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這幾年,一段時間就會有網友詢問我調胎的方式,所以, post 一篇說明在 Mobil01,未來我分享比較方便:
大約 1996 年我開始幾乎每天開車,就很討厭輪胎跳花造成高速行駛的轟轟聲.到輪胎店問老闆跳花的原因,通常就是聽到輪胎設計,懸吊造成的, 但這樣的答案我一直不滿意

為了方便討論,此篇內容全部以前輪驅動車為主的條件下討論.
因為真實的原因不清楚,所以也就無法積極的避免跳花的形成,20年前左右,大概唯一能做的就是每1萬km 左右前後調胎,2005年以前,我的車輪胎扁平比大約都是 60 左右的,這種胎通常比較耐磨, 1萬km前後調胎都沒有發生跳花的問題

2005 我換了 Audi A3 2.0T 的車,輪胎為 225/45 R17,這種輪胎相對以往材質上比較不耐磨了,1萬km前後調胎已將發生跳花了,因此從此我改為 5000km 調胎. 從此也就不再跳花

2013 我終於賣買了機車,改成騎車上下班,騎機車以後,沒有前後調胎,於是在前輪看到很嚴重的跳花現象: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直到親自看到很嚴重的跳花,我才推測出我自己認為合理的跳花原因,為了方便我在網路上找圖來說明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圖中可以看到,前輪在煞車時, A 點的受力會比 B 點大,因此 A 的胎塊磨耗會比 B 點高,長久下來,就會變成 A點比較凹陷的現象,造成滾動噪音很大

了解這機制後,就很容易推想,常常大力煞車,輪胎胎質軟,容易變形的胎塊設計,不耐磨的胎質,都會加速跳花的發生

車主唯一能做的就是調胎來平衡跳花,由於加速時對輪胎力矩的方向與煞車相反,所以可以平衡一部分的磨耗,
所以驅動輪通常比較不會跳花

但仔細想,這必須在調胎周期內, 加速 vs 煞車的力道,時間都完全一致,才能完美的平衡磨耗與跳花,我的開車習慣是急加速,但緩慢煞車居多,例如以 2005 Audi A3, 開了14萬 km. 原廠煞車皮我才磨掉一半多一點而已

因此,前後調胎對我來說應該不夠好,所以才想到最理想的應該是左右跳調,這樣只要開車習慣沒有明顯改變,平衡調花的效果會更好
--------------------

因為我一組胎通常會用 4~5年,如果限制左右調胎,很可能前輪2~3年需要換胎,後輪8~10年換胎,這樣會超過輪胎使用年限.


因此,組合起來,最理想的調胎模式是:
1. 左右調胎: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2. 前後,左右調胎(交叉調胎):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如此 1,2 交替,但一樣是需要根據輪胎與駕駛習慣來定理想的調胎里程,因為我都 DIY, 換機油時本來就需要拿出千斤頂.所以我現在就是每 5000km 調胎一次,這樣就可以盡量保持胎塊磨耗均勻,這方式在我這組新胎使用 3.5年,跑 2.5萬km, 輪胎磨耗都還很均勻

其實,第二次調胎,也可以選擇前後掉就好,我後來選擇交叉調,原因是 2017 我買了 Golf R, 改了一階, 0~100 加速不到 4 秒,於是我跑阿里山公路時,喜歡在爬坡用2檔全油門超車,上山大部分是左轉彎,因次外側為右側,大油門右轉彎,導致右輪磨耗比左輪快,當時以為是定位跑掉了,跑去做四輪定位,發現定位沒什麼問題,因推測是開車習慣造成的,為了平衡這樣的磨耗差異,所以,我希望調胎也包含左右的磨耗平衡

從原理來看,我這樣的調胎方式,應該可以讓4條胎,使用 4~5年的時間內磨耗平衡,減少跳花發生,可以一次四條一起換掉

最近發現 8R 不少車主都是看到輪胎內側磨到露出織布層: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所以,才又懷疑是調胎的頻率不夠? 還是 8R 的定位角度與 7R 不同?
7R: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8R: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整理成一個表: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可以看到 Golf 7R vs 8R 的輪胎定位數據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用了7年 目前總里程 6萬km, 都沒發生跳花,內側磨耗偏多的問題,關鍵應該是我調胎的頻率足夠高

另外,胎壓不足原本就容易磨耗輪胎的內側與外側:
非驅動輪,輪胎跳花機制與原因與對應的調胎方法

如果再加上 camber<0, 可能更會加劇內側的磨耗,我幾乎每周打氣,原廠建議冷胎壓 36 PSI, 我為了避免胎壓不足都是打 37 PSI, 所以在我的使用習慣下,非常少胎壓低於 36 PSI 的,這點很可能也是我跟大部分車主不同的地方,而會這麼常打氣,主要是因為擔心 235/35 R19 的輪胎撞到比較大的坑洞時傷害到鋁圈,所以我非常常打氣.
非常專業且詳盡的解說👍
YSL30 wrote:
一般跳花是輪胎年資彈...(恕刪)

我連新胎 2500 km 調胎都不會跳花了,顯然你說的與事實不相符

BMW 前後車身配重 50:50, 後輪驅動,一樣前輪跳花,跟你說的因為重量輕所以容易跳花也完全矛盾...

速克達機車車尾重量遠比汽車輕,後輪也很輕,一樣不太會跳花

我2005年買的 Audi A3, 6~7月出廠, 8 月領牌, 不到一年跑 1萬km, 後輪跳花,也不到你說的年限長, >1.5萬km,照樣跳花.

現有 Golf R, 我在 2021/5 換的 Goodyeay F1A5, 至今 3.5年跑 2.5萬km, 應該吻合你說的長年限, >1.5萬km,為何都沒跳花?

好像有一堆例子都跟你說的矛盾....不過,你說的是早年我聽很多多輪胎店老闆或技師說的,早年聽到這些理由,我就一直覺得不合理.

有很多時候,觀察到的大部分共通現象,不見得是真的原因,尤其前述的這些原因在很多例子都發生矛盾.
-------------
再強調一點,我是不會為了調胎浪費錢去做平衡的,我家現有2部車,加上以前的老車,總里程 34萬km有了,從來沒有為了調胎去做平衡,都是換胎時做而已,從來也不會高速抖動.

除非撞到大坑洞,連鋁圈都變型這種就很容易高速抖動.

連四輪定位, Mazda 3 新車到現在 8萬多km, 從來沒定位過,也沒有輪胎偏磨,或是定位偏移的問題.
而 Golf R 輪胎偏磨我做過一次,弄到最後主因是駕駛習慣造成的,也不是輪胎定位問題.

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懸吊,基本沒拆底盤零件,或是撞到大坑洞,定位很難跑掉, 前麥花臣也只能調束角(除非有改避震座塔為可調式的), camber 完全無法調整....

而束角是用螺牙調整長度來調整,那螺絲要鬆掉轉動個幾牙,非常難...
88_SKll
這幾年17/18吋輪胎更多了..上次發現老闆終於換機器了.
coolalec
不曉得是哪邊的差異, 我的2015三代馬三, 只要調到前面的那兩輪沒做平衡, 上高速時速高一點時一定抖. 到目前鐵齒實驗過三次不同的胎(TOYO配車胎, 馬牌CEC5, 米牌 P4)都一樣的結果
AlfaBrera32 wrote:
我連新胎 2500 km...(恕刪)

高速抖動問題,我還發生過一次案例是因為輪胎皮製造瑕疵,用2~3年後高速抖動,依次做了兩次靜態平衡,一次動態平衡,動態平衡會連同煞車碟盤,傳動軸等地不衡一併修正,但做完改善一點,無法完全.

最後竟然是換新胎皮,就完全好了,而且我還故意測試比以往跟很多的時速,真的完全不抖.

我推測其原因是:輪胎皮在高速旋轉時會變型,使得原本低轉速下做的靜態平衡又無效了, 而做動態平衡時輪胎旋轉的速度會比一般靜態高很多,所以會改善高速抖動的問題, 但這個變形程度會隨轉速而改變,也無法平衡到所有的轉速都不抖.....這是我 1996 年開車以來唯一一次遇到的奇怪例子,再改善以前還一度懷疑是煞車碟盤或是傳動軸的平衡有問題...
----------------------------

以前置引擎,前驅車來說跳花源自於車尾重量輕,輪胎老化變質所造成,這種說法很普遍,我覺得就只是因為跳花是使用一段時間發生的,所以就歸咎於輪胎老化變質所造成, 然後 FF的設計,後輪承重比較輕,所以也把它當成原因之一.

但如果要求更進一步說明, 整個胎皮都一起老化,然後都一直裝在車尾,為什麼總是受力比較大的胎塊區域磨耗比較快,明明對那胎塊來說老化程度一樣,而且為何這麼準, 磨耗就塊的總是受力大的方向?
我估計是沒人能解釋這個.

另外, 以前後配的車種來說,無法前後掉胎,所以非驅動輪的跳花,主要就是只能靠左右對調來使磨耗平衡,如果跳花原因是因為跟驅動輪部位車重輕,而且胎皮老化, 那麼左右對調無法改變負重輕,胎皮老化這兩個因素,也應該無法避免跳花發生....而這顯然與事實矛盾.

所以,一般技師,輪胎店老闆說跳花園源自於胎皮老化與該部位負荷較輕,從20多年前我聽到就一直很懷疑...

而目前我所推測的原因來看,跳花在非驅動輪是必然發生的現象,它也是一種磨耗不均勻造成的,所以當你的使用習慣或胎皮設計屬於不耐磨的,那這現象會更快發生,只有縮短掉胎週期才能改善.

當時會在機車前輪發現,也是當時前輪換了更不耐磨的胎皮,跳花得很嚴重, 我才注意到原來跳花是單一胎塊內的磨耗不均勻,此時牽動機車都會覺得輪胎滾動傳來一格一格的振動感
跳花在非驅動輪是必然發生的現象,這點我覺得有問題,我到原廠保養時,一般輪胎前後對調,會做驅動輪(前輪)平衡,後輪必需另加錢,才會多做後輪平衡。雖然輪胎我都自扒自換,用氣泡儀平衡,後輪倒也沒出什麼事。前輪就要求高一點。氣打飽一點倒是真的防變形。
syj13579 wrote:
跳花在非驅動輪是必然...(恕刪)


必然這用詞確實有點不妥,但從微觀角度來看,非驅動輪的單一胎塊內的受力不均勻,導致磨耗不均勻,是必然發生的,只是差異不大沒讓人發現而已,但如果以微觀角度去看一定有些微差異

調胎你願意花錢平衡,自然是沒問題,我是不願意花錢,家裡我也沒買平衡機,而且做平衡要移除舊平衡塊容易刮傷鋁圈,我還要自己先個洗乾淨,移除,除膠,很麻煩,不然13-14萬的BBS 鋁圈在改裝圈中不算很高價,刮傷我也是心疼
支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