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輛車的製造所涉及的技術、相關製程多到不勝枚舉,為了在產業持續創新並降低生產成本,Volkswagen正在推動用於汽車生產中的3D列印技術,在過去幾年Volkswagen已投資了數百萬歐元的資金進行研發,並透過與Siemens AG(西門子)HP(惠普)兩家公司共同合作,由西門子提供製程中所必須的專用軟件,HP則負責提供硬體的3D列印機器等設備,目標在未來幾年即可使用這項技術進行大規模車輛生產使用。
其實3D列印技術套用於汽車生產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現行Volkswagen在德國Wolfsburg工廠即有多個單位使用3D列印技術打造各種原型塑料部件與小型金屬部件,塑料件如中控台、門板、儀表板、前後保桿等,金屬件如進氣歧管、各式支架、散熱器等,但上述這些元件均是透過傳統的3D列印技術所製成,製造方面以現今工藝技術已無太大困難,現在Volkswagen要使用的創新3D列印技術,是透過稱為binder jetting process(黏合劑噴射技術),並將所得部件加熱成型,據原廠表示,使用這項創新3D列印技術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並加速生產效率,成品的重量更僅是傳統鋼板製成的一半, 這讓Volkswagen能夠靈活有效率使用資源進行開發生產相關零件。

依原廠規劃,使用binder jetting process的3D列印技術所打造的首批零件已送往認證,並將用於T-Roc敞篷版本的A柱,重量方面將比由傳統鋼板製成減輕將近50%,當然安全性同樣能兼顧,Volkswagen原廠已成功為其進行碰撞測試,特地將首批部件用於敞篷車的A柱,某方面也是展現出對其強度的自信。然而,目前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上的最大難題仍是在成本方面,但透過三方策略合作,Volkswagen有信心能夠在未來幾年逐漸應用於生產製程之中,目標在2025年之前能運用這項技術於Wolfsburg工廠生產10萬個零組件。