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MB wrote:
您的觀念很正確....(恕刪)
最近爬了一些關於機油型號的文章,發現其中有兩個環節小弟無法了解,還請各位大大不吝解惑:
由SAE的定義來看,W之前的數字代表機油在低溫(冷車)時的黏度。後面的數字只是代表高溫時(100度c)的黏度。由字義來看,黏度與油膜的強度與潤滑的品質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機油的品質應該是看API的認證,像是SM, SL, SJ等等。以VW的推薦來看,5W-30 (504/507)具有良好的潤滑與抗磨性,更重要的是環保,因為黏度低,阻抗小,所以省油(還有排氣部分的改進)。
小弟的問題如下:
1. 引擎的工作溫度,到底與氣溫有多大關聯?同一顆引擎在室溫30 與 40之下, 工作溫度會提高多少?
2. 黏度低真的會讓油膜破裂,使得工作溫度下的引擎失去潤滑的能力嗎?小弟一直沒看到這方面的文獻,大部分都是只是車友的經驗談~~希望大大盡量提供數據或文獻說明,謝謝~
油尺是在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