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2.0TDI,已經來到18萬公里。 前幾天自己進行了第三次,溼式DSG油的更換。

頭一次使用手冊的正規方法,加入4.2L。

第二次,洩出3850CC舊油。 從濾心處,灌入新油5公升。 溫度到了之後,打開洩油螺栓(14mm 內六角),從底部洩出360CC新油。 採用的也是正規的溫度量測法,只是灌新油的方式稍微改變。


第三次,也就是本文重點。 採用的是油重量的量測法(洩出多少重量的油,就加入相等重量的新油)。 一般來說,國外DIY某些玩家,採用的是體積法(洩出多少CC的舊油,就加回入多少的新油),本文採用是重量法。

油量量測法,並不是正規的方法。 我會用這個方式, 是因為我的OBD線,被拿走了,一時拿不回來。 又因為體積式的油量量測,精確度,比較不好。 刻度線的線內線外,就要差個幾十CC。 並且,新油舊油需要同溫度,才能比較體積。 所以我改採重量法。


採用重量法的好處是: 1. 車子不須水平。 2. 灌完新油後,不需要發動引擎並等待適當的溫度(診斷工具量測),然後再來進行油位調整洩油(第二點的描述動作,完全不需要)。 3. 甚至於引擎還很熱時,也可更換。 因為洩下來多重的油,就加回去多少重量的油(溫度改變的,只有體積。 這只是我的想法,或許有疏漏)。

只是, 能這麼作的前提是: 1. 你的變速箱不能有嚴重漏油(就算是正規法,碰到嚴重漏油,問題只是會比較晚出現)。 2. 你換油之前,變速箱還是可以正常運作的(表示在油量正常範圍內)。 3.由27樓Jer34網友提供: 不同油品,比重不同。 如果是不同油品,可能造成同重量的油,而有不同油位高度的問題。 而油位,才是最終的依歸。

底下是細節:

1. 先把會用上的裝油容器(空的)秤重、不帶油的新濾心,也秤重。 拍照或是紀錄下來,以便之後的精確計算。 建議使用以公克為單位的電子秤。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2. 因為我從濾心的地方,加入新油,所以,我需要拆下電瓶。
3. 頂起前輪,拆下護板。
4. 由底部洩油,之後秤重。 同時,打開濾心蓋並取下濾心秤重。 數據: 洩出3861公克的油、 含在濾心內的油量是106公克(不含濾心自重)。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5. 先旋入黑色塑膠立管,然後鎖緊洩油螺栓(45 Nm)。
6. 開始由上方注入新油。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注入前,先秤油重。 注入後,再秤空桶。 這樣就能知道,已經加入多少重量的油。 通常,在加入第5瓶油的時候需要格外謹慎。

先將洩出的舊油總重量(3861+106) 減去 剛剛已經加入的4瓶油量。 這就是你最後一瓶,需要加入的重量。 你可以先在外面秤好,再加入(比較穩當,有做過烘培的人就會知道)。

或是將第五瓶油,先在磅秤上歸零, 然後邊倒邊秤。 此時磅秤的數據會走負數。 負到你所需要的重量為止(小心倒油,別過量)。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本來,我想補個10克,來彌補漏到地上的損失。 後來想想,我可以秤衛生紙的空重,然後去擦拭地上、工具上的廢油,再拿來秤。 所以,我就這麼做了。 包含在濾心座裡殘留的34克,用針筒吸出的廢油,也可精確過磅。

7. 放入新的油封、濾心(不須先浸油)。 並將濾芯蓋,鎖到20Nm。
8. 反向裝回之前拆開的電瓶座、空濾...。

本次洩出了約4003公克的舊油。 理所當然的,也加入了這麼多重量的新油。 換算成公升, 大約是4.72公升。

我的第三次溼式DSG油更換-秤重法


試車結果一切正常。 新油還增添了換檔的明確性與換檔瞬間,動力的飽滿度(這裡是指,離合器半離合瞬間,貼合時的動力傳遞。 可能是新油摩擦力較好)。


再說一次,這不是正規的官方作法。 這是我個人的嘗試,把它分享出來。
您要這麼作,會有風險,您要考慮。

如果,你對於技術細節,有所疑問, 那就更不建議,自己這麼做了,因為有很多理所當然的細節,沒有被寫出來。 有能力這麼做的人,看完文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甚至能夠有自己更好的改良方式。

同時,也希望高手提出不妥之處,讓這方法的缺點、壞處,顯現出來。 以圖改進或是揚棄。


註記:
特別感謝14樓明耀網友,提出油中的磨耗物(粉末), 會加重舊油重量,造成新油加入的增多! 這是我之前未曾注意到的點!

也感謝17樓R154842網友,提出磨耗物讓出了空間, 不會造成油位升高太多!

我想,以上兩位的意見,是值得置頂,供作參考。

現在只剩磨出物比重與油的比重之差以及油底殼面積, 二者能影響油位的升高程度了。 我的舊油,幾乎沒看到金屬粉末。


另外感謝27樓 Jer34網友,提出不同油品,會有不同比重的問題。 可能會造成同重量的油,而有不同油位高度的問題。

也感謝 David12724001在 37樓以及39樓的見解, 使得註記所探討的疑慮,有了現實面的清楚呈現!




文章關鍵字
rosehui wrote:
2007年的2.0T...(恕刪)


這位哥真有心
換個油像在搞實驗一樣
花椒伯 wrote:
這位哥真有心
換個油像在搞實驗一樣


只是不想要換個油,被一堆條件鎖住、綁架。 例如,車身水平、屁眼灌食(灌油)特殊工具、軟體溫度監控......等等工具所限制。 搞得一般人都沒辦法換。 得要乖乖回原廠,使用原廠價格。 或是到處打聽可靠廠家。

我不是說我這方法一定可行。 至少,我已經以身試險了,也昭告了。

短期內,或是哪一天, 我的變速箱掛了, 我一定立刻據實以告。

我不用像大師一樣, 自己開壞了飛輪,換好了卻不說。 還繼續吹噓說: 他的車,妥善率100%。 用他的SOP,三寶永保安康! 關於妥善率的假話,可以狂吹(牛)50次以上。

rosehui wrote:
只是不想要換個油,...(恕刪)


那個漏斗好特別,不分享一下?
如果變速箱有漏油
那等量補油的方式不就延續著問題
雖然要是真的漏油那也大條了

r兄真的很有心
那個大屍到現在有沒有DSG車款還是一個疑問
這種方式換油比較費工,一般維修,沒人願意這麼浪費時間搞,但是這個方式比較環保,省下多的變速箱油
altezzaclio wrote:
那個漏斗好特別,不分...(恕刪)


那是請人從國外沃爾馬(Walmart)超市買回來的。

是看國外某網站資料,說是可以緊緊的塞入洞口。 果然是這樣。

其實漏斗本身,可以用其它物品取代,並不是非它不可。 所以沒有多所著墨 。
R154842 wrote:
如果變速箱有漏油那等...(恕刪)


這種密閉系統, 沒辦法探油位 。

若真的在漏油,究竟漏了多少,也不可能知道。 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知道要補多少流失的油。


只能等到出現問題後,或是肯花錢來釋疑的時候,再依照標準工法(溫度法),來重新校正油位 。
twgsm wrote:
這種方式換油比較費工...(恕刪)


如果可以知道變速箱油溫度, 我就會採用標準方式來做。 或許會比較方便。

本文的方法,雖然要一直秤重計算,畢竟不用緊張西西的,衝到車底去洩油 。還一直狐疑著,到底要讓油,滴到什麼程度,才能鎖上螺栓。

本方法也不需要,特意去找四個三角架 ,花腦筋並狐疑車輛 ,到底架成水平了沒有。


其實,以秤重量的方法,也是相當好施工的。
不過我的診斷工具線,不在身邊。 而我又不肯使用變速箱外殼溫度 ,來決定洩油的時間點。
只好這麼幹。

R154842 wrote:
那個大屍到現在有沒有DSG車款還是一個疑問..(恕刪)


+1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