 2~3 秒,因為我拆掉 pump 可能讓管路,油道的油流出,第一次加油時,可能管道內有空氣,所以可以加的油變少,
讓 pump 作動一下,就可以再多加一點油.
這點對於有拆 Haldex pump 的人,應該要注意一下會比較好. 原廠維修手冊我是沒看到這程序
------------------------
換完後,準備開車出去,用 VCDS 看 Halde 做動狀況與後差油油溫是否有改變?
我用 M1 檔,時速超過 10 km/hr 後,全油門加速到升2檔,前後軸輪速都一致,代表 Haldex 作動正常...
VCDS data 我就不 show 了.
後差油可藉由 VCDS 的 cooling fin temperature 來觀察,這個應該就是後差速器上的散熱鰭片的溫度,
這個我做過 3次左右的比較了,用紅線的齒輪油,溫度真的會比原廠油再低一點

引擎的部分:
1. 確認改裝 Revo 一階後,原廠火星塞會因為過熱而讓電極快速耗損,大約跑 300km 就看到電極邊邊的銳角都圓掉了,所以我改用原廠 RS7 的火星塞,目前跑了約 5000km,
拆下來檢查,熱值剛剛好,沒有過冷的積碳,也沒有過熱的現象,電極邊角很銳利,幾乎沒耗損.



2. 用內視鏡看燃燒室積碳的狀況,由於我測是用中油98 的油確實爆震發生率比台塑98還低,所以我改用中油98約跑了 3000km,
但因為中油98容易造成燃燒是積碳,所以後面的 2000km 我都有加紅線的汽油精,汽缸頭可以看到中心與進氣閥那側都很乾淨,連金屬加工車床留下的同心圓紋路都看得到,
但排氣端附近就真的有積碳了,這積碳程度,比我1萬公里時(都用台塑98)只有薄薄一層灰還多.
看了不太舒服,所以換油前我打算用 3M 泡沫積碳去除氣清積碳.




以前用泡沫清燃燒室,我不太喜歡清洗劑因為進排氣閥沒關閉,而跑到進排氣管路裡,所以,希望進排氣閥保持關閉.
網路上查了一下 L4 引擎的點火順續,我推測如下:

1. 每個循環都有兩缸處於爆或壓階段,所以,進排氣閥門都是關閉
2.選 t1, t3 或 t2, t4, 於 +90度時,爆與壓都運轉到一半,所以進排氣閥門一定都是關閉,容許誤差很大
3. 用高壓空氣槍從火星塞孔灌氣,用布塞孔隙,壓力大代表進排氣閥門,確保沒有猜錯點火順序
從火星塞燃燒狀況猜測,積碳量的多到少依序是 汽缸 4,1,2,3, 這順序也剛好是冷卻水的散熱由高到低
所以先轉到 270度清 3,4 缸積碳,再轉到630度清 1,2 缸積碳
車開到工作溫度後,頂高車,拆下車底護板,前輪,前土除, 還有雨刷水箱,就可以看到曲軸普利盤的螺絲





轉動普利盤螺絲,要沿引擎轉動發方向轉,不可以逆轉,我的車剛好也是輪胎前進的轉動發向.
拆掉火星塞,從火星塞孔,放一根棒子進去,轉動轉動普利盤螺絲,就可以找到上下死點,找道上死點後,再多轉個幾度,然後用高壓空氣槍插入火星塞孔,濕布塞住孔隙
灌入空氣,如果發現氣壓很大,就代表進氣,排氣閥都是關閉了,藉此,就可以找到0度的位置.

第一次拆,不太熟悉,而且中途還跑去吃晚餐,花了不少時間,引擎有點冷掉了,但我還是用 3M 積碳泡沫清潔劑清,效果會比較差,
吸取清洗劑後,再用高壓空氣盡量把清潔劑清乾淨.
清洗前:




清洗後:




清洗後看起來洗掉的很少,不過積碳似乎有軟化,以往清進氣閥積碳的經驗,需要用刷子刷比較能把積碳弄掉,所以只軟化可能是正常,之後用汽油精或許可以幫助積碳脫落.
由於灌空氣可以感受到汽缸環氣密滿好的,所以我推測 3M洗劑汙染機油的狀況應該不嚴重, 我又擔心行駛過程,會有積碳掉落而污染新機油,所以我決定換油前先把車開出去跑到工作溫度,我還是擔心機油會被洗機稀釋,所以引擎轉速要低,
之後把機油換掉,由於我改一階後的馬力 360 HP 跟 Benz AMG A45 改款前很接近,所以改用跟 A45 一樣 5W40 的符合 Benz MB 229.51 認證的長壽機油
機油濾蕊內的殘油我也都會吸掉,再倒入等量的機油


兩萬km了,所以把濾蕊換掉,濾蕊比舊代的 2.0TFSI 小,但比較厚,所以濾紙的總面積不見得比較小,舊的看起來沒很髒:

Red line EURO 5W30 vs 5W40 油溫的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0rdF6Ka9k
從這影片可以看到, 5W40 的油熱油時間會比 5W30 長,所以我用 VCDS 測了幾次,
結論是熱油到 80C差 2.4 mins 左右,但高速公路定速行駛時的油溫幾乎都一樣.
但因為 5W40 油膜比較厚,可以在機油比較高溫時仍有較好的保護, 改裝後渦輪廢氣段附近的機油溫度應該是升高的,
這邊的油溫無法直接量到,所以,我還是會繼續用 5W40 的油.





油耗高速公路大多定速,偶而大腳油門超車的油耗 10.9 km/L,跟以前應該差不多.
後續我會把除燃燒室積碳的動作全上,看多久可以把積碳都清乾淨,還是就是清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